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達爾文花園》之後,心裡總是流竄某種不吐不快的思緒,主軸倒是跟達爾文的演化論無關,而是起因於一個腦筋急轉彎的無聊遊戲,一群玩瘋唱累了又不願散場的房地產同事,輪流以人名玩腦筋急轉彎,古今名流政要被一群酒醉客嘲弄戲謔,胡瓜,林志玲,陳水扁,馬英九,李敖,馬克思,愛因斯坦等等,發問的花樣千奇百怪,答案也是天馬行空,狂歡的夜晚沒有禁忌,越誇張變態的問答,越能引起同事的鼓掌共鳴,大夥開懷嬉笑到凌晨時分,其中有二個問答讓我從亢奮狀態突然沉悶下來,藉故離席外出散散心,悶著頭往回家的路上走去。「達爾文姓什麼?」腦筋急轉彎的答案是「猴死囝仔 ‧達爾文」。
讀過《達爾文花園》的讀者,就會知道達爾文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他是我一生的偶像,地位凌駕於眾多思想巨擘,縱然無緣踏入達爾文深奧奇妙的學術殿堂,半輩子只是在紅塵中汲汲營營,為三餐辛苦工作,然而演化論始終是自己一貫的信念基礎,不論是順勢或逆境,它們時時牽引著心理思維及生活態度,為了達爾文,弱冠之年毅然離棄了上帝和教會,傷透父母的心,也同時邁出繽紛多樣的求知旅途,一路以演化論的思維去拓展知識領域,雖然用心偏執,但是達爾文思想影響我一生甚鉅。既然是一生仰望的精神導師,怎麼能任人譏諷戲謔呢,當時又不能小題大作,壞了歡樂時光,畢竟在聚餐狂歡的場合,說話顛倒放肆也無可厚非,照理不必太在意,貶損達爾文只是當時心情沉悶的原因之一,火上加油的事情還在後頭,當時跟我交往的女同事大概是玩瘋了,連我請她保密的鄒族小名也拿來消遣,讓我感覺羞辱難堪,三個月的戀情為了這件事戛然而止,自己也體認到名字和綽號對一個人的象徵意義是不容污衊嘲諷,人和人之間,族群和族群之間,尊重要從名字開始。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這是台灣目前慣用的中文譯名,偶爾讀到不同的譯名,多半無礙於閱讀和理解,「猴死囝仔 ‧達爾文」,胡鬧又雙關的稱呼,表示問答雙方並非演化論白癡,我在意的不是英文名字 first name 或 last name 的正確用法,而是態度問題,包括我自己,何曾認真考慮這種看似無傷大雅的玩笑話,在某些時刻和情境之下,往往很傷人,甚至在當事人心中留下陰影。每一個人一輩子總會有幾個不同的綽號和外號,有些溫馨親切,有些戲謔調侃,惡意侮辱的綽號也不在少數,人和人之間的親疏關係,由彼此的稱呼可見端倪,一對夫妻從相識相戀到結婚生子,幸福甜蜜與否,聽他們的叫喚聲便知一二,要是哈尼來哈尼去,叫旁人羨慕得起雞皮疙瘩,這樣的夫妻比較能廝守到白頭,若直呼對方的名姓,豬頭來豬頭去,哀哉,就算為了孩子暫時隱忍,勞燕分飛的時日其實已經不遠了。
「達爾文姓什麼?」猴死囝仔?哈尼?豬頭?
想想那位發問的同事,或許看過漫畫家筆下的達爾文,一身猴兒的神態,坐在書桌前思索書寫,以演化論之父的身份來看,嘲諷之中,頗能抓住達爾文在世人心目中的兩極評價,漫畫如此,姓名綽號也是如此,取得妙,怎麼叫都親切悅耳,而且拉近彼此感情,嘲諷的綽號或惡意的稱呼,叫喚應答的聲調和表情,馬上會暴露出個人的修養內涵。多年前和一位同鄉共事,他脾氣暴躁易怒,開口笨蛋白癡豬頭,閉口則擺出一副臭臉,得罪許多人,業績也是全單位墊底的丟臉數字,某天他母親來訪,劈頭就問:「我那個笨蛋兒子死到哪裡去了」面對突如其來的惡聲惡語,我愣住了,等回了神,只聽見老婦人往辦公室大喊:「賴豬頭,出來 !」大夥也愣住了,在驚愕中目送氣急敗壞的老婦人出門,真是丟臉丟到美利堅合眾國 ( 註:很遙遠的異鄉 ),沒多久,同鄉因為辱罵重要客戶被開除離職,離開他半年期間的第四個工作,臨走前還咒罵主管:「王八蛋,下地獄去吧」,孟母三遷是為了給孩子良好的學習環境,同鄉一家人十幾年來何止三遷四移,東搬西遷卻始終無法和鄰居和睦相處,事情歸根究底,上樑不正下樑歪,因為一家人經常罵別人豬頭白癡笨蛋。
家庭之外,傳播媒體是影響個人生活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因素,網際網路無國界無疆域的資訊,影響力更是舖天蓋地,這樣的傳播形態,到底是甘霖還是惡雨,仍然是個未知數。早年認識一位年輕爸爸,他們在家只收看 Discovery 這種類型的電視節目,當時很不以為然,認為這樣會剝奪孩子多元學習的機會,不利心智健全的成長,後來的發展證明年輕爸爸的生活方式是值得學習的好榜樣,最近再度造訪,他們還是一樣收看類似的節目,只是多了體育和西洋電影頻道,看他們一家四口一如往常和樂融融,言談之間聽不到半句髒話,笑言笑語迴響屋裡屋外,二個孩子成年了,酷愛泥塑捏陶,進退應對十分得體,分別進入研究所攻讀碩士,我跟已經是中年的爸爸笑說:「我也想生一對愛看 Discovery 的兒子和女兒」,實際上,這幾年已經跟隨他們的腳步,篩選收看閱讀的節目和資訊,彌補少年以來的閱讀缺憾,重讀也好,嚐鮮也好,現在寧願當娛樂白癡,也不想把寶貴時光耗費在八卦等於收視率的電視節目及雜誌書刊。
「達爾文姓什麼?」八卦?Discovery?白癡?
現今台灣不同族群的相處還算和睦融洽,尖銳的對立幾乎不存在了,但是依然欠缺尊重和互信,族群關係相對於人際關係的溝通經營,不僅在層次和實踐上難度較高,更能顯示一個社會的文化包容和文明高度,台灣的政治人物向來給人一種聰明狡猾但智慧不足的形象,道德氣魄也是節節敗落,簡直成了政治小丑。政客喜歡操弄族群,應該是台灣族群關係無法提升的罪魁禍首,用悲情製造怨恨,一粒芝麻變成肉包子,肉包子變成臭大便,語言暴力充斥傳播媒體及社會角落,成為民主選舉選賢與能的極大反諷。最近國家地理頻道陸續播出「二次大戰啟示錄」,這一部記錄片給我什麼樣的啟示呢,那就是「仇恨和野心是一切戰火漫延的火種」,希特勒煽動的腥風血雨,橫死遍野還不足以形容當時的慘烈,試著想像七千二百萬具屍體散落大地是何種恐怖的景象,應該可以堆成一座慘不忍睹的人肉高山,而且血流成河,那些殘酷悲慘的戰爭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其實牠們一直在我們的四周窺視著,並且伺機蠢動,看了六段啟示錄,見識到政客操縱種族仇恨的卑鄙行徑,七千二百萬個生命就這麼枉死曝曬於人間大地,悲啊,慘啊,同時也看見台灣政客有樣學樣的小丑伎倆,利用傳媒和群眾撩撥族群衝突的火苗,只為了滿足自己的政治私慾,「達爾文姓什麼?」番仔?芋仔?台巴子?阿凸仔?LP?長期以來,台灣社會放縱政治人物和政論名嘴賣弄一些針鋒相對的歧視語言,多數人因為事不關己,抱著看戲看笑話的心態,讓一些政治小丑演得更起勁,沉默形同默許,食髓知味的政客名嘴則變本加厲,胡言亂語也能左右逢源,得了便宜還賣怪,心態醜惡齷齪,台灣文化被這樣的政客和這樣的傳媒掌控主導,只會變得更粗魯更媚俗。
「達爾文姓什麼?」
請大家一起來思考這些問題和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