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宏論學3--儒教會的宗旨與核心價值為何
2008/10/16 10:42:37瀏覽524|回應0|推薦1

老師:

上次和老師討論到讀書會或說是書院成立的問題時,當中問到所謂成立的目的或曰核心宗旨為何,老師似乎沒有給我一個很明確的說明。其實,成立讀書會,或是讀經會,或是書院等等,都是很好的,而且不管是要作為修行還是傳道方式,事實上,也並非不可行。只是,我認為,要號召有志之士,積極參與其中,不僅要有某種程度的因緣與誘因,道統根源與所傳之道的明確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其實說來,一般所言傳道者,大抵皆只是傳「道行」,而非傳「道心」,因為「道心惟微」(絜靜精微)又「人心惟危」(危攀不定),若非至定之境,心心相印,「道心」傳之不得。如此說來,是否表示「道心」非人固有,乃非得傳而不可,其實不是。「道心」,人皆有之,只是此道者,生民日用而不知,日發而不覺罷了,所以「道心」傳授,其實只不過是應時隨機而指點「這就是道」罷了。而至於「道行」之傳,是否就真的矮了「道心」一截呢?實則不然,相反的,「道行」之傳,其實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功德」,非大乘聖人不可為,非大菩薩不可為。至於儒教的「道行」為何?「道心」又為何呢?這是未來所必須要確立的宗旨與核心價值。

在現在的民主文明當中,各種宗教的發展大抵已臻成熟,各大宗教的教義大致底定,宗教活動也循著傳統,持續的發展與社會適應。對於深為具有人類、社會與政治教化意義的儒教而言,他是否也是個宗教,是否也該躋身為宗教之列,並非最須關切的問題,重要的是如何將儒教的德性生命重新確立與彰顯出來。而又如前面所言,若要定名為儒教,此儒教之道,自當要有一貫性,而此一貫者,即是所謂道「心」,此道「心」是一切德性根源,如此「道行」方能依此根源而成萬流。

在上次的書信當中老師曾提到讀書會是用理智求道,靜坐則是以誠來貫通仁義,而與天德合一」。我認為讀書與靜坐者,本身並非道,姑且只能稱之為「道法」而已。老師我先寫到這裡好了~~有機會再和老師用電話討論

隨信寄上之前與老師通信的附件檔案

學生邱世宏

97.8.24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ylon&aid=230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