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爛大街的三伏貼,這個三伏天您還準備去送錢?
2020/07/14 17:36:10瀏覽1|回應0|推薦0

提起三伏貼,你肯定在大街上各種診所啊、養生保健館看到過類似的宣傳,或者它會變成另外一個冠冕堂皇的名字“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字面意思就是冬天的病需要夏天來治療,什麼病這麼神奇,需要看季節來治療?一個小小的三伏貼就可以治了?那麼簡單,為什麼滿大街都是,真的把病治好了,還需要這麼多的地方去治療?到底真的有效還是為了相關利益而誇大了宣傳?

這個月的15號就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伏天了,目前醫療保健市場已經蠢蠢欲動。三伏貼的藥肯定已經做好了,宣傳單已經在派發,相比您已經接到了這類的廣告。這爛大街的三伏貼,您是貼還是不貼?這爛大街的三伏貼到底能治療您的病不能?這爛大街的三伏貼呼喚著您去送錢,您去還是不去?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往下看龍哥怎麼說。

三伏貼就是冬病夏治嗎?

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得搞清楚這樣兩個概念:什麼是三伏貼?什麼是冬病夏治?三伏貼是指應用特定的中藥外敷於相應穴位上,從而發揮穴位和藥物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所謂“冬病夏治”從字面意思來講,就是冬天的病在夏天來治療,主要依據是冬病多感受寒邪,而盛夏是陽氣旺盛的時節,以旺盛之陽氣驅散因體內寒邪,從而達到治病驅邪之功效。

冬病夏治理在《黃帝內經》中這樣講:“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由此衍生的冬病夏治即夏季給予針對性的特殊方法施治,使“冬病”於冬季減輕或消失的一種療法。“夏者經滿氣溢,入孫絡受血,皮膚充實。長夏者經絡皆盛,內溢肌中”,也就是說三伏期間機體氣血最旺盛。

中醫最喜歡引用古籍了,從以上古籍中並未發現三伏貼就是特指冬病夏治。可見把冬病夏治理解為三伏貼是不正確的。

真正的冬病夏治是什麼呢?

冬病夏治得分兩部分來看,首先你得有“冬病”。所謂“冬病”就是說冬天容易發作或者冬天容易加重疾病。如受寒引起的哮喘、受涼引起的周身疼痛、受寒引起的軀體症狀像胸背冷痛之類的症狀。這些疾病都是以“感受寒邪”為主要原因,必利吉,必利勁,印度壯陽藥,日本藤素,春藥,汗馬糖這類疾病才能夠歸類為“冬病”,這類疾病才會在冬天加重或者發作。

那麼“夏治”呢?“夏治”就是接受夏天的治療,更苛刻的來講,就是在三伏天接受的治療。三伏天是天地陽氣最盛的時候,這時候人體內的陽氣也十分旺盛。此時的治療,就是得利用天地人三者的陽氣,把體內的寒邪驅除體外,從而從根本解決疾病所在。

那這時候的治療就多種多樣了,需以陽引陽,不局限於穴位敷貼療法。如火針、艾灸、督脈灸、雷火灸等助陽的治療。

三伏貼的真的可以什麼病都治療嗎?

當你去醫院或者養生保健管做三伏貼的時候,感覺好像他們那些藥包治百病似的。你問肩周炎可不可以貼,他說可以。你又問痛經可不可以貼。他也說可以。他說鼻炎、哮喘、頸肩腰腿痛都可以,甚至胃炎都可以。你真不知道可不可信。

你問了一起在貼灸的人,有的是蠻有效果,有的人說一點效果都沒有。那到底有沒有效果呢?

這還是得分情況來看,冬病夏治的藥肯定都是以補陽昇陽的藥為主,雖然三伏貼是冬病夏治方法的一種,但是它依舊是按照這個原理來配藥的。那麼,它的適應症範圍還是以“感受寒邪”的疾病為主的如哮喘、咳嗽、變應性鼻炎、胃部冷痛、寒凝血瘀的痛經等證。

對於一般的頸肩腰腿痛其實效果沒有那麼的神奇,對於什麼類風濕關節炎效果也一般。

冬病夏治到底該怎麼治?哪些病需要冬病夏治?

這就得說一說對冬病夏治的誤解。首先,冬病夏治不應該局限於三伏天當天,其次,也不應該局限於穴位敷貼這一種方法,火針、艾灸其實是很好的方法,甚至療效優於穴位貼敷,最後,冬病夏治的病種其實是比較單一的,必利吉,必利勁,印度壯陽藥,日本藤素,春藥,汗馬糖只能治療“因寒邪致病”的病症,不能隨意擴大診治範圍。

也許我的觀點過於片面,但是目前三伏貼濫用也是十分常見的。在很多醫院或者診所,誇大了三伏貼的療效,誇大了適應症,對於疾病沒有治療作用,相反還會誤導大眾,從而花了很多錢還治不了病,最終不僅破壞了中醫的名聲,而且還會給患者及家庭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

比如曾經就看到一個急性腦梗塞的患者,家裡比較窮,起病後家屬剛好看到外面有關於冬病夏治的宣傳,看宣傳說可以治療中風病,對腦梗塞效果更好,患者前前後後花了一萬多塊,一點效果都沒有,還耽誤了最佳康復治療的時間,最終遺留一側肢體偏癱,欠了一屁股外債,真是應了那句“讓本來就不幸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唉,每次看到有很多無知的大眾來醫院做些無用的治療我真是倍感無奈,作為一個醫生我只能保證自己不做違背良心的事情,更多的我也做不了什麼。為醫之道在於仁慈,畢竟醫者父母心,我最多做的就是在這里科普給大家,讓大家不再盲目。

( 在地生活台灣離島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1b76ada&aid=14307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