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2 11:45:48瀏覽278|回應0|推薦0 | |
馬總統實欠缺深刻的反省,而與其高呼政黨和解,他更需要的,是對台灣全體人民的和解。 所謂「和解」,口說容易,實踐則難。必須出自以寬 容之心,秉之以真誠之念,行之以大度之舉,仇恨的雙方才可能經由接觸試探中逐步累積互信,終而相互接受。是以,歷來真心的和解,必出自有力者的主動伸手, 而非弱勢者的隨聲應和,台灣的政黨政治發展足為明證。觀諸李登輝執政時期,國民黨雖一黨獨大,然李登輝卻能立足於國家元首的高度,給予在野黨一定的尊重與 空間,朝野之間溝通順暢,藍綠雙方既競爭又合作,面對中共打壓更是齊心協力。其後陳水扁執政,他上任伊始一心想成為全民總統,然決策核四停工躁進莽撞,深 受刺激的泛藍陣營自此透過國會多數進行無止境的杯葛,朝野惡鬥無日無已。而今馬英九執政,歷經八年失去政權的痛苦,捲土重來的國民黨以永續執政為首要目 標,假改革之名行清算之實,以圖政權鞏固。偵辦扁案不顧司法程序正義,中途強行更換法官,不僅引來國際側目,更激起國內社會對立。扁案以降,多少前朝官員 與人事紛遭整肅,僅以近日公布之國軍買官賣官案為例,當初眾口鑠金,指稱扁朝時期升任將領多有問題,在馬總統指示下,國防部年來地毯式清查四千多人,竟查 無將校級人員涉及不法,馬總統徒以「先毋縱、後毋枉」一語帶過,就中心態可見一斑。凡此種種黨同伐異之作為,空口「和解」一詞,孰能相信,只見偽善! 尤有進者,馬總統若真有誠意,則政黨和解只是初步,馬總統更虧欠台灣人民一個由衷的悔過。自馬總統就任迄今,其以兩岸關係作為施政藍圖的最上位思考,政策 大幅向中國傾斜,在以北京上意為尊,全面退讓的柔順策略下,主權矮化、外交棄守、國防限縮、經濟依附、文化靠攏。面對馬政府的親中總路線,台灣人民的焦慮 日甚一日,馬總統江河日下的民調,其中正蘊含了本土民眾對政府上下事事迎合北京,卻輕忽台灣主體的不滿與憤怒。面對如此情勢,馬總統猶不思傾聽民意凝聚共 識,反利用完全執政的機會,將一己一黨的意志凌駕全民之上:「江陳會」簽訂十二項協議,國民黨居絕對優勢的國會自甘放棄監督,任其「自動生效」;針對馬政 府積極推動的ECFA,民進黨發起公投連署,國民黨政府透過其所掌控的「公投審議委員會」,悍然否決十三萬連署公民的意志。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 ECFA的反對比例已高過支持,但政府仍一意孤行,從頭至尾黑箱作業。即使雙英辯論在即,總統府竟然連已經過協商的「早收清單」亦拒絕提供,意圖進行一場 資訊不對等的辯論。府方此種作法與心態,已不只是將獨佔國家大政視作己方優勢的小道之舉,尤可議者,攸關台灣六十年來最重要的經濟協定,執政的國民黨熱臉 熱心與時時以併吞台灣為念的共產黨密室協商,卻對自己國內的最大在野黨戒慎保密如臨大敵,台灣人民看在眼裡豈能無感?再對照每逢中共高官來台,國民黨政要 必然傾巢而出極盡款待,媒體報導藍營諸多重量級人士及其親友在中國擁有巨大利益的「早收清單」指證歷歷,無怪乎質疑國民黨賣台的聲音一天比一天高亢,相對 的,民眾對馬英九的信任一日比一日低落。 口說和解,行不由徑;口說改革,黨同伐異;口說以台灣為主,事事看北京意旨。馬總統今日面臨了 全面的信任危機,始作俑者,正是馬總統這一路以來的心口不一、言行背離。呼喚和解?終究只是無解。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