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強者大叔:【後黨國時代】
2018/08/15 08:29:06瀏覽445|回應0|推薦0

最近很多朋友感到無力。明明看到柯文哲很多問題,但指出來之後去發現沒人關心,整個社會風向還是保護柯文哲,完全沒辦法撼動。這種現象也在蔣月惠身上發現,蔣月惠明明無的放矢,抗議無理,亂咬女警,最後卻大紅特紅。要不是她自我膨脹太高然後自爆,不然基本上到現在也應該無法撼動。這些反常的現象,已經被許多理性的網友提出,卻發現一切無解。

如果大力利用柯文哲講過的話,比如兩岸一家親,或是舉出柯文哲前後矛盾的政策,比如大巨蛋來進行政策的辯論,就會被指為攻擊柯文哲,然後自己弄的一身腥。然後一堆人爭相去尋求柯文哲的支持,好像他是唯一的救世主,比如時力跟綠黨。雖然已經很多人講出事實,柯在市政上真的做的事跟其他的縣市長比起來,並不特別突出,或是落後許多,但卻於事無補。我覺得現在的評論都非常有理,卻沒有人提出真正的根源。這個根源來自於:現在這個時間點,剛好處於後黨國時期。

黨國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台灣的黨國根源於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黨和國不分,在教育上洗腦,在政治上實行恐怖統治,造成利出一孔。也就是說,如果不遵從黨國有異議,不管在早期恐怖抓補甚至槍斃,後期利用整個社會每個人的獨特小警總,排擠,媒體批評,可以讓人失去工作,或是沒有發展。如果遵從某種黨國規則,則升官發財容易,至少社會沒有非議。

因此,關係大於專業。如果把台灣現今發生的所有問題,不管政治媒體經濟教育體育,都可以歸因黨國。而且更驚人的是,黨國對台灣影響這麼大,卻在台灣的討論微乎其微。到現在我沒有看到討論黨國的專業論述,在台灣社會形成某種影響力。

在台灣解嚴和政黨輪替之後,黨國沒有消失,造成馬英九2008的當選。

2008之後,黨國加上中國的幫忙,在後面造成更多的影響。馬英九因此得意躁進,一直往中國靠近,最後形成太陽花。太陽花在某種層面打破形式的黨國。比如說『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形成某種共識。這樣好像打敗了黨國。可是黨國真的消失了嗎?

黨國最可怕的影響在於教育。

在教育上多年的洗腦,雖然民進黨執政有想要改變,可是教育界黨國的深化,已經難以挽救,因此整個教育還是黨國思想。其中藍綠一樣爛已經是一種共識,這種共識,就算提出多少證據顯示是一個錯誤的結論,卻因為黨國從小背誦考試教育的反智教育影響,沒有理性思考的空間,催眠教育的效果永遠無法理性辯論。再加上媒體還是由黨國教育中的堅強份子所組成(見媒體省籍調查),黨國從表層潛入地下,卻在潛意識裡形成絕大影響。

後黨國因此得以成形。

後黨國最大的心理成因,就是民進黨或其他傾向台灣本土的政黨社團,不管如何,是不可以信任的。從解嚴後的民進暴力黨,到執政之後的貪污民進黨,到現在的資進黨,都是來自於同樣的心理因素。

檢討民進黨很好,可是同樣的,有用同樣的強度檢討中國國民黨,或是新興的柯文哲,時力?答案可能是沒有。如果用同樣強度去檢討柯文哲,那柯文哲犯過多少錯誤,講錯多少話,絕對『遠』大於姚文智,可是姚文智抱個貓,都會讓大腸花音地寫封信來切割,就可以知道,這種『民進黨』該去死的催眠,真的深入到一般人的潛意識裡,短期間無法改變。

後黨國的非理性現在在台灣大橫行。

只要是『中立』,無關『藍綠』的人或事物,就會大行其道。蔣月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蔣月惠一出來時,講話顛顛倒倒,但就是因為咬的是民進黨的縣長,要無關藍綠,加上媒體大力報導非法的『羅騰園』,結果造成一陣旋風。

雖然仔細去分析,蔣月惠破綻很多,屏東縣並非非法拆遷,蔣月惠咬女警其實是妨礙公務,但沒有理性討論,全部都圍繞在『好人好事』永遠不會錯,民進黨是大壞蛋這樣完全沒有理性邏輯事實基礎的論點,卻大行其道。所以背後的成因還是在於,後黨國時代,只要是中立,可以打擊民進黨或本土黨派的論點,都會在潛意識裡被推到最高點。

這樣的現在也可以在最近的所謂網紅身上得到論證。比如說林冠任或是溫朗東。這兩位網紅的論點,如果用邏輯去推敲,絕對可以發現許多自我矛盾的地方,而且大部分動之以情,絕非說之以理。溫朗東長長關於蔣月惠的文章中,只有一句可以總結,就是台灣有蔣月惠,就是讓他以身為台灣人驕傲的地方。這種論點,基本上根本沒有事實基礎,重點就是蔣月惠好人好事,所以他以台灣有這樣的人驕傲,而這樣的文章,在後黨國時代,閱聽大眾完全沒有任何辨識能力。只要第一可以打民進黨,第二有東西可以驕傲,又是中立這樣的立場,就大行其道。

所以我們現在要面對的問題,是比黨國還要難纏的後黨國。後黨國雖然表面上不黨國,其實是黨國已經深入骨髓,成為中華民國人血肉的一部分。

所以在後黨國時代,黨國並沒有從現實中消失。最近幾個新聞都再再驗證這個現象。轉型正義委員會只不過『行文中央各部會及全國22個縣市政府,請求協助清查公共場所的「威權象徵」,內容包含蔣介石、蔣經國的塑像、遺像等紀念物,以及為紀念「兩蔣」而命名的公共場所。

包括:學校、地名、廣場、建築物等等』。就被教育部『某人拍照洩露給某個國民黨黨工,結果黨工大做文章,若干媒體跟著起鬨,說是「機密文件」曝光、行文時間與潑漆時間的關聯性、清查是要做為政治鬥爭的道具、只會要死人負責、促轉會成為「去蔣會」、介入校園等等。』

吳茂昆依法判定管中閔違法兼職不適任,就被北檢開始調查,辭職之後還不放手。這些種種,代表黨國依然存在,而且就在你我身邊,可是因為潛入地下,因此不被一般人討論,如果有人大膽討論後,只會被質疑:『中國國民黨』已經打趴了,怎麼還會有黨國?

如果有,只有民進黨有黨國之類等等似是而非的辯辭,完全與事實不符。如果真的是民進黨黨國,那管中閔的案子也不會搞到吳茂昆被調查,也不會轉型正義委員會發個需要尋請調查的文章,就被傳到中國黨黨工那,事實來看,台灣依然是被黨國幽靈附身卡到陰,大家卻若無其事的任其隨時起乩作亂。

蕭曉玲老師被中山國中免職案,更是黨國幽靈還附身的最好的例子。

中華民國的老師要被解聘,是非常困難的,通常都是性侵成立,但也有許多例子只是調職。其他的例子更少。但蕭曉玲老師當初,只是去控告郝龍斌一綱一本違法,就被學校作假,然後免職。後來柯P上來,一直說要處理蕭老師的案子,但最後也虛晃一招,不但不給蕭老師復職,還要蕭老師自己考回中山國中。

這種黨國很明顯存在的例子,卻被大家用敷衍的態度面對,最令人覺得神奇的是,沒有一個人在討論黨國在這件事上的影響。因為一般人已經覺得黨國不存在,各個事件只是民主國家的常態。可是基本上,只要黨國在台灣根深蒂固,很多事件都不會是民主國家常態。

吳碧珠議員在台北市議會宣稱,吳音寧雖於法不必來市議會備詢,但來備詢是潛規則。在民主國家,法是一切的依據,但黨國幽靈盤據的地方,就是潛規則才是規則,法律不是。吳碧珠無心的就把黨國在中華民國的事實吐露出來。但一般人還是不覺得這是黨國,這只是潛規則,因為潛規則到處都有。但事實是,民主國家的規則就是法律,沒有潛規則這件事,潛規則只有黨國地方才有。

你可以在2018年各個生活層面舉出黨國的例子:也許有個教授,因為臉書寫出黨國不可宣的秘密,被黨國舉國攻擊,由此這個教授就拿不到學校所有獎項。或是某個公務員,因為不肯循著黨國的規則形式,被其他人霸凌。

甚至某個老師,因為不肯跟學校其他老師一樣用力體罰學生,而被排擠。這種例子數都數不完。在一九八零,你可以很容易辨識出這是黨國的操作,可是在二零一八,你卻只能說,這是生活的無奈。後黨國就有本事把黨國隱藏的很好,深怕被洩漏出來,就像國王的新衣一般。

最可怕的是,黨國因此在年輕人的腦袋中消失。這也就是中華民國二零一八年的現實。

二零一四太陽花是許多年輕人第一次感覺到中國國民黨治國有嚴重的問題,所以號稱覺醒。覺醒青年至少有一次投過馬英九,還有許多兩次的。可是在張慶忠3分鐘通過服貿之後,開始一連串太陽花運動。

太陽花運動,是野百合運動之後台灣最大的學生運動,它的影響非常大,除了阻止中國國民黨繼續往中國靠近,也造就第三勢力的產生,更讓二零一四縣市長選舉以及二零一六總統立委大選民進黨和第三勢力大勝泛藍組合,也讓中國國民黨在立委席次只剩下35席,讓台灣得以開始改革。

但如果我們回到太陽花的現場,其實很多後黨國的端倪已經出現。太陽花當時本質是反服貿。也就是反馬英九一連串對中優惠貿易合作的行為。反服貿的本質其實就是反黨國,因為黨國在一連串的作為之下,憑著立法院的優勢,不顧民意,強渡關山,加上當時民眾已經慢慢察覺到ECFA之後,台灣經濟慢慢削弱,黨國更想盡一步把中國的力量引入,導致台灣更多磁吸效應,許多行業開始擔心自己會失業,所以加入反對的聲浪。反服貿就是反黨國。

第一個端倪是,在黃國昌,陳為廷和林飛帆的帶領下,反服貿變成反對程序不正義。程序不正義是什麼?程序不正義代表的是說,我們不反服貿,只要程序正義,服貿不服貿一點都不重要。其實這已經進到後黨國的符碼:中立。如果一直強調反服貿,那就不中立。不中立,經由催眠的後黨國腦就會開始不舒服,然後就不會參與。為了迎合後黨國腦,所以必須只反程序不反服貿。

這樣的例子不少。

比如在太陽花時期,很多人跑來宣示我支持台灣獨立。可是你會發現這些當時在台上喊支持台灣獨立的,在後來的發展裡,除了Freddy之外,其他人包含黃國昌都不再說台灣獨立這四個字。還有一種說法更有趣,叫做我不管要統一還是要獨立,只要經由大家的投票或公投認可都可以。

其實這不是台灣的現實,台灣的現實是不管維持現狀還是獨立,但是不希望台灣和中國統一的。但還是有很多人這樣宣稱,包含時力的支持者。這也是他們想要降低公投門檻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後黨國支持中立,從不支持什麼主張。這就是一種尋求中立的後黨國思維。

第二個端倪,是對於323佔領政院行動的分歧。323當天,江宜樺宣布不願意退回服貿,陳為廷和林飛帆上台演講。

『但是在下午4時,突然有約20名學生,因為不滿抗議行動太溫和以及議場內部管制過於嚴格,開始試圖從立法院青島東路側門進入議場,並且要求警方撤離。』結果陳林兩人,要大家清楚知道反對的對象不是警察,但這群學生不滿,就攻進政院,在324遭到暴力驅離。

如果我們打開1968年的學生運動,就會發現學生當時和警察是互相暴力對待。從沒有西方的社運人士會去要求,『要看清楚對抗的對象不是警察,原因是因為『警察』是維護治安,是站在我們這邊』。

但中華民國的歷史裡,警察從不是站在人民這邊,而是黨國這邊。要分清楚抗議對象不是警察,這就是長期被黨國洗腦下的思維。這種思維,是不會在西方社運界出現,這就是後黨國思維。

如果沒有324學生被打,社會的同情也不會聚集的這麼快。324中有一些人被打到對終身有影響,他們的犧牲非常重要。可是我們回到現在,卻發現318受到大家的讚揚,324卻好像消失一般。這就是後黨國思維作怪,因為黨國教導我們,和警察發生衝突是糟糕的,所以就只剩下和理非非這樣的作法。

時力的出現,跟太陽花有不可分的關係。但現在回過頭去看時力本身的發展,就知道時力其實一直在作路線之爭。

這個路線之爭,講的根本,就是要不要迎合後黨國思維。黃國昌對於後黨國的嗅覺非常靈敏,從他到現在的表現看來,他的操作,其實就是要把後黨國的年輕人當成自己的資本。這些年輕人雖然說的是中立,但骨子裡最討厭的,絕不是中國國民黨,而是民進黨。在這樣的符碼底下,只要一直去操作民進黨墮落,絕對會讓後黨國腦一直閃閃發亮,也就增加自己支持度。

兩次的勞基法爭議,就是很明顯的例子。明明第一次反一例一休,後來竟然支持第一次的一例一休。而且要時力提出自己的法案,常常就是隨便改一改別黨的法案,也沒有見到真正提出自己的法案。但只要操作民進黨是資進黨,許多後黨國年輕人就會衷心支持。這也就是黃國昌他的嗅覺敏銳,知道後黨國要怎樣增加支持者。

但黨內可不是都是這樣的人,第一被犧牲的就是馮光遠。黃國昌對馮老的選舉補助款暗作手腳是個導火線,但如果從根本來分析,其實是因為馮老不願意去配合這種迎合後黨國思維的眾多作法,所以馮光遠就跟時力分手。

林昶佐Freddy是一個頭腦清楚的人,他在太陽花之前,就已經對黨國符碼有研究,在他的創作裡也提出台灣獨立。所以他絕對不是想迎合後黨國的人。他也是提出創建時力的人,所以對時力來說,是創黨元老。但現在有股聲音來討伐Freddy,覺得他的台獨主張,就是破壞時力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沿著後黨國來思考,就會發現怎麼一回事。這些護著時力黃國昌的人,基本上都是後黨國思維的人,這些人以前支持黨國,可是現在支持不下去,只好改變,但又討厭民進黨和台獨,所以結果就變成檢討台獨。會有這樣的果,就是太陽花時期種下的因。

如果沒有看清楚後黨國思維,那麼對於很多政治現況,會覺得疑惑。

黃國昌明明帶著我們反服貿,為什麼他會變成反民進黨,大於中國國民黨?
為什麼馮老會和時代分手?
為什麼現在時力支持者,在討伐時力創黨元老Freddy?

原因絕不是在邏輯,原因藏在邏輯的反面,也就是被催眠的情感,所造成的後黨國思維。

高嘉瑜在政論節目裡,幫柯文哲講話。說了什麼好話呢?她說了,對港湖區的民眾而言,柯文哲做了許多好事。可是有哪些好事?沒有說清楚。

現任民進黨要連任的縣市長一一拿出政績:比如鄭文燦,他不但完成機捷,也利用引進競爭,讓史上最惡名的桃園客運買一送一。他讓偏鄉有ATM,改善火車站前的交通,這些例子舉不完。台中市林佳龍,不但改善中區的建設,以小京都為目標,改進柳川綠川,甚至建設中區停車場,讓長久以來發展失衡的台中中區成為一個旅遊竄起的地區。也改善台中火車站,讓舊台中車站成為古蹟地標。

涂醒哲的下水道改進,讓嘉義不再淹水,LED燈和公司簽約的新模式,不但一年省下兩千七百萬,可以拿來補助教育,辦幼稚園等等。林智堅改善國道客運新竹轉運站,打造公園,並補助托育費用等等。可是問一下柯文哲拿了首都這麼多統籌款到底做了什麼?

北門算是一個政績,可是他因此拆遷三井倉庫。柯文哲到現在拆的文資古屋不少,包含1940年完工的中山北路山海樓。柯文哲也還了不少錢,卻是用以債還債的方式。但剛開始說的五大案,卻沒有一案有成,四案還私下和解。各個縣市長滿意度排名,柯文哲絕對不是前段班,甚至有時會到後段班。

也就是說,大家對他的政績,有印象的就是一開始做的大量拆遷動作,對於古蹟的維護,卻被文資團體批評,比如對三井倉庫不能原地重建,或是中山橋無法重建。再加上最近爆出來,他對於新聞自由的打壓,我們可以說,以台北市這麼龐大的資源,對比於其他資源少的城市,柯文哲真的沒有達到標準,其他縣市長的確完成比他多的建設。

但我們去FB看他的評價:謝欣霓前立委在FB貼上一則不解大家為何在柯文哲危害新聞自由時,還是惦惦不出聲時,底下的留言是:

『謝小姐你知道內湖年輕人的心聲嗎?』
『民進黨讓我們內湖這裡年輕人很失望』
『謝小姐還是活在幻想裡,我內湖人就是不投姚蚊子』
然後當謝前立委提出『所以年輕人就可以支持干涉新聞自由的政客』
他們的回答是『原來你也是一個眼睛長在頭殼的民進黨老人啊,失敬。』
『好好隨便你們,連台北內湖人的心聲都不願意去聽,還想讓高退黨』。

這一連串的留言,不但沒有回答為何可以支持打壓新聞自由的候選人這個問題,還留下一個問號,到底柯文哲到底在港湖區做了什麼,讓內湖年輕人都支持?沒有人提,一個字都沒有。

我們其實可以說,和黃國昌不同的是,柯文哲雖然看到了後黨國,但後黨國也選擇柯文哲。2014年,柯文哲出來選舉,憑著自己是陳水扁的醫療團隊團長,自稱墨綠,但又檢視過連勝文的槍傷,幫連勝文掛保證,因此不藍不綠,白色的遠舉策略成形。這個不藍不綠完全打到後黨國擁護著的心,加上準市長自稱亞斯伯格,形式怪誕,也隨即讓人覺得這個人不是平常的政治人物,非常的特立獨行,而被編派到素人中立非政客這個角色。因此,在後黨國盛行的年輕人心目中,柯文哲就是全然的代表了。

所以擁護柯文哲的人,嘴上是說不出任何柯文哲的政績。應該要說,市長不是作一件事作兩件事就是政績。政績在於整體市政的規劃。如果去看陳菊鄭文燦林佳龍等等直轄市長,其實你都可以看到執政的脈絡。陳菊第一個是要去除高雄多年的老舊,所以建設非常多。

鄭文燦執政主軸其實除了建設之外,他想要替被台北市邊緣化的桃園,找出新的光榮感,也要達成長久不了解綠營的民眾,對於綠營建設的滿意度。林佳龍的主軸,是經由他對於台中市的歷史了解,知道台中其實是日本人根據京都建設的,裡面的綠川、柳川、梅川,就跟京都市的人造川一樣,因此,恢復台中在日本時代的美麗舊貌,就是他這幾年的主軸。可是你如果回來看柯文哲,就發現根本沒有主軸。談不出來,甚至這些幫他說話的青年,也講不出到底柯文哲做了哪些事。何況是執政的邏輯和軸線呢?

可是對於後黨國來說,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這個後黨國的共主,柯文哲,其實就是站在後黨國的迎光面,誰也打不倒。如果批評柯文哲打壓新聞自由,那麼後黨國就說,『那是他底下的人做的,跟他無關啊,有嗎,蔡英文更差,執政那麼爛。』,可是同一件事如果是綠營的人做的,後黨國就說,『首長怎麼不出來負責呢?資進黨真是他X的爛透了。』

如果說他濫拆文資建築,那後黨國就說,『那些都是該拆的啊,又不是古蹟,柯文哲為了市政做的好』,可是如果像屏東那樣拆遷,潘孟安被罵到臭頭,到頭來蔡英文還要負責,因為資進黨就是他X的爛。後黨國承襲的黨國最重要的特徵,就是雙重標準。只是黨國用在中國國民黨身上,後黨國還要加上用在柯文哲或是那些他們認定為後黨國自己的身上。

因此時力的Freddy批評柯文哲時,後黨國就開始咒罵Freddy,不管以前對Freddy多有好感,但是現在踢到後黨國共主,那就是該咒罵的對象。這些咒罵絕對沒有邏輯,甚至到後來用盡各種方式去批判,說Freddy是時力的毒瘤,想打死Freddy的想法昭然若揭。批判到後黨國共主的下場是很悽慘的。

所以高嘉瑜會這麼做,其實也就是看到後黨國的好處,想分一杯羹。

這件事不是只有高看到,時力的黃國昌、徐永明和市議員小將們許多都看到。對後黨國來說,批判後黨國共主是no go,所以,才看到這些人對於柯文哲有某種曖昧的態度,不傾向批評他。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dobear&aid=11418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