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趨勢教育基金會】2018文學盛典 ~ 台北松菸《無河之島:台灣文學中的河流記事》之展覽
2018/10/11 19:26:47瀏覽1379|回應1|推薦8

《無河之島:台灣文學中的河流記事》展覽為趨勢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立體文學年度系列活動,展期為10/6~10/21,另規劃兒童劇、作家講座、行動電影車等精彩推廣活動,展覽及活動皆為免費參與,今年僅此一檔,誠摯邀請想念河流也想念文字的你一起來松菸一號倉庫走走

是啊,這是一場文學盛事

愛閱讀者必靠近文學,我必須前往....

好開心,遇見也加入這次文學中河流記事展出短片的李宜珊導演,以及只要是文學之地必有她足跡的北一女國語文學的美桂老師,還有許多熱愛文學好久不見的朋友,真的好久沒參與這樣的場合了,親愛的朋友,就請隨著愛的移動腳步,窺探那一天開幕的精彩 !!

無河之島 ~ 文學饗宴 ~ Open the door

(官網照片)

9位當代指標作家、10組藝術家團隊

松菸《無河之島》展覽打造立體閱讀場景

跨世代、跨領域的文藝激盪 

參與作家、藝術家

作家:黃春明、 謝海盟、 劉克襄、簡媜、吳晟、陳義芝 、馬紹阿紀、吳明益、房慧真

藝術家:攝影師 符容、編織藝術家 尤瑪達陸、導演 李宜珊、臺北義方國小、3D導演 曲全立、畫家 林惺嶽、畫家 許郭璜、水彩畫家 詹雁子、茉莉二手書店

☝ 展覽詳情:https://www.trend.org/column/artical/106

今年入秋的台北很文學!隨著華文朗讀節、台北詩歌節陸續開跑,10/6起於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接力登場的《無河之島:台灣文學中的河流記事》展覽,邀集9位極具影響力的當代指標作家及10組藝術家團隊,展開為期16天跨世代、跨領域的創意激盪,打造立體的閱讀體驗,引領觀者走過恍如河流蜿蜒的展間,穿梭在多媒體錄像、聲音裝置、原民編織、攝影、油畫與水彩畫等作品之間,經歷一場又一場文字與河流的完美邂逅,展覽尚未開展已近千位師生預約參訪!

《無河之島:台灣文學中的河流記事》展覽中,9位參與作家包含黃春明、吳晟、簡媜、陳義芝、吳明益、劉克襄、房慧真、馬紹・阿紀、謝海盟;10組藝術家與團隊則分別是畫家林惺嶽、曲全立、許郭璜、尤瑪・達陸、李宜珊、張雅萍、詹雁子、符容,以及台北市義方國小、南投縣集集國小。作家與藝術家彼此從各個世代各自出發,在創作對話的十字路口,試圖反映人類與河流互動的歷史,並重新喚起人們生活日常與河流之間的關聯,以及對自然的情感與想像。

本展除了記錄下國寶級作家黃春明講述童年生活記事的生動畫面,另一組也是國寶等級的,則是畫家林惺嶽的巨幅畫作〈濁水溪〉以光雕投影技術穿插浮現詩人吳晟的詩句,呈現氣勢磅礡的濁水溪石畫面,顯露深刻的土地關懷。

【無河之島|台灣文學中的河流記事】展覽

10/05 展覽開幕下午茶會

大家都把名字簽在一條河流上的一艘船,很有寓意

一開始由「原創流行音樂大賽-原住民語組」首獎得主戴曉君演唱「順著河流走 」

順著河流走 我走入了山谷

我在水裡的倒影 看見了小時候快樂

我們就往河裡跳順著河流走

我的影子跟著我…

我的歌聲 隨著河流在山裡迴盪....

戴曉君渾厚的聲音背後,還能嗅到細緻的溫暖,與一股堅定的力量。透過她的演唱 「順著河流走 」讓我們從音樂找到一條回家的路,一條美好的路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30&v=ZXfzKXtn2n0

主辦單位趨勢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致詞說:

用立體文學的方式呈現文學之河流,且從文學角度歌頌河流喚回對河流的想念和記憶

邀請最會講故事的黃春明老師

為活動揭開 ~ 無河之島-台灣文學中的河流記事

黃春明老師以錄像方式記錄他娓娓道出自身的河流回憶,黃春明老師提到自己的童年非常幸運,屋後就是一道圳溝,幾乎無時無刻與水生活在一起,而今圳溝不再,水裡的魚類也已不再不免惆悵。大師講起故事,就勾起很多人對自己河流的記憶...

然活動現場也備有精緻下午茶,但大家比較期待的是

想率先走入展場,感受打造的立體閱讀場景

於是我們一起走到松菸第一號倉庫展覽門口

這可是第一次聆聽參與展出的作者群親身導覽

展覽也有互動區讓參觀者寫自己的回憶

展品一 詩意漂流

詩作摘選/陳義芝 影像製作/張暉明、廖祈羽

已故詩人楊喚的詩作〈小紙船〉,以小蟋蟀、小螞蟻搭著紙船趕著去音樂會、趕著回家的意象,描繪出充滿夏夜風景的冒險旅程。本展品以光雕投影方式,邀請詩人陳義芝參與選錄台灣各時期與河流主題相關的代表詩作,包括楊喚、向陽、席慕容、李魁賢、蔣勳、洛夫、瘂弦、商禽、吳晟、楊牧、曾元耀、楊佳嫻、陳育虹、林婉瑜、辛金順等人詩句,再將詩句繽紛投影於大型紙船上,作為連結河流與文學的載體,乘載著作家們的土地情懷,以及對於河流的盼顧繼續前行。

展品二 時光溯源

文本/黃春明《青番公的故事》攝影剪輯/高平遠

台灣文學大師黃春明於一九八五年出版短篇小說〈青番公的故事〉,以祖孫的對話,呈現過去農業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書中的青番公倚賴河流灌溉,卻也面臨河水帶來的洪水,家園一夕幻滅,那是個敬畏自然、與河流緊密生活的年代,但書中卻隱隱透露社會的變革讓人與自然漸行漸遠。藉由黃春明7分鐘短片生動描述出黃春明的童年記事。精彩講述童年時光作為引子,亦同步募集民眾分享屬於他們的河流回憶,並將其刻劃成木片懸掛在漁網、魚簍等傳統工藝品之上,試圖拉近當代生活與過往的距離。

展品三 尋訪河神

文本/謝海盟《舒蘭河上—台北水路踏查》攝影/符容 錄像拍攝製作/林亭均

一九八六年生的謝海盟,以每日五小時步行方式,詳細比對新舊交疊三百年的台北地圖,找尋消失的河道,書中他不只描述河道流向的變更,更描寫出三百年來種種社會巨變與爭議,包括待廢的老宅、被遺忘的老兵、被忽視的老樹、流浪動物、遺跡的橋墩。在水路踏查的過程中,作者不斷與河神對話,他相信這些被現代人所遺忘的,都被河神默默看在眼裡,收在記憶裡。謝海盟以本書獲第十七屆台北文學年金。

展品四 行水深處

文本/吳明益,《家離水邊那麼近》,2007初版,台北:二魚文化

編織藝術品/尤瑪・達陸,〈河殤〉,2017,羊毛紗線 燈箱展品/趨勢教育基金會,2018,複合媒材

《家離水邊那麼近》為吳明益繼2003年《蝶道》出版後,相隔四年推出的作品。此書呈現吳明益多年行走、生活在溪湖河海的反思記錄,沉著精準的文字與寫實的攝影作品,提供讀者與或遠或近的「水域」展開對話與靠近的可能。本區燈箱展品於《家離水邊那麼近》出版11年後,依循書中部分脈絡,前往花蓮再次探詢五處流域現況,拍攝紀錄並採集溪水砂石,期盼跨越時空與書中文字彼此觀照,藉由今昔對比試圖呈現溪流地貌與水文的變化,進而反思人與溪河的關係與距離。來自苗栗泰安鄉大安部落,並被譽為「最擅長泰雅傳統編織的人間國寶」的泰雅族藝術家尤瑪・達陸,自一九九一年開始跟隨外祖母的腳步,學習織布、染布等技術,同時走訪部落進行田野調查。尤瑪・達陸的編織作品〈河殤〉透過傳統纏繞編織羊毛紗線,細膩呈現大安溪上游到下游的流域變化,除了傳達部落生活的早年記憶,更隱含了許多對於河流開發現狀的觀察,以及對於未來的警醒。

展品五 親愛島嶼

文本/簡媜〈水證據〉 影像提供/曲全立  影像剪輯/廖祈羽

「想像你正漂浮著,自高空數算台灣這塊島嶼身上的血脈,一百二十多條河川,兩岸種稻植菜.......」最受學生喜愛的散文名家簡媜在此篇文章中,帶著讀者以俯瞰的角度來觀察台灣美麗的河川景觀,一一數算著各地溪流、物產、人文,再轉入童年熟悉的冬山河,呈現作者對土地的細膩情感。〈水證據〉一文最早發表於1990年,時至今日,此篇仍常見於學生指定閱讀書目之列。本展品由簡媜親自獻聲朗讀,搭配電影《美麗台灣3D》導演曲全立所提供的珍貴台灣影像紀錄,透過三面投影成像,巧妙剪接出你我所珍愛的島嶼美景。

展品六 川流人生

文本/房慧真,《河流》,2013初版,台北:印刻

短片創作/李宜珊,《河岸餘生》,11分13秒,2018,台北

長期關注城市日常、庶民百態的房慧真,緩步探抵澤岸水畔的邊界,繁華與喧囂未達的角落:橋下、沙洲、浮島、河邊聚落、邊城舊區、化外無主之地,她冷靜而澄澈的筆,引領觀者直視,那些似被遺忘,卻從未停止運行的街厝店攤,大河盡頭廢汙擱淺的浮島,傍水而居的部落,高架橋下臨時拼湊的計程車營地。(取自《河流》書介,印刻出版社提供)

【李宜珊導演《河岸餘生》創作說明】

短片《河岸餘生》由甫獲得2017年第54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的導演李宜珊所創作,本片藉由「實驗紀錄影像」的形式,發掘與呈現不為人所熟知的人生風景,並嘗試與《河流》書中關注的議題及散發的氛圍相互映照,進行虛實相疊的多重對話。沿著城市邊緣,可以走到一條河。然而,在這個凡事講求「實用」的時代,河岸被規劃出完整的休閒步道,成為周圍住民運動的地方。自行車騎士,散步民眾,擱淺的魚,覓食的鳥,大家都是路過,只有康仔「認真的」生活在河邊。他在這裡吃飯睡覺,閒時釣魚,以河為家。他其實有「真正的」家、有小孩,但他說:住在河邊,比較自由。

很訝異第,到現場才發現得金馬獎導演李宜珊

跟宜珊導演認識是在幾年前的一場紀錄影片的指導研習,雖然後來團隊的作品沒有出來,但對當時的宜珊老師可是印象深刻,還好老師還可一眼認出我來,真好 !!

展品七 鳥瞰境界

文本/劉克襄《風鳥皮諾查》插畫/台北義方國小

1991年出版的《風鳥皮諾查》是台灣動物小說開創性作品,以一則關於水鳥的傳說,開啟風鳥皮諾查的冒險旅程。劉克襄素有「鳥人」稱號,長期在淡水河畔蹲點觀察鳥類,以豐富詳盡的水鳥知識完成本書。本展品盼從水鳥視角,傳達台灣的河流並非由人類獨享,而是各類生物共同生活的環境。展品呈現上,特別設計兩座巨型摺紙水鳥,邀請觀眾走進摺紙水鳥內,聆聽劉克襄親切獻聲朗讀。此外,摺紙水鳥的外觀,則是繪滿了出自台北市義方國小學童的風鳥畫作。風鳥畫作的創作源自學校老師帶領學童閱讀本書後,邀請學生以蠟筆描繪他們想像中的風鳥皮諾查,而現場的兩座巨型摺紙水鳥,別出心裁的閱讀推廣與教學方式,希望進一步能觸發觀者以不同感官觀察世界。

展品八 呼喚彩虹

文本/馬紹‧阿紀《記憶洄游—泰雅在呼喚1935》

彩畫/詹雁子

來自新竹縣尖石鄉的泰雅族人馬紹‧阿紀投身媒體業多年,曾經是台灣原住民第一位新聞主播,從媒體跨足到寫作,爬梳大量歷史文件,並累積許多關於七家灣溪沿岸的田野調查,創作出這一部關於日籍探險隊員與泰雅少女間未盡的愛情故事。在《記憶洄游—泰雅在呼喚1935》充滿強烈畫面的小說中,亦邀請水彩畫家詹雁子為本書繪製插圖,詹雁子不僅親自到泰雅部落裡探訪留宿,也將所觀察到的事物,細膩表現在水彩畫作中。本展品透過詹雁子的水彩畫作,與書中摘文相互觀照,優雅道出馬紹‧阿紀及泰雅族人對土地、對鱒魚、對生命的信念。

展品九 母親的河

文本/吳晟《筆記濁水溪》 畫作授權/林惺嶽

影像製作/張暉明、廖祈羽

濁水溪,是台灣的母親。詩人農夫吳晟2001-2002年趁退休之際擔任南投縣駐縣作家,探訪濁水溪所流經之處寫作《筆記濁水溪》一書。在一次訪談中,吳晟透露,原本想寫出一本像《湖濱散記》那樣讚嘆大自然之美的書。但是當他親眼看到水壩、發電廠、溫泉、攔河堰等人為破壞現況,這本書的走向越發為充滿環境破壞的憂慮與批判。吳晟最為擔憂的是現代都會人的「水泥崇拜」,過去以「黑泥」滋養台灣稻作的濁水溪,一段一段的被禁錮在三面水泥牆中,濁水溪不再帶著黑泥,更失去水量自然調節的作用都是這些人造水泥化的結果。本展品特別邀請國寶級油畫大師林惺嶽授權畫作〈濁水溪〉,以巨幅光雕的方式呈現濁水溪美麗的景觀,其間動畫穿插浮現吳晟書中文句,並搭配音樂創作人吳金黛以吳晟〈水呀水呀〉一詩所譜出的樂曲,呈現畫家與詩人對於台灣土地的深切情懷。

展品十 心靈之河

文本/陳義芝 組合詩  畫作授權/許郭磺  影像製作/陳文榮

本展品由現代詩人陳義芝,與曾師事江兆申的山水畫名家許郭璜共同聯手,以詩句搭配山水畫共十組,透過動態投影呈現。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河,不論是現實上真正存在的河,或以寄託情感的河的意象。河流如血脈般流經你我深愛的土地,有的河流消失了,有的走入地底下,有的暫時被禁錮,河流進入我們心中,我們心中也有一條無形的河,隨著心境而改變的河。文學創作並不遙遠,靈感與素材其實就在我們生活環境裡,待你我細細觀察。

展品十一 河編造舟

創作者/張雅萍、集集國小四年甲班

趨勢教育基金會於2016年展開「趨勢青春藝動」計畫,邀請藝術家前進集集國中、集集國小進行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課程,陪伴集集孩子發掘自我的無限可能。2018年邀請藝術家張雅萍擔任集集國小視覺藝術課程駐校藝術家,帶領四年級學生利用髮辮與平結技巧編織創作,再由張雅萍組成一件以河流為主題的創作於本區展出。

展品十二 書的洄游

共同合作/茉莉二手書店

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因著對寫作的信念,與對土地的關懷,寫下了他們的故事,我們相信文學有著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在每個人心中埋下種子,等待發芽。本次展覽與茉莉二手書店合作規劃「書的洄游」書區,陳列河流相關的書籍提供現場取閱參考。少了暢銷訴求的商業氣息,二手書店就像台灣在地文化與知識的匯集處,策動書本一而再的流動循環,當我們以台灣文學史的廣度去思考社會脈動時,二手書店扮演著極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

從小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的回憶

人們跟著河流,也流出許多人生源遠流長的歷史故事,您可記得多少 ?

如果要說起"河流的回憶",大概是小時候了,那時期的50年代,可有幾個人家裡是有洗衣機的,記得印象深刻的是,清晨總看著媽媽在腰上倚著一大盆家裡髒衣服,慢慢踱過田埂小路,去到家裡不遠處的河邊洗衣,那時候小小的我,偶爾也會跟在後頭,我其實不是幫忙,而是在河邊抓抓小魚玩玩水呢,但我永遠都無法忘懷,那個清脆擣衣的聲音....而現在老人家不在,河流早就變了樣,河流給我們的記憶,卻有許多的感慨和想念 !

《無河之島:台灣文學中的河流記事》展開為期16天跨世代、跨領域的創意激盪,打造立體的閱讀體驗,引領觀者走過恍如河流蜿蜒的展間,穿梭在多媒體錄像、聲音裝置、原民編織、攝影、油畫與水彩畫等作品之間,經歷一場又一場文字與河流的完美邂逅,走吧,趁接下來的輕鬆假日,來一場文學閱讀go !

就在松菸《無河之島》展覽

打造立體閱讀場景 

(官網照片)

《無河之島:台灣文學中的河流記事》展覽為趨勢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立體文學」年度系列活動,展期為10/6~10/21另規劃兒童劇、作家講座、行動電影車等精彩推廣活動,展覽及活動皆為免費參與,今年僅此一檔,誠摯邀請想念河流也想念文字的你一起來松菸一號倉庫走走,同步持續開放並歡迎各界教育工作者預約團體導覽,更多訊息請上趨勢教育基金會官網(www.trend.org)查詢!

讚

教育推廣系列活動 / 時間 活動

10/6下午2:30 大安溪畔的生命之圓—泰雅織藝傳統與創作/尤瑪達陸 主講

10/7下午2:30 趨勢文學兒童劇|河神忘記了

10/13下午2:30 我在淡水河畔的一場壯遊/劉克襄 主講

10/14~10/16 《美麗台灣3D》行動電影車 駐站播映

11:00「愛上藍色珊瑚礁」

14:00「台灣紫斑蝶」

16:00「3D台灣」

10/20 紀錄片《拔一條河》電影放映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yang99&aid=117648300

 回應文章

Lanughing
2018/10/17 17:33
祝生活愉快。桃園市汽車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