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很多人問我儒家修煉是否禪坐呢?
2022/07/16 19:04:49瀏覽418|回應0|推薦4
有很多人問我儒家修煉是否禪坐呢? 《莊子》中,孔子與顏回的對話可以得知儒家是""調息與坐功""。 儒家修煉的五步功夫:""定、靜、安、慮、得""。不僅透過以下養身調息之法修煉,還要""坐忘""。 ◎調息與坐功。 人生之生命本原,在於鼻息,靜坐功夫,正對此呼吸下手,自古至今, 無論儒教,道教,釋教,初步入門,定要練習呼吸,原因即在此,煉到功夫成就,亦離不了此處也。鼻中氣息之出入,入名為吸,出名曰呼,一呼一吸為一息,靜坐入手,最重之功夫,在於調息,息是生命本原,人之生命,寄託在此,倘一口氣不來時,身體便成死物,四大分散,生命就此完結,隨業昇降去矣。可見呼吸之重大,需要也。因此在九節還丹之時,若無借呼吸之功,藥物不凝,而分化矣。此呼吸之功,世人不能徹底了悟,致臟腑失調,身內成病,乃未聞此妙法也。普通人之呼吸,短而且淺,吸時快,而呼時亦快,此種呼吸法,不是優良之功夫也。呼吸之法,一呼一吸,要深長,在行住坐臥,心意無一時離開呼吸之中,永不忘調息,所以息息,能達到小腹最佳,在於吸氣之時,清氣入肺,充滿肺部腹中,此時胸部,從前所鬱積之濁氣,一切借呼吸之功,盡行消散,五臟六腑輕鬆,既借呼吸之功,使身中之濁氣,儘量外散,則百病自消矣。學者,先對呼吸注意,絲毫不可用力,要使鼻息出入,極輕極細,漸漸深長,自然呼吸,能到腹部,呼吸深長之法,是病延年之術,調息要綿綿,專心在息,息若入時,知從鼻端入至臍,息若出時,知從臍,出至鼻,坐功若不先調息,入靜之時,心就不定矣。呼吸之深長,不但坐時,則在工作上,勞動中,亦要吸長而深,可比吸到下丹田一般,自能達到徹底,最佳之功夫也。靜坐之功,調息之法,易除百病,若是身中有病者,快快學靜坐,調呼吸,無論何處何時,可以行之,自能痊癒矣。恐信心不固,智慧雖高,而不信,終不及愚人之深信也。此法不是修真學道之人所專者,雖普通無受戒之人,若能依此妙法而練,亦能達到病增壽之效也。在入坐以及未坐之時,要注意尾閭關,尾閭骨,乃糞口同尿口,除去大小便以外,決定要閉塞,使至精不外洩,靜坐最初,蒲團鋪平,在蒲團上,眼露一線之法,守在玄關,口暫時放開,吐出肺部腹中之濁氣,約量十數次後,則閉合,此時舌尖塔在上齶,別名天橋,此時有甘露,別名玉津,乃自家之真水,不生不滅之長生水,則吞入腹中,坐法,正體端身,最正確姿勢,為盤坐法,然年老之人,若學不到者,用單盤坐法,或者,普通坐法,亦可也。此時之呼吸,照前言,吸要長而深,呼要緩而輕,使腹中肺部之濁氣穢氣,一切外散,能達到健全之體,即能煉丹長生也。在靜坐之中,感到心意不能靜者,照前章正玄關之法,統一六神,或者,暗中密念佛號以調心,此念佛之法,久之習熟,心與息相依,則散亂昏沉兩病,都避免矣。念佛不但坐時可念,在於無坐之時,亦要念,在入坐時候,須要先將妄想,雜念放空,專心守在玄關竅中,呼吸之出入,不知何來,不知何去,久之妄心就消滅矣。靜坐功夫,若純熟,不論行路時,或停住時,或靜坐時,或臥床時,都能動中取靜,心不外馳矣。在入坐之時,應該注意,鼻中出入之息,如一條直線,從鼻孔喉管,通透至小腹下丹田一樣,此法習久之後,不但妄念漸停,並且可以幫助調息之功夫也。靜坐之功,能使神心寧靜,使血液循環優良,呼吸能調整,幫助身中五臟六腑不調之處,力極大也。在靜中境界,覺知有魔,不憂不懼,即提起正念請佛暗助,在魔未滅之時,不必駭怕,魔滅之時,亦免生喜,心能不動,方謂之真靜也。在坐之時,若埋頭昏沉者,應隨時輕輕越正,坐畢以後,應該開口,吐出腹中之濁氣,此濁氣因在靜坐調息,血液流通,周身溫熱,若不開口吐出,此氣隱在肺內,最不宜,或用鼻呼出方可用,約呼出十數次,然後慢慢,搖動身體,再放出兩手兩腳,舉手先擦兩眼皮,擦後眼即開,再擦鼻頭,耳輪,足腿,手臂,因在靜中,身中有生熱氣,定有發汗,應該等待汗乾以後,方可隨便行動,一時不可吹風,亦不可喫東西,隨時留意,勿再胡思亂想,不使心意亂動為妙也。須知靜坐功夫,可能治好百病,吾言不虛,書內玄機妙訣豐富,不可疑心,須要抱定信心堅固,而踴躍試試便知也。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d2d2d2d2002&aid=175787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