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4/11 03:24:38瀏覽159|回應0|推薦0 | |
目前台灣的軍事基地除了花蓮的佳山基地外,幾乎都是位於地面上。不論是各個軍港、機場、煉油廠、發電廠均位於海岸附近,很容易遭到攻擊,這些都不是為了長期對抗的戰略設計。即使使用部分高速公路作為備用機場的跑道,也不具任何對抗襲擊的強度。 因此我們要以何種思維來改變當初這種隨意挑選建造的軍事基地? 以備將來面對外來入侵的軍事攻擊時,能夠有就地作戰、持久作戰、適時反擊的特性,並且發揮遲滯敵方行動的目的,來爭取盟方馳援的時間,目前公認最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首先是要以何種方式建立上述的軍事基地? (參考二戰琉球沖繩島之戰)首選是建造在南北交通要道旁的山丘上,因應台灣南北狹長的地理特性,基地採用大型坑道方式,普通營房建造在附近山丘上,可將大砲、導彈、甚至坦克放置於坑道內,坑道出口安置大型防炸鋼門,並且以能夠安置一萬常駐軍力為標準。因為台灣常備軍人18萬人,加上戰時徵召的後備軍人 30 萬人,初期以50 萬人為目標。除了現有各軍港、機場所需人力 9 萬人,預計可在全島設置 9 - 12 處軍事基地。挑選基地地點參考台灣各時期戰史, 1. 林口公西的山坡地帶,可保護林口電廠、桃園國際機場。 2. 苗栗三義的火焰山坡地,可遠眺台中港 3. 台中的八卦山,客家抗日義軍與日軍大會戰的古戰場,地理上有其重要性 4. 高雄的旗山地區 如果各基地能夠吸引共軍的攻擊,避免直搗台北的軍經中心,保持台灣的軍力,避免在共軍第一波導彈、長程火箭彈的襲擊下,遭到毀滅的打擊,可作為台灣第一波反擊的力量。並且可配合現有的各地的地面營區,形成夾擊之勢,或可在不可為中有所為。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