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醫生-觀後感2006.09.27
2006/10/29 01:55:09瀏覽347|回應0|推薦2

看完記錄片醫生,沒有預期的感動,反而意外讓我厭煩與憤怒。

首先,電影內容可以切割成兩個部份,一段為秘魯罹患原發性神經內分泌瘤的男孩Sebastian,來到美國邁阿密向出生於台灣,目前仍然任職當地兒童醫院的溫醫師求醫的經過;另一大段為溫醫師及溫夫人談他幾年前自殺的唯一男孩的點點滴滴,以及他遺留下來從220箱遺物當中挖掘出的線索。

全片以不知道是何理由選用的黑白來製作,白、灰、黑三種無彩色,增添電影給人沉重壓力與哀傷的氣息;我對劇中所有的相關幕前幕後的所有人員,沒有任何仇恨或是敵意;但是,我對任何自殺者對生命不尊重與輕蔑生死的態度無法諒解。

因此,家屬或是導演他們願意製作這部電影,他的動機為何?啟發什麼?或是療傷?或是對生命提出一個出路?請原諒我沒有看到他們提出任何結論,有的只是最後一個單元的標題:「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不知道他們對於這樣聖者境界的佛偈的解讀如何?我的愚昧也讓我對電影絲毫沒有得到任何領悟!

中國人說:「死者為大」,我們的確不應該對死者再說什麼?

但是,我不禁想起,溫小弟弟生活的片段,父母從小像捧在手心的珍寶一般疼愛,DV隨身的拍攝,給他藝術上的薰陶,他可以有任何的收藏喜好,父母將他所有的支字片語及繪畫作品的珍視與珍藏,我想現代的父母在這方面給的真的已經是最高等級了吧!跟目前在美國或其他國家,還有很多由台灣新一代移民的中產階段或更高一級的資本家,他們那些仍然健康活著,居住在外國人的土地裡的他們的孩子們一樣;這讓我也注意到了,小男孩從頭到尾沒有說出任何一句中文的突兀,這似乎是相當普遍而嚴重的現象,讓人不禁懷疑起這些新移民的後代全面西化之後,在他們的血液裡還存有多少中國人的成份與遺傳。

最後,還有不解小男孩對死亡過度的迷戀與實驗。相對的,我亦不解他選在爺爺奶奶好不容易從台灣拖著老邁的身驅,前來與他們的團聚的期間的自殺行為。如果有一點是可以從電影當中得到的啟發,當是此種自殺行為的不可取吧!我想…這也是唯一可以讓電影不是變成溫小弟弟的懷念HOME VIDEO專輯的角度吧!

(以下發言非針對電影發言)我並不想因為如此觀點引起任何人的不快,事實上我自己的家人就有這樣的自殺例子可尋,自殺者不管任何理由,都不應該做出如此不負責任的自私行為,自殺者的行為不值得歌頌,慣性自殺者更應尋求醫助,存活者也不應過度自責;如果再以因果輪迴觀點來看,成功的自殺者他們受到的苦將不只一生一世,這是任何有輕生念頭的人都應深思的!

對生命的態度應存敬畏,對生命的狀態應好好愛惜…這是我深深的呼籲與期盼!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dobear&aid=51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