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東部雨雪交加迎寒潮 南邊多地遭冬季少見暴雨
2018/01/08 20:16:39瀏覽46|回應0|推薦0

  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進入1月,中國中東部大部門地域被持續的雨雪天氣籠罩,部份地域的降水量和積雪厚度創下歷史極值。7日,中心氣象台同步發佈了暴雨和寒潮預警,廣西、廣東等5省分部門地域仍有暴雨,此外,福建西部和北部、華南沿海及雲貴高原局地降溫將達10℃以上。

1月6日,廣西柳州市遭受了小寒后的強降雨天氣,溫度驟降,市民紛纭穿上了大棉衣、撐傘出行。 王以照 攝
1月6日,廣西柳州市遭受了小寒后的強降雨天氣,溫度驟降,市民紛纭穿上了大棉衣、撐傘出行。 王以照 攝

  雨雪交加!

  ——南方遭冬季少見暴雨天 20縣市降水破1月極值

  進入1月,中國多地氣候由此前的乾燥少雨雪轉為雨雪交加。繼1月2日至4日中東部地域歷經入冬以來最強雨雪天色過程之後,5日新一輪雨雪氣候進程來襲,東北黃淮江淮等地泛起降雪,南邊出現較強降雨,且仍在延續。

  「對照兩輪雨雪進程,2日至4日的過程具有雨雪範圍廣、降雪強度大、積雪深摯、西南地域降雨強的特點;5日以來的雨雪進程,雖降雪強度不及上一次,但落區與上一次重疊,尤其是河南、陝西等地接連呈現中到大雪,晦氣影響更為嚴重。」中心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剖析。

  值得一提的是,中東部大規模降雪竣事以後,在中國南方,強降雨氣候又相繼來襲。

  中心氣象台7日18時發佈暴雨藍色預警,預計7日20時至8日20時,江南南部、華南中北部、台灣北部等地有大雨,個中,廣西東北部、廣東北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中部等地的部門地域有暴雨(50~80毫米)。

  「5日以來南方泛起的區域性暴雨過程具有強度強、規模廣的特點,在冬季較為少見,需提防降雨引發的滑坡等地質災害。」馬學款說,截至6日,南方暴雨面積達21.6萬平方公里,福建、廣東等地共有20個縣(市)日降水量沖破1月歷史極值。

合肥陌頭雪景。 夏瑩 攝
合肥陌頭雪景。 夏瑩 攝

  寒潮來襲!

  ——南邊多地降溫10℃以上 低溫0℃線將至江南南部

  雨雪交加上下,中國中東部大部門區域將迎來大局限大風降溫天色。中心景象形象台7日18時也繼續發佈寒潮藍色預警。

  憑據預告,受較強冷空氣影響,7日夜間至9日,青海東部、西北區域東南部、華北西部和北部、黃淮南部、江淮、江漢、江南東部和南部、華南大部、貴州西部、雲南東部和內蒙古中東部、東北區域南部等地氣溫將下落6~8℃。福建西部和北部、華南沿海及雲貴高原局地降溫將達10℃以上。

  除降溫,中東部大部區域有4~6級偏北風,江河湖面的風力有5~7級,陣風可達7~9級;東部和南部海區有7~9級大風。

  9日凌晨,地面最低溫度0℃線將南壓至江南南部,江南北部最低氣溫達-3~-7℃,黃淮中西部、江淮西部、江漢部份區域最低氣溫達-8~-13℃。xyz xyz

  「估計將來一周,中國大部份地域氣候較為嚴寒,特別是前期出現降雪的區域,受冷空氣和融雪效應兩重影響,氣溫將延續偏低。」馬學款提示,民眾應做好防寒保暖辦法,出行時更需留意道路積雪和結冰給交通帶來的晦氣影響。

圖片起原:中心景象形象台
圖片來源:中心景象形象台

  京津冀「干焦急」!

  ——北京已近80天未泛起有用降水

xyz xyz

  今冬以來,中國中東部大部門地域降水偏少,特別是華北一帶,京津冀多地前次明顯降水照舊在10月下旬,而北京和天津今冬以來更是「貧雪」,初雪遲遲未到。

  據報道,北京南郊觀象台監測顯示,自2017年10月23日至2018年1月7日,北京已接連77天未呈現有用降水。

  7日凌晨入手下手,北京市遠郊區房山、延慶泛起少許降雪,但是,郊區的少許降雪並未讓北京達到景象形象學的「初雪」標準。

  依照北京地區「初雪日」的界定,知足以下前提之一的首個降雪日為「初雪日」:北京全市20小我工站中多於10個站點觀測到有降雪現象;城區5站(旭日、海淀、丰台、石景山、觀象台)均觀測到有降雪現象;城區5站中的3個或以上站點觀測到有降雪現象,且最少1個站降雪量大於等於0.1毫米。

  形成降雪需要具有三個前提,一是要有降水系統;二是要有較為足夠的水汽,三是冷空氣。據介紹,從天氣平均資料來看,終年同期北京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泛起在11月29日。

  據北京市天氣中間氣候猜測室施洪波介紹,2017年11月以來,北京以西北氣流為主,同時西承平洋副熱帶高壓較著偏西,晦氣於暖濕空氣輸送,水汽前提不足以使北京形成大範圍降雪。(完)



文章來自: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80108/25311886.html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xonbu88o8&aid=109892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