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隨手關燈”是一種“窮人的習慣”嗎?經濟學家們各有說法
2020/07/12 17:53:36瀏覽16|回應0|推薦0

《凱恩斯會怎麼做: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如何解決你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一書,是美國經濟學者特吉凡·彼得格撰寫的一部通俗性著作。

該書通過闡釋和對比歷史上偉大的經濟學家對日常生活中四十個問題的見解,既幫助讀者以新穎有趣的方式掌握一些重要經濟理論的要義,同時,也能幫助人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需要進行決策時有更開闊的思路。

經濟學要想發展,並且能夠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智慧,應該向何處去?晚近發展起的行為經濟學,無疑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

正如書中所指出的那樣,行為經濟學的崛起,是對應用經濟學新困境的一種補救。《凱恩斯會怎麼做》一書中,也列舉了一些傳統主流經濟學失靈而行為經濟學卻非常管用的案例。

比如,關於如何解決鄰里糾紛。如果你的鄰居是一個瘋狂的音樂愛好者,在凌晨仍然大音量放著音樂,吵了你的睡眠,此時你應該怎麼做呢?

按照科斯定律的觀點:如果法律規定你享有安靜睡眠的權利,必利吉,日本藤素,汗馬糖.「汗馬糖」馬來西亞進口30顆悍馬糖Hamer candy補充精力延時助勃你完全可以起訴至法庭,讓鄰居要么停止半夜放音樂,要么讓鄰居為其半夜放音樂每晚付你五十美元的補償;而如果法律規定你鄰居享有隨時大聲放音樂的權利,則你要么忍受噪聲,要么給鄰居五十美元,換來他不要半夜放音樂從而你能很好睡眠的權利。總之,按科斯定律的觀點,只要初始權利被有效界定,總能找到解決鄰里糾紛的辦法。

但是,即使各國法律基本都規定居民區下半夜不得製造噪聲污染,你真能按科斯定律所暗示的那樣,去起訴你的鄰居,強制要求他要么放棄、要么補償嗎?其結果,不僅打官司過程特別麻煩,而且鄰居也沒的做,更別想著關鍵時刻“遠親不如近鄰”。

相比較而言,此時行為經濟學家提供的解決方案則更為合適。這一方案是基於奧地利行為經濟學家恩斯特·費爾提出的所謂“互惠性合作”的概念。

這一概念認為,人們總是有條件合作的。如果有人予我以善意,我們傾向於回報以善意;如果有人幫助了我們,我們將把回饋作為義務。基於這一想法,我們正確的辦法不是去與鄰居發起一場爭吵或訴訟,而是友好協商。

比如,某天晚上,你可以敲開鄰居的門,真誠地讚美他的音樂品位高,真誠地表達與他為鄰是件幸運的事。然後友善提醒,因為自己睡眠很淺,如果半夜時分把音量調低些,那將會更好。

為此,你敲對方門時甚至可以帶個小果籃之類。這些善意的言辭以及一個小果籃並不值多少錢,卻換來安靜的睡眠以及鄰居同樣善意的回饋。

行為經濟學還主張,一定要把社會長期交往形成的規範,考慮進經濟主體的行為。以是否應該隨手關燈這件小事為例。人一旦離開,是否應該隨手把燈關掉?

經濟學家算了一筆賬。假設電費是十五美分每千瓦時,我使用一個二十瓦的燈泡。如果我讓這盞燈開啟十小時,它耗電二百瓦時的能源,總成本為三美分。把燈關掉,一小時能為我節省不到一分錢。況且,人走後把燈開著,還有利於家里安全,也方便晚上回來時進家門。這樣一算計,傳統主流經濟學家如貝克爾之類,的確從來反對“隨手關燈”一說,甚至私底下稱之為“窮人的習慣”。

但行為經濟學家不這樣認為。必利吉,日本藤素,汗馬糖.「汗馬糖」馬來西亞進口30顆悍馬糖Hamer candy補充精力延時助勃他們注意到,如果賬目真算得如此明了,為何家庭成員還常為是否隨手關燈這樣的小事而發生爭吵呢?

這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關燈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更是關係到你是否關注他人的願望,以及通過諸如關燈這樣的小事來表達我們對他人的在意”。

“隨手關燈”是在戰後的緊縮歲月成長起來的那代人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並且這一習慣已經由一代代人傳下來,幾乎成為習俗。

我們選擇“隨手關燈”,不是為了節約錢,也不是電力供應不夠,而更多的是我們需要在自我選擇時尊重上代人的偏好。如果你為了關不關燈去與父母算上面那筆賬,你破壞的是家庭裡的和諧。

把“尊嚴、公平、信任和賞識”這樣的非功利性考慮,整合進傳統經濟學關於個人偏好這一概念,又是行為經濟學一個突出的貢獻。

總體上看,行為經濟學大量吸納了社會學尤其是心理學一些研究成果,通過研究心理和社會環境對經濟決策的影響,行為經濟學已經建立起一個新框架,能夠有效解釋一些傳統主流經濟學無法解釋的問題。

( 在地生活台灣離島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1b76ada&aid=14278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