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07 20:16:35瀏覽1158|回應0|推薦0 | |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韓愈〈師說〉 1994~1998年之間,馬術協會邀請德國教練◆◆◆到台灣后里馬場辦理集訓,及格者可獲得馬術協會頒發的證書,參與訓練者的水準參差不齊,可想而知,德國教練◆◆◆帶的也不輕鬆。集訓的某一日,在場邊觀摩的我請教某位見多識廣的前輩:「台灣馬術圈裡,誰的壓浪最正確?」向來斯文有禮的前輩回答:「康瑜」。事後,在場的第三人用不以為然的態度,為自己的壓浪技巧辯駁;但是我知道這位前輩的為人,他是站在客觀的立場評論。 這位令我尊敬的馬術前輩,從未在我提問的時候潑冷水,或是羞辱我的膚淺無知,他總是會認真的回答問題,即使是很粗淺的部分,也會非常有耐心的加以解釋。傳道、授業、解惑者,世人稱之為老師,而進一步為學生解惑者,則是良師,這位前輩是林詎詔先生。學問、學問,想學就要問,若怕丟臉不敢開口問,如何獲得新知?古之學者藉由許多文章,論述「教」與「學」,今之師者與學習者,能確切實踐者有幾?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至聖先師孔子一生勤學,積極求知,且不畏嘲諷,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1)(2);孔子不僅是盡責的老師,也是好學不倦的學生,今之世人呢? 時光飛逝,轉眼間,已是距今將近二十年前的舊事,台灣的馬術水準進步了多少?去年馬術協會邀請德國教練★★★到台灣負責集訓,馬友轉述★★★在課堂上對參訓學員說的話:「台灣沒有會正確壓浪(sitting trot)的人。」一如往例,台灣的騎手用不以為然的態度,為自己的壓浪技術辯駁;但是依我對馬術運動的喜好與了解,相信★★★是站在客觀的立場評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虛心求教者,必能得到收穫;傲慢自滿者,只會不進則退。學習壓浪並非只是「為跨部找到最舒適的位置」,舒適但錯誤的壓浪,是自欺欺人的把戲。德國馬術教練★★★見多識廣,必能看穿學生在馬背上的一舉一動是否正確、合宜;若學員不願坦然接納★★★教練的傳道、授業、解惑,只會不進則退。 我曾讀過一篇美國馬術雜誌的報導,某位美國女選手,到德國學習馬場馬術十年左右,回國後接受馬術雜誌的訪談,她說自己「花了很長的時間摸索,學習正確的騎坐。」這才是學習應該有的精神。「學海無涯,唯勤是岸。」虛心受教、勤奮向學、承認不足之處向來是學習的王道,毋庸置疑。 除了老師(教練)的指導,同儕之間的互動、激勵與良性競爭,更是學習和進步的途徑。以前的騎馬環境,我經歷過的那些日子裡,若A君騎馬遇到瓶頸,而B君剛好路過探望A君,B君就會幫著看,或是上馬調整。C君馬場新進一批馬,因場內人員功力不夠,會打電話給D君,請D君抽空幫一下。每場比賽前的練習,大家會互相幫忙,幫著看、幫著教、幫這、幫那的,不分彼此。很可惜,這種互助分享的精神,因為激烈的商業競爭,已消失不見,令人遺憾。 壓浪,需要很長的時間養成。也許是經濟的因素,或是學習者的個性使然,甚至於是大環境的影響,所以台灣沒有人會正確的壓浪。如果第一代教練甲君學了不正確的壓浪→教學生乙君→幾年後,不懂正確壓浪的乙君變成第二代教練→教學生丙君→幾年後,不懂正確壓浪的丙君變成第三代教練……就會造成「代代相傳」的惡性循環,讓多數人積非成是,一路錯到底。 太苛求了?OK,換個方向,談一談現實的考量吧。雖然獎牌數的多寡並不能代表壓浪是否正確,但,光鮮亮麗的獎牌是吸引顧客的重點之一。台灣的騎馬環境是以休閒娛樂及賺錢為目標(這並沒有錯),因此很難向上發展技術,畢竟,磨練技術必需耗費太多的時間(耐心)與太多的金錢,靠騎馬吃飯的人要同時擁有時間(耐心)與金錢,就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般的困難。其次,壓浪正確與否並非客人(馬主、會員)的主要需求;所以,別太在意,快樂就好,只要做好「保護客人安全」、「讓客人騎得開開心心」、「把馬主的馬照顧好」,皆大歡喜,不會壓浪也沒關係。 2013/06/18
(1)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 ?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 (2)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述而第七) 論語 東軒記 進學解 韓愈 子貢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