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道品導引手冊
四種類別的人 雷迪大師 蔡文熙 中譯 正如《人施設論》與《增支部》中所說的,遇見佛法的人可以分為四類: 1. 1. 敏銳的智者(Ugghatitabbu)。 2. 2. 廣說的智者(Vipabcitabbu)。 3. 未了的行者(Neyya) 4. 文句的行者(Padaparama) 關於這四種類別的人,敏銳的智者,親自遇見了佛陀,並且只要聽見簡短的開示,就能證得神聖的道與果。 廣說的智者,只聽聞到簡短的開示,是沒有辦法契入道與果,還需要詳加解釋,才能證得道與果。 未了的行者,縱使聽聞了簡短的開示,或者經過詳細的解說,還是無法證得道與果;他必須精研教義,然後日以繼夜地修習,這樣才可能契入道與果。 未了的行者,還可以根據修行的階段,細分為許多類別,這是根據每位元修行人在證得道與果之前所必須經歷的修行階段,以及每位修行人先前獲得的波羅蜜,所克服的煩惱來加以區分的。這些類別,包括了必須修習七日禪的行者,乃至於必須修習長達三十六年或六十年之久的行者。 對於必須修習七日禪的行者而言,還可以再為許多分種。有的在生命的第一、二階段(青年、中年),經過七日禪修,就可以證得阿羅漢的,要是在生命的第三階段(老年)才修習七日禪,只能證得較低層的道與果。 然而,所謂修習七日是指全力以赴,如果不是處於最精進的狀態,就會因放逸的程度,延緩了證悟的時間,屆時,七日可能會延長為七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如果今生的修習不夠密集,因而不能證入道與果,那麼,此世與佛法相逢的期間就不可能從世間的痛苦中解脫出來,唯有來世與佛法再相逢的時候,才可能解脫;如 果沒有遇見佛法,就不可能證悟解脫。一位修行人獲得佛的授記,就是指與佛法相逢,能從世間的痛苦中解脫。一位修行人縱使積累了足夠的波羅蜜,但是沒有獲得 授記,就不能確定會再與佛法相逢,或者從世間的痛苦中解脫。 這是考慮到,有些修行人是有潛能在七日精進禪修中證得道與果,可是並沒有獲得授記。 同樣的考慮也可以適用到,那些有潛能在十五日乃至較長的時間精進禪修,證得道與果的修行人。 文句的行者,縱使遇見佛法,並且全心投入法的研究與修行,還是不可能在今生中證入道與果。他的一切作為,只是積累習氣與潛能而已。這類的行者不可能在今 生當中,從世間的痛苦中解脫出來。要是他在修習止或觀的時候,往生了,並且再生為人類或天人,屆時,才可能從此世與佛法相逢的機緣中,由世間的痛苦中解脫 出來。 以上就是佛陀所說四種類的人。 人的三種類型 根據上述所提及的三藏經典中,佛陀又說到另一種分類,按照病人的三種狀態,把人區別為三種類型。三種狀態的病人是: 1. 即使沒有服用藥物或接受治療,這種病人在一定的期間之內,就痊癒了。 2. 無論是服用藥物或接受治療,這種病人病情沉重,很難復原,瀕臨死亡境地。 3. 這種病人只要正確服用藥物,接受治療,就可以恢復健康,但是,如果沒有正確服藥、接受治療,就難以痊癒,而且會病發身亡。 獲得過去佛授記,且在今生中,會由世間的痛苦中解脫的修行人,類似第一種狀態的病人。 文句的行者,類似第二種狀態的病人。正如處於第二種狀態的病人沒有機緣恢復健康。文句的行者今生也沒有機緣從世間病苦中解說。不過,在未來世,他或者會 與佛法相逢,因而獲得解脫。從年輕的喬達摩那瓦(Chattamanava)(譯者按:出《天宮事》),青蛙變為天人(譯者按:出《天宮事》)以及苦行者 薩遮迦(Saccaka)(譯者按:出《中部》)等故事,都說明了在現世與佛法相逢,卻到來生轉世時才從世間的病苦中解脫。 未了的行者,類似第三種狀態的病人。或者痊癒,或者一病不起;未了的行者也面臨兩種難以預料的情況,或在今生中從世間的病苦中解脫,或者不解脫。 如果這位未了的行者,及早投入修行,拋棄應該拋棄的事物,尋找一位正確的導師,能從這位導師獲得正確的引導,並且適時精進,他就能在今生中,從世間的病苦 解脫。不過,如果他陷入邪見邪行,不能拋棄感官的享樂;或者縱使他能拋棄感官的享樂,卻不能尋獲良好導師的指引;或者他雖然獲得良好導師的指引,卻不能全 心投入,精進修行;或者他雖然全心投入,卻不能恒守至命終;或縱令他還很年輕,卻弱不禁風,這樣子,這位未了的行者還是不能在今生中,從世間的病苦解脫出 來。阿闍世王(譯者按:見《長部》第2經《沙門果經》)、富豪摩訶達那(Mahadhana)之子(譯者按:見《法句經注》、《餓鬼事》)、須提那比丘 (Sudinna)(譯者按:見《律藏》波羅夷第一),他們都是無法在今世從世間病苦中解脫出來的人。 阿闍世王之所以無法證得解脫,是因為他犯了弒父的行為,在未來兩個阿僧祇劫中,他會漂流輪回,之後,他才會蛻變為獨覺佛。 富豪摩訶達那之子,在年輕的時候,過度沉溺在感官的歡娛中,年老的時候,心靈一直無法寧靜下來。他不但無法從世間的病苦中解脫出來,甚至沒有機緣遇見三 寶。看到他這種情境,佛陀向阿難說:「阿難啊!如果這位富豪之子,年輕就出家,他會變成一位阿羅漢聖人,在今生證得涅盤。再不然的話,如果是中年出家,他 會變成一位阿那含聖人,往生的時候,化生五淨居天,因而證得涅盤。再不然,如果在老年選擇我的僧團出家,他也會變成一位斯陀含聖人,或者預流果聖人,並且 永離四惡道。」佛陀向阿難尊者如是說。因此,雖然這位富豪摩訶達那之子,擁有足夠的波羅蜜,可讓他從今生中解脫,終結輪回,卻不是一位獲得佛陀授記的人。 雖然他有機緣遇見佛法,卻因為內在煩惱的驅使,無法在今生中從世間的病苦解脫出來。如再進一步來看,由於在現世所作的惡行,他處於四惡道的狀態會延長,那 麼,就沒有辦法適時從四惡道中脫離,再生為人,與未來的彌勒佛相逢。此後,接續而來的輪回世界,都是佛陀未出現的世界,因而不能接觸到佛法。啊!雖然這位 富豪之子擁有足夠的波羅蜜,可讓他在今生解脫,可是他想從世間的病苦中解脫,距離是那麼遙遠。 現在時下流行的意見認為,如果一個人具足波羅蜜了,即使不想,他還是會與佛法相逢。同樣的,雖然不想從世間的病苦中解脫,他還是會證得解脫。不過,持這 種看法的人必須注意到授記與未授記的情況。請思索一下上述提及的兩部經典,以及富豪摩訶達那之子的故事,請務必記住,即使是未獲佛陀授記的人,如果全心精 進修行,還是可以在今生中,從世間的病苦解脫出來。然而,縱使擁有足夠的波羅蜜可以證得解脫,要是不精進,還是不能在佛法中證得道與果。 除所舉例的幾類人外,還有許多其他的眾生,例如苦行者阿羅邏(Alara)與鬱陀伽(Uddaka),雖然擁有足夠的波羅蜜證得解脫,卻沒有機緣,這是因為他們身陷八難當中。在八難中,是不可能藉此證得道與果的。 未了的行者與文句的行者的修行必備資糧 上述所提人的四種類別當中,敏銳的智者與廣說的智者,只要聽到開示,就可以證得預流道果以及其他較高階的智慧,例如毗舍佉(Visakha)(譯者 按:見《法句經注》第1偈頌)以及給孤獨長者(Anathapindika)(譯者按:見《法句經注》第18偈頌)。對於這種類別的人而言,修習「法」並 不需要依照「戒清淨」、「心清淨」等等的修行次第。請謹記在心,當天人與梵天從世間的痛苦中解脫出來的時候,也是相同的情形。 因此,我們必須指出,像「戒清淨」、「心清淨」等等記錄在三藏經典當中的修行次第,是針對證入預流道果之前的未了行者與文句行者所提出的。這些修行次 第,對於人的前三種類別而言,遠比證得更高層道果,還來得重要。即使阿羅漢聖人已經走過這些修行次第,在證得阿羅漢道果之後的階段,這些修行次第是用於 「現法樂住」的目的。 佛教的第一個千年,是所謂的無礙解型的阿羅漢聖人時代,之後,也就是現階段的佛教,只包括未了的行者與文句的行者這兩種類別的人。現在,只存在著這兩種修行人而已。 關於這兩種修行人未了的行者 關於這兩種修行人,未了的行者,如果實實在在地修習三十七道品,其中包括了四念處、四正勤等等,他可以在今生成為預流道聖人。不過,如果他在修行上松 懈了,只有當他轉生天界之後,才有可能成為預流道的聖人。當他離開法(譯者按:三十七道品),例如四念處等等,不幸往生了,就佛法來說,他是整個迷失了, 不過,要是能遇見未來佛,還是可以從世間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殘存的文句行者 文句的行者,如果在今生能夠實實在在地修習法(譯者按:三十七道品),來世轉生天界之後,就可以在現階段的佛法時期證入解脫。 聖人的時代 現階段的佛法時期長達五千年,是充滿聖人的時代。奉行三藏經典於人間多久,聖人的時代就會持續下去。文句的行者會運用與佛法相遇的機緣,盡其一生,累積波羅蜜的種子,累積戒律、禪定、智慧的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