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25 12:31:01瀏覽917|回應1|推薦4 | |
最近因為高雄市影展播放「世界維吾爾族大會」共主熱比婭的紀錄片,造成兩岸的喧然大波。一時之間,「疆獨」一詞便充斥在各類媒體當中。 不過,令筆者感到可怪的是:為何沒人質疑過:使用「疆獨」一詞,是否如實、精確地表達了「世界維吾爾族大會」所要追求的所謂「獨立建國」? 先把「突厥」、「吐蕃」與「回紇(鶻)」的發音讀對 在我國隋唐時期,與曾與三個鄰近國家或民族,有極為密切的互動。這三個鄰近國家或民族,分別是:「突厥」、「吐蕃」與「回紇(鶻)」。 筆者先就教大家:「突厥」、「吐蕃」與「回紇(鶻)」這些民族的音怎麼唸? 要是大家見字就讀音,那麼,您可就大錯特錯了! 首先:「突厥」民族的正式讀音是:「凸辜」。 要是您無法理解,筆者就約略告訴大家「突厥」的歷史: 「突厥」在分裂為「東突厥」與「西突厥」之後,「西突厥」慢慢向西遷徙,最後在西亞定居。 定居西亞的「西突厥」後裔,開創了曾統一西亞,甚至滅了東羅馬帝國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也就是今天定都安卡拉的土耳其斯坦共和國! 因此,您用土耳其的英語發音,即可知曉「突厥」為何要讀成「凸辜」。 那麼,「吐蕃」的讀音呢?正確的答案是:「土伯」。 您也可以用西藏的英語發音,來理解「吐蕃」何以要唸成「土伯」。所以,您也就可以了解:由台獨人士挹注資源所成立的藏獨在台團體-「圖博之友會」,為什麼要用「圖博」這個名字了! 至於「回紇(鶻)」(「紇」讀音為「和」,「鶻」讀音為「胡」),今日又在何方? 隋唐時期的「回紇(鶻)」,雖然也曾國勢鼎盛,但最後仍敗於一個名為「羯狹斯」的民族,勢力退出河西走廊,從此長居塔里木盆地。「回紇(鶻)」,就是我們所稱的「五族共和」當中的「回族」,今天的「維吾爾」族! 至於擊敗「回紇(鶻)」的「羯狹斯」族,在宋代蒙古興起時,被稱為「吉利吉斯」,也就是今天位在中亞的「吉爾吉斯共和國」。 用更精確的語詞取代「疆獨」 因此,若我們用「疆獨」稱呼「維吾爾族獨立運動」,就顯得有些不妥! 通觀世界各地的分裂活動,我們都習慣用以下的稱呼用法: 一.以「民族」稱: 如:土耳其的「庫德族獨立運動」與俄羅斯的「車臣印古什獨立運動」。 那麼,我們就應該用「維吾爾族獨立運動」,簡稱「維獨」,來命名「世界維吾爾族大會」所進行的活動。 二.以「地區」稱: 如: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英國的「蘇格蘭獨立運動」、印度的「旁遮普獨立運動」與加拿大的「魁北克獨立運動」。 因此,「維吾爾」族的獨立運動,應該稱為「烏魯木齊獨立運動」,簡稱「烏獨」!理由是:發生該運動的地區,在行政區劃上,是大陸的「烏魯木齊自治區」。 當然,也有人認為:「維吾爾族獨立運動」集中在烏魯木齊的塔里木盆地,俗稱「南疆」,所以稱「疆獨」也沒錯。 不過,站在用詞精確的立場,筆者寧願稱其為「烏獨」,至少在語詞意義上更精準! 三.以「建立國家名稱」命名: 如:巴基斯坦的「支路俾建國運動」。 若是以此基準命名,則「維吾爾族獨立運動」應該以其欲建立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的國名,簡稱為「突獨」。 為何不稱「東獨」?因為這個「空中樓閣」般的國家,國名當中的「東」,是相對於土耳其斯坦共和國的位置。所以,簡稱「東獨」絕對不宜。 媒體擔負社會責任 不能積非成是 因此,筆者主張:與其沿襲大陸使用「疆獨」這樣不甚精確的語詞,還不如使用「維獨」、「烏獨」或「突獨」,更能精確與突顯這個政治活動的意義。 不過:台灣地區的媒體,普遍都對國際事務,甚至非台灣地區的事物,不是毫無認識,甚至不求甚解!其結果是:台灣民眾的見識,相較於其他地區,就越發顯得淺薄了!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