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退出低技術、廉價勞工生產後,誰有能力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2020/07/12 17:49:31瀏覽40|回應0|推薦0

國際一項調查顯示,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印尼和越南最有潛力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其中,印度最被看好。在政府推出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後,印度吸引了大批外資企業競相湧入。

印度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困難重重

當中國逐漸擺脫對投資和出口過度依賴的經濟增長模式時,印度則正開始著手向該模式轉型,出口導向型製造業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化進程的經濟增長模式。

這意味著印度將從目前服務業驅動的增長模式轉向以大量勞動力和資本帶動的東亞增長模式。

軟件產業寶萊塢是印度相當出色的產業,卻無法為印度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印度的產業比例非常罕見,服務業貢獻了60%的GDP卻只提供了28%的就業崗位農業貢獻了14%的GDP卻吸納了50%的就業人口由於適齡勞動人口不斷增加,印度亟需擴大就業機會。2015年至2020年,印度勞動力將從8.04億上升至8.56億,每年需創造1000萬個就業崗位必利吉,日本藤素,汗馬糖.「汗馬糖」馬來西亞進口30顆悍馬糖Hamer candy補充精力延時助勃

富士康、美的、三星、特斯拉等先後宣佈在印度投資設廠,如此印度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嗎?

答案當然是不言而喻,當時不可能。印度的人口現在直逼中國,更重要的是,印度人口中,年輕人口占比遠高於中國,人口紅利巨大。而且現在印度的勞動力成本只是中國的三分之一,但是印度的產品成本卻仍然比中國高,為什麼呢?

第一, 電力成本。

印度一直存在電力短缺的問題,世界平均的輸變電損耗在9%,而印度高達30%左右。甚至直接從公共電網直接拉線偷電,甚至高達40%的用戶不交電費。想想,工廠正準備加班加點趕工的時候,突然停電了,這是什麼樣的感受。

第二, 物流成本。

要想富,先修路,這中國人在發展經濟過程中的經驗總結,落後的交通必然阻礙當地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中國是世界公認的基建狂魔,中國政府在基礎建設上是非常具有前瞻性,也是非常具有魄力的,並不是任何政府都有這樣的執行力的。印度領土面積中國的三分之一,高速公路的里程印度只有1324公里,而中國有112000公里,更別說鐵路和航空運輸系統了。

第三, 工作效率。

雖說人多力量大,但是都做無用功的話,還不如不做。印度的年輕人受教育水平整體偏低,尤其是年輕女性和低種姓者,缺乏必要的職業技能培訓,印度4個工人的效率還能抵得上1個中國工人。這樣的話,即使單個人的成本偏低,4個人才能做一個人的事,這有什麼優勢可言。必利吉,日本藤素,汗馬糖.「汗馬糖」馬來西亞進口30顆悍馬糖Hamer candy補充精力延時助勃

鼓吹印度製造不可靠

雖然印度產品成本過高,但是為了保護本國的產品,創造印度自有品牌,只能通過增加關稅來提高印度產品的競爭力了,所以,迫使一些中國企業到印度設廠。可是,也造成了印度兩難的境地,如果降低關稅,就會有更多的中國產品湧入印度市場,便宜好用,必然擠壓印度自有產品,而且也會降低跨國的直接投資;但提高關稅,中國品牌直接到印度到底設廠,印度自由品牌更沒有競爭力了

所以說,印度妄想通過印度製造來代替中國製造,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本國國內種族矛盾、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等一大堆事都沒解決,就想跟中國競爭,真的是不自量力,中國的幾千年的屹立不倒,不是沒有道理的。

( 在地生活台灣離島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1b76ada&aid=14278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