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8/14 11:58:47瀏覽449|回應0|推薦6 | |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時間最久、戰場最廣的浩劫,始於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華民國對日本的反侵略戰爭,終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中國戰場以單一國家而言,在二次大戰歷時最久,範圍北以山海關為起點,至緬甸同古,達五千公里(航空距離約三千三百公里),東自山東半島起,西至緬北印度邊界,達三千五百公里(航空距離約二千百八公里),面積在七百萬平方公里以上。地面戰火僅外蒙、新疆、西藏未波及,戰線綿延達一萬公里以上,平均每一公里部署四百兵力,即每十公尺四人,流血犧牲的無名英烈達二千萬人,平均每公里傷亡二千人。 戰後勝利的成果豐碩:一、收復所有失土;二、取消百年來不平等條約;三、中華民國由次殖民地躋身四強之一的國際地位;四、終結了數百年來帝國主義的全球殖民統治,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壯烈輝煌的一頁歷史,是世世代代炎黃子孫的精神資產。這一頁光輝的歷史,因中華民國政府於一九四九年失去大陸治權,致使抗戰真相被隱埋,甚至扭曲了。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二次大戰前十六年(一九二一年)就提到,「國際間的大戰是免不了的,是白種人與白種人分開來戰,黃種人與黃種人分開來戰,是被壓迫者和橫暴者的戰爭,是公理和強權的戰爭」,又說「將來白種人主張公理和黃種人主張公理的,一定是聯合起來,總免不了一場大戰,這便是世界將來戰爭的趨勢」,這完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準確如神的預言。 中華民國是二次大戰亞洲戰場的主角,也是唯一以貧窮落後分裂的國家,對付世界第一流強權日本侵略的戰爭,其作戰的本質正如國父所說,是公理對強權,完全展現民族主義精神,在蔣委員長領導下發揮到淋漓盡致,致全民不怕流血犧牲,不怕流亡飢餓,沒有人想到待遇、休假、退休金。其他參戰國都是已開發國家,實際上是爭霸權而已。 抗戰勝利已逾七十年,一九四九年以後的若干年,由於國共內戰的關係,勝利的共產黨不願提失敗的國民黨風光歷史,這是人情之常,可以理解。現在參加抗戰、內戰的一代都已進入歷史,一個現代化的政權,在情感是有抱負的,應是將抗戰歷史真相大白的時候了,這不但無損當政者的聲望,更能增益其雍容大度,因此,抗戰歷史必須基於以下立場:一、站在全中華民族的立場,非某一黨派的立場。二、站在學術良知的立場。三、站在客觀的立場。四、站在戰略層次的立場。全世界的炎黃子孫世世代代必須瞭解,為什麼現在中國大陸的國際地位是世界五強之一,具有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否決權,中國人真正地站起來了。 主因就是八年抗戰勝利了,我們必須瞭解在一九三七年,中國以一個貧窮落後且分裂的國家,何以竟能經八年苦戰,戰勝已現代化的日本帝國主義,其原因是: 一、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團結了中華民族,在蔣委員長領導下,凝聚了抗戰到底的全民意志。 二、面對抗戰陣營內外的逆流,如汪精衛投降、國共摩擦,以及國際間先由我國單獨抵抗日本四年,面對日本的誘降,以及聯盟作戰的先歐後亞戰略,蔣委員堅持抗戰第一、抗戰到底的立場。 三、中國地廣人眾,且為農業社會,只要農產豐收,即可支援長期抗戰。 因此可以明確地說,沒有蔣委員長的領導,就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今日中國人在全世界站起來的地位。如果蔣委員長採取汪精衛的投降路線,則中日聯合的陸權,可能與德國合擊蘇聯,則軸心國控制了整個歐亞的陸權,與英美海權對抗,日本無必要偷襲珍珠港,中國永遠淪為日本的附庸,何來今日地位? 一九四五年至四九年的內戰,是抗戰勝利後的事。老實說,沒有抗戰,就沒有中共的內戰勝利。事隔七十年,研討抗戰歷史真相,首先必須確立誰領導抗戰?現在以正式的歷史檔為證:一、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對日宣戰書。二、中英美開羅會議宣言。三、中美平等新約。四、中英平等新約。五、在華日軍向蔣委員長投降書。六、聯合國憲章創始國簽字原件。 本人為抗戰老兵,當時階層甚低,自無貢獻可言,但以身歷其時,回顧往事,歷歷如昨,益以研討蔣委員長八年抗戰的日記,加上本人軍事戰略的素養,自以傳承抗戰歷史真相於年輕世代為使命。幸會諸君,故首以抗戰領導權提供參考。重現抗戰歷史真相的時機,不能再拖。本人年已近百,尤盼有生之年,看到大陸官方或民間,公開舉行抗戰歷史論壇,實事求是,客觀定調,這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珍貴精神資產,自當永遠流傳於後世。
----郝柏村,2016年8月12日,在香港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主辦的「中華民族抗日戰史論壇」演講全文。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