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台北街頭常見一種風景,身旁呼嘯而過的不是宅急便的小貨車便是外送快遞員的摩托車。這些拜網路科技之賜、手機App下單的宅經濟產業,取代了以往實體店面的行銷模式。而這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送員,每天用「接單數量」來拼經濟與時間賽跑。從衣物、食品雜貨到餐飲外送無所不包。尤其餐飲外送,省去現代人外出覓食和排隊等候的時間,於是我們在前幾天的新聞中看到,北一女校門口午餐時間,被foodpanda粉紅大軍擠爆的奇景也就見怪不怪了。 下午跟嫂嫂聊天,提到現在的年輕人出門不搭小黃,改乘網路叫車的Uber。不僅優惠多、預約方便,還可信用卡支付。此外,跟著Google地圖的行車路線跑,不必擔心被黑心運將繞遠路,乘車較有保障。也聽過一則比喻:計程車小黃像傳統柑仔店,Uber是現代化的7-11。 foodpanda、Uber Eats、Uber,還有各式各樣的物流貨運公司,每天24小時在街頭巷尾提供外送和宅配服務,同時也吸引不少社會新鮮人暫時加入外送員的行列。但他們必須頂著烈日風雨,行車風險高卻沒享有勞健保,看似活絡了經濟、節省了時間,但不知為何,內心卻感到悲哀起來。月薪28K、時薪150元,低薪已成常態,我們的年輕人該何去何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