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22 00:07:18瀏覽873|回應0|推薦15 | |
圖:印度是多族群國家,有的膚色極黑,有的則淺。上層社會生活優裕,膚色多半較淺。(法新社) 即使是「黑色非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膚色濃淡不同。美國的非裔人口就有深黑、中黑、淺黑…等不同區別,第一夫人密雪兒就比歐巴馬來得黑。 德國和荷蘭早年在盧安達殖民時,把膚色較淺的黑人歸類為突西族,讓他們擔任公職,久而久之,突西族就成了權力、財富與名望的代稱,在盧安達享有許多特權。 圖:印度女性也積極美白,圖為寶萊塢的明星。(法新社) 膚色深給人窮苦印象,對於白膚的追求,還有其他理由,如社會階層流動、上升的問題。在很多黑皮膚的國家都可發現一種現象,即上層社會、領導階層的膚色較淡。姑且不論非洲,泰國總理盈拉比起我們常見泰勞,膚色就白晰多了。 印度最大族群的印度斯坦族膚色較黑,但政府高官及寶萊塢的影視明星膚色大多較淺,明星們還拍廣告代言美白霜(無論男女用的)。印度女性積極美白,當然,這不包括種性制度下的下層社會。 白人國家代表成功的象徵,連耶穌都在教會改革下,從接近中東人、擁有褐色捲髮的模樣,變成歐洲的高加索人。 諷刺的是,由於觀念改變,西方白人尤其女性,喜歡到海灘做日光浴,把自己曬出一身古銅色,認為這樣才是健康美,結果有些人得到皮膚癌。看看黑膚色較淺的歐巴馬,有些白人民眾甚至比他還黑。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