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項羽之十一  ---虞姬與范增
2013/03/05 00:16:21瀏覽5732|回應1|推薦1

虞姬到底是項羽之妻,還是項羽之妾,歷史上頗多爭議,由於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有美人名虞,常幸從之」一語,有暗示虞姬為妾室之意,並未用王后、王妻來表明虞姬的身份。因此,後世許多專家言之鑿鑿,認定項羽另有正妻。

        東漢班固所著《漢書》糾正了司馬遷的一個錯誤,改為「有美人姓虞氏」,但也未表明虞姬的身份。班固、司馬遷兩人也都未說明虞姬的歸宿,是自殺了?還是被劉邦所擄?

西漢陸賈所著《楚漢春秋》中收錄美人「和垓下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後人由此得知,虞美人應是自盡了。

另一與項羽的女人有關的記載為《史記·陳丞相世家》:「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叛楚投漢的陳平對劉邦說:“項羽特別任愛的不是項氏族人,就是他妻子的兄弟。”由此可見,項羽對他的妻子是非常寵愛的,以至於愛屋及烏,推愛於妻弟。

根據《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項羽在臨終前所牽掛的唯有虞姬及烏騅馬而已,項羽為何沒有牽掛他所任愛的妻子呢?至此,答案已很明顯,只有虞姬正是項羽之妻一解方可通暢。

明代甄偉、民初蔡東藩正是據此判斷,虞子期應是虞姬之昆弟;而元代金仁傑也做出項羽「色不侵二」的判斷。

《史記》中另一大疑點便是,項羽中陳平的離間計,氣走範增,且致範增途中病死。由此,後人斷定項羽氣量偏狹,疑人不能信人。卻少有人懷疑歷史是否真有其事,陳平所說的離間計可信嗎?

《史記》中陳述離間計的過程是這樣的:項羽疑心其部將鍾離昧與劉邦有勾結,於是派使者去見劉邦,查探真相。劉邦按照陳平的安排,派人送上最豐盛的飯食,而當使者說明他是代表項羽而來,劉邦大驚道:“我以為你是范增的使者,原來你是項羽的使者。”劉邦命人將此前飯食撤下,換上惡劣的飯食。這名使者回去後,將經過稟告項羽,於是項羽開始懷疑亞父范增,並削奪範增的指揮權,範增乃大怒,要求離去,項羽並不挽留,範增乃在歸途病逝。

這一離間計,您相信是真的嗎?

1、為何從劉邦那裡可以打探到鍾離昧是否叛變的真相?劉邦如此愚蠢嗎?又或項羽是個白癡嗎?

2、這位扮演關鍵醜角的使者,姓氏名誰?無名無姓,只有「使者」二字可稱嗎?

3、項羽與範增間感情之深,非言其他,只憑「亞父」二字,已見一切。親如父子般的情感,就憑如此幼稚、拙劣的戲劇便可撼動嗎?

想來,這也不能怪陳平大人,既然樊噲、項伯、張良等人可以將自己在「鴻門宴」上的表演,描繪的勇略無雙,劉邦也在大談項羽濫殺無辜、掘陵盜墓、無惡不作,為何陳平不能渲染自己的「謀略奇功」?

真相應該很簡單,古人活到五十已算善終,活到六十必為長壽,範增逝世之時七十四歲,已過古稀之年。當時必然是範增身患重病,在滎陽軍營難以醫治,於是回國都彭城醫治,不料,在途中已不治身故。而小人們卻將這一簡單過程,添油加醋,成為光大自己「國士」形象的有力證據。

漢史之無恥,與兩千年後某政權編撰歷史的無恥程度可謂交相輝映也。

成語「衣錦還鄉」、「沐猴而冠」都因《史記》、《漢書》中記載,項羽因與一個叫韓生的人言語不合,因此將此人烹之。漢史以此來極寫項羽之殘暴令人髮指。

然而,當有人問曰:“此韓生何指?”,專家答曰:一個姓韓的儒生。又有專家答曰:來自韓國的一名儒生。在下笑曰:此時之項羽,貴為諸侯上將軍,四十餘萬大軍的統帥,是一個身份來歷不明的無名儒生想見便見的嗎?

聯繫《史記》中項羽烹韓生的前後文可知,劉邦一夥編造這一偽史,不僅是為了將項羽描繪為惡魔,更重要的是為掩蓋「殷墟盟約」的史實,將項羽未將秦地納入楚國版圖,形容成僅是為了早日衣錦還鄉而已,絕非為了遵守與章邯的諾言。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將挑起內戰的罪責歸咎於項羽背約,尋找劉漢為逞一己私慾,令天下塗炭,發動內戰的合法藉口。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7357956

 回應文章

wang00001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8/29 15:56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325~

項王欲聽之。曆陽侯範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項王乃與範增急圍荥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計閒項王。項王使者來,為太牢具,舉欲進之。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更持去,以惡食食項王使者。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範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範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