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希臘遊記24 品嚐米克諾斯(Mykonos)的 C.H.W.P. × 4S
2007/11/23 00:29:12瀏覽3103|回應0|推薦2

July 7 Friday 天氣晴朗,海面風浪大

今早開窗迎接我們的是滿天的湛藍與幾朵淺淺的雲。由窗望出去的海,只見踴躍起伏的浪與澎湃激烈拍打著岸邊的水花。這是個不宜出海的日子。前往Delos的船停開。

早晨胡亂地將昨天在超市買好,並且水煮放冷,冷藏在冰箱的食材拼湊成麵堡包(大燕麥麵包,切成兩半,將中間的柔軟的肉全部挖出,然後將切塊的馬鈴薯、胡蘿蔔、黃瓜與蕃茄放入,勺入優格,灑上葡萄乾、核桃)就成了可攜帶外出野餐的便當。然後再將洗好的兩顆水蜜桃與半斤櫻桃放入袋中,今天的午餐就已準備妥當。

8點多我們四人浩浩蕩蕩地走到米克諾斯城(Mykonos)又稱首府(ChoraHora

體會它的原貌。這個時辰拍照完全沒有大頭擋畫面,讓我們能好好咀嚼米克諾斯(Mykonos)的原汁原味。

早期Mykonos是一座多礫岩的荒島,面積不大,夏天時,降雨機率低,常處於乾旱時期,是先天不良型的小島。但經過多年來人們的巧手與苦心經營維護,改造成觀光人潮的大吸盤。現在它是渡假天堂的代表。它與在下去過的那些小島比起來,物價是最高的,巴士是最破的,但也是人潮最多的地方。何以如此呢?甚至在下初到這裡對它全無好感,總覺得一切很人工、很商業化、巴士很破、物價很高、街道又小又擠,路線混亂常會陷在迷魂陣中打轉。即使是這樣,人潮照樣大批湧入。到底是哪些觀光元素,共同創造出觀光奇蹟呢?

實際上就是C.H.W.P. (教堂、房屋、風車與塘鵝)× 4S.SeaSunSandSex 

前三者與建築有關,由於各有特色就將它們分開介紹。

【米克諾斯(Mykonos)的 C.H.W.P.(教堂、房屋、風車與塘鵝)】

C: Church

米克諾斯(Mykonos)總共有兩百多座教堂,其中大多數是紅色屋頂白牆,或是藍屋頂白牆。這當中最特殊的是位於舊港口附近的帕拉波爾提亞尼教堂(Panagia Paraportiani)。它是希臘最有名的建築結構之一,這個教堂於1475年開始興建,一直到17世紀才完成。帕拉波爾提亞尼教堂(Panagia Paraportiani)實際上是由五座小教堂組合起來的。它採二層樓的建築結構,其中四座小教堂在底層做基底,而第五座小教堂被放在頂部正中央,形成那圓弧形的屋頂。現今這座教堂不對外開放,循著外面的樓梯往上爬,可達第五座教堂的緊閉的門口。

    H: House 白色迷宮

早期米克諾斯(Mykonos)的居民,為了保衛家園,讓進攻的海盜迷失在巷道中。以便個個擊}。而將房子蓋得白白方方正正的,讓每一棟看起來都很類似,又方便緊緊相連,窄化巷道,而形成白色迷宮。這與台灣沿海的許多小城鎮如鹿港的九曲巷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可防盜賊入侵,易攻易守的建築特色。

後來在威尼斯人佔領統治愛情海眾多群島,這些迷宮反而是希臘人逃避官兵捉強盜最佳的利器。甚至在奧圖曼土耳其統治愛情海區域,許多漁民生活困苦為了生存反而變成海盜,與土耳其的海軍作戰。這裡還曾是劫富濟貧的海盜頭仔Mermelechas的總部。

另外,小威尼斯區,那些陽台懸臂在這個海邊的房子,據說是為了可以快速的裝載和下貨,而建造的。各位看官你覺得是對誰方便呢?誰需要這種容納空間有限的地方來載貨與卸貨呢?答案就是海盜,而不是商人。據說這裡就是在1617世紀海盜猖獗的時候,海盜為了方便逃避官兵的追捕,與快速裝卸貨物逃離現場,而精心設計的。

所以來到米克諾斯(Mykonos)的Hora就好好的享受迷路的滋味,體驗它對當地居民的保護作用。

以及腳踏所在的巷道石子路,被當地居民努力維護著。留在這裡的三天清晨時分,總會見到不同巷道,有人打掃清潔;有人蹲在那裡,專注地為巷道的石塊邊緣,描上純白線,讓整條路看起來乾淨明亮,與藍天相互輝映、相互襯托。

另外,這裡的住宿依照地點不同,房價差異懸殊,讓有錢的撒金大爺,與省錢一族或是沒錢的年輕人都有地方可以待。

    W:Windmill 風車

話說16世紀時,威尼斯人掌控愛情海。經過愛情海與非洲及亞洲進行貿易往來。米克諾斯(Mykonos)正好位於歐亞非貿易往來路線的中央,再加上它一年到頭吹襲的風,正好可以將當時運送來的穀物靠著風車的運轉去除粗糠,將穀粒研磨成麵粉,再運送到歐亞非貿易往來區域。另外,米克諾斯(Mykonos)也有帆板風車,在乾旱時期,抽取地下水灌溉農作物。當時米克諾斯(Mykonos)風車數量是現在的好幾倍,直到工業革命以後,機械的更有效更大量地生產,快速地取代了風車。目前米克諾斯(Mykonos)的風車,以位於米克諾斯城的最著名,也仍然是當地的地標。

米克諾斯(Mykonos)的風車,在愛情海群島中,有著它特有的風情。風車屋頂是茅草做的,給人柔和、純樸與可愛的印象。最著名的是卡特.米利風車(Windmills of Kato Mili),它們位於米克諾斯首府(Chora)西南方,靠近愛情海海灣的卡特.米利(Kato Mili)山丘上,總共有五座風車。是拜訪米克諾斯旅客必拍景點。

另外一座有名的風車離港口較遠,位於較高的山丘上,那裡的遊客較少,可以眺望白色迷宮似的城區、整個舊漁港與城市沙灘(Town Beach)。由巴士北站往上走,這裡的巷道又窄又陡,有不少民宿,房子也蓋得頗有特色。

這裡有邦尼斯.米勒(Bonis’Millers)風車,是島上唯一開放參觀內部的風車。

並且結合了露天式的農業博物館,在風車附近展出各種農具與釀造葡萄酒的踩葡萄槽等。以及擺出全家團聚在火爐前,烹調與享用食物等。

77這一天風向非常配合,我們四人幸運地看到風車管理員,在那裡調布帆大小,讓風車能轉動,而又不會轉得太快。請看照片。



由風車內部眺望Mykonos舊港區

    P: Pelicans鵜鶘

鵜鶘(Pelican)又名塘鵝,體型又大又重,是一種很擅長游泳的水鳥。早期台灣西部沿海亦有發現,漁民稱牠們為布袋鵝。話說1954的一場暴風雨讓過境Mykonos的鵜鶘留下來變成住民。當時牠在暴風雨中受傷,被漁夫帶回家照顧直到復原。當地居民為牠取名Petro (Peter)被公認為吉祥物。牠在這裡碼頭水邊居住了30多年,直到1986年老去死亡。之後,陸續有了別人贈送的或是被收留照顧的傷鳥,分別有Irene-IriniPetrosNikolas三隻鵜鶘定居下來。現在你可以在米克諾斯(Mykonos)城裡的碼頭邊與巷道內看到牠們的身影。


在餐廳廚房門口抓食物的塘鵝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dawa2007&aid=1395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