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多年前的文章-丙吉的遠見
2005/12/09 15:04:20瀏覽353|回應0|推薦3

丙吉的遠見

致淳武人  89.07.25.

    史載,西漢時期的名相丙吉,在任內曾發生這樣一件事:

    一天,丙吉視察長安附近的民情,路邊發生兇殺案。丞相椽(相當於現在的機要秘書)向他報告此事,丙吉不為所動。

    出城之後,丙吉拉開車簾,想看看首都近郊地區的情況時,發現一隻在田邊休息的耕牛,不斷的喘大氣,彷彿很勞累的樣子。丙吉立即示意車夫停車,馬上下車,趨近耕牛觀看,一時,左右皆疑,非常不解丙吉的舉措。

    報告兇殺案的丞相椽再也忍不住了,詢問丙吉為何有這樣的處理方式,莫非「哪個地方不死人」?

    丙吉說出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話:擔任相國職務最重要的職責,是「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兇殺案件,自有負責京畿治安事務的官員處理,我不需多此一舉。但是,這隻耕牛未有勞動,卻氣喘吁吁,我必須了解是何緣故。

×                    ×                    ×

    鮮啊!真是個有意思的行政院長!要是發生在今天,恐怕早就被中山北路南方那棟群閒樓中的滾滾諸公給K的體無完膚,說不定還下臺一鞠躬了!

    但是,筆者從近日發生的「嘉義八掌溪慘案」仔細思量,卻深刻了解丙吉的遠見與寬闊的施政格局。

    首先,什麼是「理陰陽」?漢代「陰陽災異」的思想貫穿政學兩界,一隻耕牛氣喘吁吁,也許是天降災異的警訊。這雖然充斥迷信思想,但是,若以現代科學觀點體察,也應有以下的思考:

1.                     是不是有牛隻的傳染病(如:口蹄疫)在大流行或正在醞釀?以農立國的中國,牛隻一向為耕作畜力的主要來源,若是發生大規模的牛瘟,勢必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必定對國家的財政造成嚴重影響。要知道:許多動物的流行性疫病是經由空氣傳播的,若是交通往來頻繁的首都成為牲畜瘟疫的濫觴之地,所造成的影響,絕不可以道里計。

2.                     若是有牛瘟,會不會傳染給人,造成「大疫」?在巴斯德發現細菌之前,人類對流行性疾病一值賦予神秘性的定義,認為是世人多行不義,才導致天神降災,或是瘟神作祟。同時,在對各種流行性疾病毫無對策的情形之下,疫病的大規模流行,必定造成人口的大量減少,以及人心的恐慌。更何況,若是人潮熙來攘往,萬商輻湊,冠蓋雲集的首善之區發生「大疫」,不但將造成首都地區的混亂,若是宗室人員與高層政務人員一一重病不起,勢必造成帝國因皇室宗親均已亡故而「絕嗣」(漢代在「七國之亂」之後,分封各地的宗室貴胄大多被留在長安,絕少前往封地居住,稱為「不使就國」);官僚體系「群龍無首」,即使中央徵召外地官員赴京任職,恐有多數地方官員寧願「謙辭」,也不願意到中央「跳火坑」。若是有不臣之心,與天子共治天下的「兩千石」趁勢興兵作亂,將使國家因而陷入覆亡危機!身負輔佐之職的丙吉,對於這種事,當然不能掉以輕心。

    其次,何謂「順四時」?丙吉對休息中而氣喘吁吁的耕牛,立刻下車查看的動作,說穿了,就是「注意氣候變化」。試想:以農立國的中國,若是遭逢天災,所引發的農作物欠收、飢荒、災民流離失所而四處流竄,造成一連串的社會問題,無論政府採取何種賑災與安定社會秩序的措施,安置災民的也好,出兵鎮剿「飢寒之盜」的也罷,都是大工程,若是能防患於未然,動燭機先,或許尚能減少天災對的民眾與政府財政的衝擊。若是事到臨頭才有動作,不能妥善因應,勢必造成大亂。

    再者,設官分職的目的,貴在明確職權劃分,分層負責。丙吉對兇殺案的視而不見,沒有「越俎代庖」,甚至「官大學問大」,當街當起「廷尉」(漢代的審判官),充當「丙青天」。這對一個高官而言,不但不容易,更是「不侵官越權」的具體表現。

    回想「嘉義八掌溪慘案」中,我們的行政院與各級政府有中央氣象局發布的「山區大雨特報」、以往常有農民或釣客因大雨,溪水暴漲而受困於河川沙洲的救援經驗、比「六百里加急軍情」(清代時傳遞速度最快的官府文書,從貴州到北京「只要」45天)快速超過千萬倍的急難微波緊急通報系統與民間傳播媒體的SNG

    可是,今天台灣人卻連一個如同丙吉身邊丞相椽一樣,立即反映民情疾苦的官員都沒有,更不要說能有如同丙吉一般深遠見識的政務官了!

    孔子弟子曾詢問「為政之道」,夫子回覆以「先之、勞之」,這由古代正一品大官「紅頂子就是『紅頸子』」的作為,尚能得見這種勇於任事的作風。

    今日的台灣,但見政府官員的「後(候)之(不做不錯)、避之(踢皮球)」,在朝野一片「新政府無能」與「舊政府遺毒」的交相指責聲中,筆者卻想起「老幹新枝」這句話,若是老幹將朽,又如何能發新枝?若新枝不發,則老幹又何以回春?更別忘了,無論老幹還是新枝,都需倚靠「土地」-人民的給養,才能精實壯大,若是土地荒蕪,則老幹也好,新枝也罷,又將何附焉?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sun571008&aid=12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