這兩天還是在持續的看資料,找論文靈感,由於時間緊迫,這兩天看的多是中文文獻,其中有幾篇就是質性研究的報告,這讓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就我所見,許多在英國念人文社會科學的台灣同學,大部分會希望做一點跟台灣教育或社會現象相關的主題,而這類的主題很可能有一半的人會做質性研究,不過是用英文描敘…這就有趣了,用英文來描敘在台灣發生的社會&教育現象,這個難度其實挺高的喔,試問,如果有火星文or注音文的出現,你該怎麼用英文表示(達)? 還有許多東西是英國這裡不會出現的,像是在台灣很熱門的線上遊戲,但在英國卻沒有上市,試問這時你該如何用英文描敘遊戲中的人事物? 找不找的到對應的字還是一回事,找到了有辦法用英文敘描的跟中文一樣的生動有趣嗎? 再說,很多中文用來描敘情緒的字眼(常出現於訪談),像是「啊、了、對啊、唉喲、嚕…」+「台灣枸語」+「裝口愛」的字眼…(台灣真是個多元文化的地方啊),要適切的傳達? 真有可能辦得到嗎??????????? 也許真有高手可以辦到,但這對自己而言,可以說是mission impossible,自己比較好奇的,是閱文老師是否有辦法心領神會該文的箇中涵意? 是否還能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這也是為什麼,自己不敢用英文寫質性的研究報告,用英文能寫得中規中矩就偷笑囉。 耶! 都沒時間了還上來打混摸魚!!!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