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2/08 22:50:39瀏覽178|回應0|推薦0 | |
張志軍:中出現阿拉伯之春是幻想 美國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向中國副外長張志軍提出警告:「阿拉伯之春運動將蔓延到中國。」他並且特別強調西藏人自焚而死的數目。張志軍則針鋒相對回應:「中國出現阿拉伯之春是幻想。」 中俄在聯合國安理會投下反對票,就敘利亞情勢與歐美各國對立之際,在德國慕尼黑召開的安全政策會議,中、美再次針鋒相對。該會議聚焦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崛起」。面對與會各方對中國發展道路的疑慮,張志軍重申,「不要低估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 這場有火藥味的對話發生在自由討論時間,外交界人士和安全官員說,2008年曾代表共和黨與歐巴馬角逐總統大位的馬侃,當著台下大部分是各國部長面前告訴張志軍:「當西藏人因持續遭到壓迫自焚而死,這就令人關切。」他說:「我曾在許多場合說過,現在我還要說一遍,阿拉伯之春也會來到中國。」 張志軍就「阿拉伯之春」問題指出,中國同西亞北非地區國家實行的政策不同,具體情況也不一樣。事實上,根據西方機構的一項民意調查,民眾對政府滿意度方面,中國政府以超過70%的得票率高居第一。 他說,中國政府之所以受到民眾的擁護,理由很簡單,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迅速發展,其成就超過歷史上任何階段。任何人只要看看這些變化,就知道所謂「中國出現阿拉伯之春」是幻想。 這場會議由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主持,張志軍、馬侃、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陸克文、法國前外長巴尼耶共同討論。 張志軍表示,有關各方不應高估中國發展。中國當前仍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民生和推進城市化仍是長期任務。各方也不應低估中國和平發展的決心。中國曾深受壓迫,因此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內政,自己也不會去干涉其他國家內政。 =============== 簡評 : 「阿拉伯之春運動會蔓延到中國嗎 ?」 1.中國的民進黨徒要先串聯, 然後組新黨, 然後春天就來了 ! 2.黨徒不須像廣東孫先生那樣搞硬革命, 只要先串聯, 然後組新黨, 然後再一次64, 然後春天就來了 ! 3.共產黨對64, 越早致歉(根本沒有成本可言), 在歷史的洪流, 就能越早取得諒解 ! 4.共產黨對64, 法輪功, 西藏自焚...態度越負面; 統一的腳步只有越來越越遠 ! 5. 真心, 寬大(就農民工而言,大家才是寬大對待政府; 人民是請您們來當公僕, 不是宰殺動物啊 )的為人民服務, 才是大陸執政黨得以繼續當家的硬道理 ! 6.中國如果真的有和平發展的決心。那麼, 應該先把樣子做出來 ! 策劃未來的成功, 是基於檢討過去的失敗 ! 對64, 法輪功, 西藏自焚...應善意表達反省(根本沒有成本可言), 中華民族才有統一可言 ! 中國人才有光榮可言 ! 台灣人才有機會重新(從心)當中國人 ! 對了 ! 台灣在美的外交官, 因為對待菲傭只有單單工作多一點, 薪水少一點, 就被美國關到現在, 台灣官方一開始很生氣, 但是民眾的態度是相反的, 有權有勢又要欺負弱勢, 被關活該 ! 這就是台灣人偉大的集體正義感 ! 很可惜, 老師沒教也要關心外國局勢, 以至於64, 法輪功, 西藏自焚...沒人出來關心, 不然, 大陸當權者勢必會買單的啊 ! 而, 大陸當權者賣帳給台灣人, 最大獲利的顯然會是當權者自己 ! 而民主的進程可能因此又慢了, 除非大陸當權者有相當的自覺 ! 對了 ! 差點忘了, 西班牙法庭已經通緝5位(?)執行迫害法輪功的高官, 請大陸朋友記得回去轉達, 千萬記得提醒那幾位頭頭, 不要隨便出國, 萬一被引渡到西班牙, 那就慘了(當然高興的會多很多)...美國為了芝麻小事就關人, 何況, 法輪功被迫害的資料罄竹難書...歐美人不像咱們講 ->情, 理, 法, 官大學問大, 刑不上大夫...等等, 他們都顛倒講啊 ! 7.烏坎民主選舉, 與溫家寶在廣東談民主...這些都是非常正面的訊息; 但是中國「阿拉伯之春可以等嗎 ?」,歐美人在問 , 台灣人也等著看有沒有機會, 重新(從心)當中國人 ! ps. BBC中文網- 兩岸三地- 烏坎選舉在即溫家寶在廣東談民主15 小時前 ... 烏坎村委會選舉即將舉行,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廣東談及保障農民的選舉權利,做好 村民自治和村委會村民直選。 www.bbc.co.uk/zhongwen/trad/.../120205_wen_guangdong_election.shtml - 類似內容 廣東烏坎民主選舉村民投票落淚40年首見6千選民重新選出11位選委會 ...3 天前 ... 廣東省陸豐市烏坎村昨舉行村民投票,首次開放外媒全程採訪,重新選出十一位村民 選委會成員,被視為是大陸首次真正的民主選舉,備受矚目。隨後 ... 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2020200215.html - 類似內容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