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桃園瓷磚爆裂翻修速度快】 桃園磁磚翻修費用 桃園磁磚破裂工程
2022/11/05 03:34:58瀏覽13|回應0|推薦0

當天氣進入到秋冬轉換之際,氣溫一下熱一下冷,最常聽到一聲💥”碰”💥,磁磚因為熱脹冷縮不是翹起就是爆開,也就是俗稱的”彭共”。

昂睦在這邊提醒大家若發現磁磚有裂縫時,可先敲敲看磁磚表面,若只有一兩塊隆起破裂,進行修復即可,千萬不要這片地板或是牆壁爆光光才後悔莫及🤦‍♀️🤦

一般來說家中地磚隆有四大原因:
1、地磚縫隙尺寸處理不當,磚與磚之間的縫隙太小,就容易引發磁磚層的拱起現象。
2、裝潢的時候,師傅鋪貼磁磚若整平方式偷工減料,也會造成磁磚翹起現象。
3、另外就是在貼地板磁磚時,最初鋪設的水泥地面的品質較差,磁磚的水泥與原來的地面結合度不佳,地磚隆起的問題也是很常見。
4、當氣溫變化劇烈變化時,最容易導致磁磚爆裂,無論任何品牌或是材質的磁磚都會受到熱脹冷縮影響,遇到太大的溫差變化,爆裂的情況時有耳聞。

昂睦提醒各位,若磁磚爆裂面積沒有很大的話,要趕緊找施工團隊敲破切開,否則底下的空氣產生推擠效應,一些不夠牢固的磁磚就會一直被擠壓出來,到時磁磚就像跳舞一樣🤸‍♀🤸,一塊塊隆起,到時修補會非常不容易喔。

要怎麼處理磁磚彭共?

昂睦處理的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打掉重鋪,另一種則是局部修復,說明如下:

(一)地板磁磚打掉重鋪

當家裡遇到大面積的磁磚爆裂、隆起,也就是整個地面結構已經被破壞,如果單單只要局部修復,全部重新鋪設雖然會比較花時間、費用高一些

但是打掉重鋪,才能確保每一個地方都可以獲得較好的施工水準,這是一個比較安全的作法。

如果選擇全部打掉重做,這麼浩大的工程建議昂睦多年來的經驗豐富,可視家庭需求與我們討論是要改用木紋地板或是一樣鋪設磁磚。

(二)局部修復磁磚

若發現家中磁磚只有輕微裂縫時,可先觀察地板表面,如果只有三到四塊隆起破裂,那麼趕緊進行局部修復即可,否則等到整片澎共,再請地板修繕來處理,那絕對非常劃不來。

昂睦所提供的磁磚修補技術有五大特點👍:

尤其灌注修補工法與傳統泥作工法最大不同在於灌注修補工法不需要敲除磁磚,另外除了方便針頭注射,必須切開磁磚的切割聲外,幾乎沒有噪音跟灰塵

通常只要一兩天時間就能完工,民眾不必搬家拆裝潢,施作費用也最經濟實惠

而且灌注工法最大特點就是不會有水泥,所以施工的時候,不會讓家裡灰塵滿天飛舞,不需要二次清潔

我們的施作案例

局部施工

地板重鋪

臺灣氣候溫差大,有時也有地震,磁磚膨脹爆裂問題時有耳聞,所以平時要觀察磁磚是否有隆起或輕微裂縫的現象,建議就要及早處理與補強

當您有遇到這樣的問題,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或是臉書,拍照給昂睦專業施工團隊,讓我們搞定您家中磁磚爆裂的問題喔💪

連絡電話:03-667-0518

公司地址:300新竹市東區東大路二段8號

FJ1548RGRFG165VRGR

地磚使用的時間久了,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那麼地磚爆裂拱起的原因是什麼呢? 桃園磁磚空心隆起修繕推薦

一、地磚爆裂拱起的原因是什麼呢

1、自爆,地磚鋪設的時間久了也會出現自曝,因為室內溫度變化導致瓷磚受到牆體的壓力,時間久了就會自爆。 桃園磁磚破裂翻修推薦

2、熱脹冷縮,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夏季,不同材料的伸縮係數不一樣,牆體的主要材料為鋼筋混凝土,與它比起來瓷磚的伸縮性數要小很多,那麼當溫度變化時,瓷磚幾乎沒有變化,即溫度下降時牆體就會收縮,而瓷磚收縮的很慢,這就會使瓷磚被牆體擠爆。

3、粘合劑品質差,一般鋪貼瓷磚都會拿水泥砂漿為粘貼劑,將水泥與砂漿依照1比1的比例配比,假如配比不恰當,則無法達到需要的粘度,桃園牆壁瓷磚隆起收費此外砂子的含土量太高或品質不達標,也會導致粘貼不牢固,從而出現瓷磚空鼓、脫落的情況。

二、瓷磚鋪貼的注意點是什麼呢 新竹瓷磚凸起破裂高低不平修復

1、選購瓷磚時要確保外層包裝上面的各種標識齊全,像是型號、顏色、尺寸等等。

2、同一平面施工的瓷磚型號與尺寸必須統一,否則就會影響到整體的美觀。 苗栗瓷磚破裂翻新費用

3、鋪貼瓷磚以前需確保牆面平整穩固,因此需對牆面做處理,像是找平、噴水、除雜等等。 新竹磁磚空心隆起高低不平修復

4、鋪貼的時候必須做好各個步驟的檢查與複查,假如是大面積的施工領域,需將它分成幾個小湯圓來檢驗,正常是每50平米當做一個檢查單位。

新竹瓷磚收費小編總結:以上就是地磚爆裂拱起的原因,從上述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導致它爆裂拱起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具體是哪一種?

只要依據自家的實際情況來判斷。我們在處理這種問題時,需依據它的緣由來選擇恰當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在達到修理目的的同時避免很多麻煩,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新竹瓷磚爆裂翻修費用

許地山:再會  靠窗欞坐著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剛從海外歸來的。他和蕭老太太是少年時代的朋友,彼此雖別離了那么些年,然而他們會面時,直象忘了當中經過的日子。現在他們正談起少年時代的舊話。  “蔚明哥,你不是二十歲的時候出海的么?”她屈著自己的指頭,數了一數,才用那雙被閱歷染濁了的眼睛看著她的朋友說,“呀,四十五年就象我現在數著指頭一樣地過去了!”  老人家把手捋一捋胡子,很得意地說:“可不是!……記得我到你家辭行那一天,你正在園里飼你那只小鹿,我站在你身邊一棵正開著花的枇杷樹下,花香和你頭上的油香雜竄入我的鼻中。當時,我的別緒也不曉得要從哪里說起,但你只低頭撫著小鹿。我想你那時也不能多說什么,你竟然先問一句‘要等到什么時候我們再能相見呢’?我就慢答道:‘毋須多少時候。’那時,你……”  老太太接著說:“那時候的光景我也記得很清楚。當你說這句的時候,我不是說‘要等再相見時,除非是黑墨有洗得白的時節’。哈哈!你去時,那縷漆黑的頭發現在豈不是已被海水洗白了么?”  老人家摩摩自己的頭(www.lz13.cn)頂,說:“對啦!這也算應驗哪!可惜我見不著芳哥,他過去多少年了?”  “唉,久了!你看我已經抱過四個孫兒了。”她說時,看著窗外幾個孩子在瓜棚下玩,就指著那最高的孩子說,“你看鼎兒已經十二歲了,他公公就在他彌月后去世的。”  他們談話時,丫頭端了一盤牡蠣煎餅來。老太太舉手讓著蔚明哥說:“我定知道你的嗜好還沒有改變,所以特地為你做這東西。”  “你記得我們少時,你母親有一天做這樣的餅給我們吃。你拿一塊,吃完了才嫌餅里的牡蠣少,助料也不及我的多,鬧著要把我的餅搶去。當時,你母親說了一句話,教我常常憶起,就是‘好孩子,算了罷。助料都是擱在一起滲勻的。做的時候,誰有工夫把分量細細去分配呢?這自然是免不了有些多,有些少的,只要餅的氣味好就夠了。你所吃的原不定就是為你做的,可是你已經吃過,就不能再要了。’蔚明哥,你說末了這話多么感動我呢!拿這個來比我們的境遇罷:境遇雖然一個一個排列在面前,容我們有機會選擇,有人選得好,有人選得歹,可是選定以后,就不能再選了。”  老人家拿起餅來吃,慢慢地說:“對啦!你看我這一生凈在海面生活,生活極其簡單,不象你這么繁復,然而我還是象當時吃那餅一樣——也就飽了。”  “我想我老是多得便宜。我的‘境遇的餅’雖然多一些助料,也許好吃一些,但是我的飽足是和你一樣的。”  談舊事是多么開心的事!看這光景,他們象要把少年時代的事跡——回溯一遍似地。但外面的孩子們不曉得因什么事鬧起來,老太太先出去做判官;這里留著一位钁鑠的航海者靜靜地坐著吃他的餅。 許地山作品_許地山散文集 許地山:鐵魚底鰓 許地山:先農壇分頁:123

生活如此操蛋,做好這兩件事便夠  文/爐叔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為不喜歡的事而含辛茹苦,為不靠譜的人而強顏歡笑。這樣的經歷,說得好聽點是磨練意志,其實說白了就是自我折磨。一生很短,何必自苦?做好這兩件事就夠了:做自己愛做的事,交往靠譜的人。生活不說繁花似錦,倒也能過得舒心。  1  做愛做的事,是為自己而活,遵從內心選擇。  現實生活中,我們似乎很少真正去想過,什么才是自己最喜歡做的事,自己內心真正希望過怎樣的生活。又或者,你本就知道答案,但面對冰冷的現實、生存的壓力,奔波忙碌了大半生,卻來不及細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我認識一位90后的女孩小周,工作五年省吃儉用,前陣子終于攢夠錢在北京買了套二手房。和她一起畢業的同學,有的還蝸居在五環外、跟合租對象擠一屋,有的干脆回老家發展。但唯獨她,五年來不買衣服不看電影,不談戀愛不社交,每餐不超過十塊錢,買最劃算的減價果蔬,住最便宜的唐家嶺,能走路絕不打車……  這位“省錢女王”終于有了自己的小窩,樂壞了家里人,可她自己卻突然奔潰了。突然沒了“買房”這個目標,每天都覺得無所適從。從前上大學的時候,她也曾是個文藝女青年,喜歡逛街,愛吃美食,買書種花攝影學樂器都是她的日常。可這幾年拼命工作,讓她整個人把神經繃得緊緊的,每天處在焦慮失眠中,從前那股氣質蕩然無存。加上從不保養自己,看上去比同齡的女孩憔悴了好幾歲。她渴望一份愛情,卻發現自己都難以愛上這樣的自己。  有時候,我們辛辛苦苦去追求一樣東西,為了它放棄喜歡的事,做不喜歡的事。卻告訴自己,先苦后甜,本該如此。但我們仿佛忘卻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這個東西是你真正想要,還是大家都想要的?說到底,它是本心的選擇,還是人云亦云?為了它放棄所喜究竟值不值得?  其實,如果做愛做的事,那就值得,如果活在他人的期望中,那就不值得。我們總是習慣于討好別人,卻經常忘記取悅自己。把自己套入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桎梏中,卻忘了這是自己的人生,與別人無關。  前幾天看到一個小故事。一位詩人,他寫的詩無人欣賞,于是向禪師訴說苦惱。禪師指著窗外一株植物說:“你看,那是什么花?”詩人說:“夜來香。”禪師說:“對,這夜來香只在夜晚開放,所以大家才叫它夜來香。那你知道,夜來香為什么不在白天開花呢?”詩人搖了搖頭。  禪師笑道:“白天開放的花,都是為了引人注目,得到他人贊賞。夜晚開花,并無人注意,它開花只為取悅自己!無人欣賞,依然開放自己,芳香自己,它只是為了讓自己快樂。一個人,難道還不如一株植物?”  許多人,總是把自己的人生道路交給別人來選擇。他們一生的種種努力,都是在給別人看,為了博得周遭人的贊許與微笑,拋棄自己愛做的事,蒙住了聆聽本心的雙耳。走到一半才發現,自己的本來面目早已血肉模糊、難以描畫,只剩下一顆不再跳動的心,和一條難以回頭的路。  選擇遵從內心去生活,當然要付出生活的代價。內心的冷暖歡憂、掙扎痛苦獨自品嘗。但也好過接踵摩肩,隨波逐流,迷失自我,從不清楚自己愛做什么。還有一種人,明知自己所想,卻無法抵抗誘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房子車子、名利地位……各種外界因素將身心縛住,把自己變成它們的奴隸,而非生活的主人。  事實上,當你終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時,會發現,一切代價都值得。李銀河說,一個人要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必須知道自己愛做的事是什么。這些不僅需要付出與毅力,還有顛覆既定生活模式的勇氣,平衡自我人生的信心與智慧,將喜歡作為生活方式的幸運。  2  交靠譜的人,是高質量社交,圈子決定人生。  都說人生得一二知己足矣,意味著朋友貴在精而不在多。一生太短,生活太忙,與其浪費大量時間在不靠譜的人身上,不如一開始就和靠譜的人交往,省時又省力。  如今,聰明的人越來越多,靠譜的人卻越來越少。我曾經就遇到過這樣的人,約好了談事情,可卻一推再推。今天因為下雨,明天因為有事,后天又說不舒服……那照這樣說,春困秋乏,夏炎冬寒,我們的事就別再談了,絕交其實也挺好的。  跟不靠譜的人相交,拖延工作效率,降低社交質量。辦公室里剛走了一位同事,人稱“不靠譜先生”。記得他剛來的時候,給同事們倒水帶零食,領導還夸他有眼力見。可日子久了,發現這人不牢靠。交給他辦的工作,無論自己能不能勝任,都先攬下來,交上去的結果卻漏洞百出。本以為他靠譜才放心交給他,沒想到他表面上胸有成竹,其實外強中干,又不肯虛心求教,怕別人搶了他的功勞。差點釀成大禍后,領導果斷把他辭退了。  俗話說,人伴賢良品質高。你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你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所以為了提高我們的社交質量,何不主動與靠譜者為伍?當你的朋友圈子里不再有那些不靠譜的人,你的人生也會煥發生機。  我的一位老同學,從前和大部分人一樣,總愛說,“我們下次再約!”“下次一定請你吃飯!”因為關系親近,我常常笑他:“下次是哪次?”可后來的一件事,讓他再也不說這樣的話,雖然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請你吃飯”已經成了無傷大雅的客套話。  那年,他和一群網友約了線下讀書會,可那天因突降暴雪,堵車嚴重,看群里大部分人都說來不了,他幾乎默認為這場活動取消了。還好地點離他家最近,于是他步行到了那家咖啡廳,想碰碰運氣,卻見到唯一且準時到達的人,也是他現在的摯友A君。攀談一番才知,A君早就猜測會堵車,于是提早一小時起床,查好換乘坐地鐵過來的。  他十分感動,一直聊到傍晚,分別時說:“下次一定請你吃飯,我們再繼續聊!”過了一周,忙于工作的他早把A君忘得一干二凈,可A君卻在第二個周末邀他去家里做客。“一直等你的邀約呢,既然你不主動,那我就約你啦!”  到了A君的家,認識了A君的一幫好友,大家聊得十分盡興,他才發現大家都是一群性格相近的人。而A君的家也布置得簡約古樸,干凈整潔,就像他的為人一樣,踏實靠譜,細心周到。  此后他常出入A君組織的活動,受那幫朋友的影響,從前略顯浮躁的他慢慢變得穩重;他的認真靠譜也贏得了單位領導的贊賞,今年不但升職了,和女友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因為對方說他從前雖然浪漫,但總感覺缺了點什么,現在放心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與靠譜者為伍,拒絕社交的惡性循環,提升人生質量。意想不到的驚喜,或許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做愛做的事,交靠譜的人,人生苦短,做好這兩件事,比什么都強。(微信公眾號/圍爐夜讀,ID/weiluyedu_) 別向這個操蛋的世界投降 想要美好未來,一定安排好這兩件事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就是這兩件事分頁:123

王蒙:神鳥  孟迪第一次拿著指揮棒站在眾多的足以穿透他的身體與靈魂的頂燈下面。  為了這一天,他等待了許多年。  樂團不能給他買,他用積攢下來本來準備買映像機的錢做了一身燕尾服。穿上黑禮服,拿著指揮棒,走到輝煌的樂團面前,向觀眾點頭致意,轉過身來,他的臉色完全變了。他知道,底下是一生的關鍵時刻。關鍵的時刻將決定他的一生。也許會決定音樂在我國的命運呢。  阿勃羅斯的被人們稱為《痛苦》的交響樂。氣魄的宏大與結構的繁復,使舉世沒有幾個指揮敢碰它。孟迪竟然選擇了它作為自己的處女作,簡直駭人聽聞。他這種不顧眾友人的告誡的做法,確實反映了他的不成功寧可滅亡的背水一戰的決心。  開始了第一樂章的頭兩個樂段以后,孟迪感到了事情的蹊蹺。是天氣的異常造成了樂器的失常還是他的耳朵出了毛病?甚或——是所有的演奏家喝了迷魂湯?為什么提琴不像提琴巴松不像巴松?為什么所有的他的獨到的處理與諄諄講解過的細膩要求,他的已經充分體現在他的臉上身上臂上棒上的入微的感覺竟沒有一個能在聲音上體現出來?為什么就像吃米飯的時候吃到了沙子或者接吻的時候吻到了膿皰一樣,不時在和聲中出現那樣一種差錯,那樣的暗箭和陷阱,把針一樣的刺扎向他的脆弱(www.lz13.cn)的心?  第二樂章,民歌風的行板是在麻木不仁中走過去的。他像是被催了的眠,一種輸到家的沮喪感使他冷汗淋漓。而汗還沒有出透,便蒸發盡了。他似乎正在變成一具失去生命的軀殼。  有什么辦法呢,失敗就像死亡,不能避免也不能理論。而且,他快到四十歲了。  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情勢突然發生了變化。一只黑鳥飛進了音樂廳,飛到了舞臺上。他無暇思考為什么一個封閉良好靠空調機調節空氣的現代化的音樂廳會飛進一只鳥。鳥沿著低低高高的優美的曲線飛翔,自由而瀟灑。他隱約聽到了鳥撲扇翅膀的撲撲聲。聲音溶進了憂傷的聲響。一只飛鳥給了他一種不尋常的撩撥,他的心熱了,想哭。鳥顯然引起了全體演奏人員的注意。他們的樂器隨著鳥飛的高低疾徐而發出聲音。鳥在盤旋,聲音在盤旋。鳥在展揚,聲音在展揚。鳥有一點疲倦了,聲音也變得歷盡滄桑而含蓄地疲倦著。鳥猶豫,鳥搖了搖頭,聲音也立刻傳達出了不安和搖曳。  觀眾顯然也被鳥所吸引,所激動了。孟迪的后背上似乎長出了眼睛,他看到了觀眾的關切、被吸引、共鳴與普遍的激動。音樂就像一只莫名地飛入了廳堂的鳥,高飛然后低回,任意而又絕望,百態千姿而終無解釋。  第四樂章與第三樂章之間沒有停頓。情緒漸漸激昂。一座山又一座山在崩裂噴火。鳥愈飛愈大,黑羽毛變成了紅色。黑羽毛在燃燒。發出了刺鼻的臭味。孟迪甚至看到了鳥的憤怒而悲壯的大眼睛。廝殺沒有結果,鳥飛不出去。敵人和人民像小麥一樣地一大片一大片地被割倒。天上石落如雨。紅鳥變成了空中霸王式轟炸機。鳥向孟迪俯沖,嚇得孟迪瑟瑟發抖。  鳥向提琴手俯沖,提琴發出深谷中的蛇音。鳥向鼓手俯沖,大鼓發出地震的轟鳴。鳥沒有出路。聲音沒有出路。千軍萬馬左沖右突。觀眾的熱情愈積愈烈。鳥快飛如梭。樂曲如疾風瀑布閃電。最后,鳥像子彈一樣地向指揮頭上的頂燈沖去,呯然一聲,玻璃燈罩炸裂了,舞臺瞬間暗淡了下來。  《痛苦》戛然而止。  掌聲如雷。鼓了掌又鼓了掌,然后全體起立再鼓掌鮮花從四面八方扔到臺上。買不起鮮花的中學生也獻上了紙花和塑料花。本市首長及白發蒼蒼的老音樂家上臺與他熱烈握手。不明國籍的女郎吻了他并要他的簽名。有兩個外國使節上臺祝賀他的成功。記者像蒼蠅發現了蜜糖一樣地沾住了他。成功,成功,成功,各種不同的口音不同的音調與不同的語種交響出同一個成功的主題。他似乎聽到了一個德國人說:“你是卡拉揚之后的全世界最偉大的指揮家!”  他頭暈目眩而又身輕如燕。他自己就像一只終于起飛了而且燃燒了的鳥,騰云駕霧。連常常對他顯示惡聲惡容的妻子也笑得如此佼好,如含苞的玫瑰。他在一批中外人士的簇擁下進入了本市最高級的五星級酒店。喝了酒吃了夜宵,連拿酒杯的姿勢也與素日不同,干脆說他就與卡拉揚一樣……騰云駕霧般地最后回到了家里。妻子祝賀他感謝他稱頌他,他與妻子如膠似漆化做一團烈火。  深夜三時,他忽然醒來。一醒來就想起了那只鳥。他忽然明白,《痛苦》的后面兩個樂章,那使他轉敗為勝獲得了如癡如狂的轟動效應的演奏,與其說是他指揮的不如說是那只奇特的鳥兒所指揮的。鳥兒飛翔的路線與節奏重新在他的頭腦里出現,清晰如畫。顯然,與音樂的結構完全吻合,最好地體現了阿勃羅斯的激情,到達了他夢寐以求、心有向往心知其所卻始終沒有達到過的境界。這些印象回味和結論使他深感怪異,然而他知道這一切非夢非醉非狂非幻。  他相當恐懼。但是他不能否定自己的念頭或者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尤其使他大悸大驚的是鳥兒在最后一個音符的最后一拍沖向了頂燈沖碎了玻璃——然而,他沒有看到鳥兒的墜落的尸體。  他叫不醒妻子,便自己穿好衣服步行來到音樂廳。他拼命敲門,叫值班經理,他要過問一下那只鳥的下落。鳥如果還活著,他要把鳥放出去。鳥如果死了,他要帶走尸體而且鄭重地將它埋起。他覺得這很重要。  沒有人開門。雖然據說音樂廳每晚都有好幾名拿國家俸祿的值勤人員。他的深夜的異常舉動引起了巡邏民警的注意。這個地區前不久發生過惡性盜竊殺人案件。被殺人是一個在農貿市場上收售鳥兒的老頭兒。民警把他帶到了治安機關,多方詢問并且在第二天上班以后與樂團、音樂家協會的負責人聯系以后才放他出去。  他不回家,徑直從公安局再次去到音樂廳,問不到任何結果。清潔女工頭一天晚上并沒有參加音樂會。第二天來打掃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的物體。頂燈碎了一個燈泡,這是常有的事情。再說她們那副懶洋洋的樣子即使發現了一只老虎只要沒被咬一口她們也不會理會。音樂廳經理更不關心一只鳥飛進音樂會的問題。他向孟迪強調的是《痛苦》交響樂演出的票子三分之二是送給專家、兄弟樂團和領導機關的,三分之一的門票收入不能使他這個經理滿意。而且更壞的是,經理知道了孟迪深夜來敲音樂廳的門被民警帶走查問的事,他為孟迪的尷尬而感到快慰。他回答孟迪關于鳥的提問的時候帶著一種半是嘲笑半是憐憫的俯視神態。  孟迪再問,他則是一串干笑。  孟迪不肯罷休。他想盡一切辦法去尋覓這天晚上欣賞他指揮的《痛苦》交響樂的聽眾。  有一些還是他的同學、同事、友人,還有當天晚上沾上他不肯離去的記者。只有極少的幾個人回答:“是啊,我們看見了。是一只鳥,隨著您的樂曲的節拍飛上飛下飛來飛去。”很多的人回答:“沒看見。音樂廳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新建筑,連蚊子也進不去,哪兒來的鳥?”相當多的人回答:“也可能吧。那個鳥有什么特別的嗎?會下蛋么?會送信么?炸著吃還是烤著吃香?”更多的人回答:“什么?什么交響樂?什么《痛苦》?什么鳥?什么人是你?什么指揮?什么阿勃羅斯?什么什么什么?我們早忘記了。我們的事兒太多了。要買醬油和修抽水馬桶。要評工薪和配外衣鈕扣。我們為什么要去記住一段可能聽過也可能沒聽過即使聽過也早已忘了的音樂和一只不是我們購養的鳥兒呢?”  而孟迪從此名聲大噪。南京、北京、廣州、蘭州的樂隊都邀請他去指揮。每次一站在樂隊面前,一揮起指揮棒,一聽到樂器發出的新鮮而又古老的聲音,他就想起了那只黑——紅鳥,想起那鳥兒的活潑有力的飛翔,想起那鳥兒的隨心所欲與走投無路。他盼望那鳥兒的重現,他等待和癡望搜尋。一種對非人間的、奇跡的力量的信念,一種企盼和一種激動從他的指揮棒、從他的目光與全身流露出。它使所有的樂手傳染上了這樣一種神秘的激動。有時,他突然恍惚看到了那鳥,迸發出了震撼山岳的激情,音樂如洪水般地釋放,將世界淹沒。有時,他突然迸發出了令江河倒流日月變色的情感,鳥兒隨之出現在他的眼前,奮力撲翅,拼死沖撞。此后,鳥兒不見了,熱烈也不見了,他冷冰冰地指揮著,旋律凍結成鐵的硬塊。  神秘,焦渴,奇特,冷峻,各種音樂評論像雪片一樣圍繞著他紛飛。他仍然急切地與自己的同行、自己的聽眾探討一只飛到死的鳥兒的事,沒有人懂得他的話。一封又一封反映他神經不大對頭的信寫到樂團和樂團所在的市政府領導人。經過了一段吹捧以后緊接著出現了對他的嚴厲批評和放肆嘲笑。異己的、超前并從而脫離了廣大人民的審美趣味的、過份西化的……這是一種指責。無法擺脫本民族的局限即人均收入三百五十美元的局限的、西化的太不到家的、非卡拉揚又非小澤征爾的原裝因而是不可能走向世界的……這是另一種指責。  “孟迪的音樂是什么?只不過是在一個黑暗的大廳里尋找一個既不存在也不會飛翔的死去多時因而早已隨著自行車的飛鴿而過時的鳥兒罷了!”一位曾經請孟迪為自己指揮的交響音樂會贊助五千元外匯券未被孟迪從命的所冒出來的自學成才的小小音樂家這樣寫道。  這么一批評孟迪就引起了外國人的興趣。波士頓,洛杉磯、悉尼、惠靈吞、維也納、馬德里以及卡薩布蘭卡的音樂家團體都向孟迪發出邀請。還有兩個大學致函孟迪,愿意向他提供獎學金、假若他愿意去該國留學的話。  孟迪出了一圈國,頭發變得更長,眼睛變得更大更呆,換了眼鏡架,又買了一件式樣奇特的一半白一半黑的毛線外套穿在身上。這一切氣煞了過去不知孟迪為何物的音樂界同行。  而日益削瘦的孟迪日益瘋狂地想念他的紅鳥。他一夜又一夜地不眠,唉聲嘆氣,折磨得他的妻子發瘋。他在一切座談會迎新會經驗交流會與學術報告會上談鳥。他接待友人會見記者一直到去咖啡廳喝咖啡的時候不停地絮叨著的仍然是一只鳥。  “我真俊。為什么當天音樂會散了場我沒有立刻去找鳥而是在夜三點才想起它來呢……”  終于在各方面的關心下孟迪被送到了精神病院。精神病院主治醫生正醉心于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他立即斷言鳥是陽性的象征,孟迪患有因為性傷害或性變態所引起的偏執狂。  他給孟迪服用了大(www.lz13.cn)量超強力鎮靜劑,還扎了伴有強電流刺激的改良針。精神病院住院四個月后,孟迪又被送到深山里的一座氣功康復中心,整整半年,他在氣功師指導下練梅花樁氣功,并接受當地音樂家協會按摩師的按摩。  康復以后孟迪胖了。頭發禿了一點,人顯得比原來隨和善良。他承認,根本沒有那只鳥,是他自己錯了。他承認,他不懂音樂也擔任不了指揮。樂團管理體制改革的時候便有人提出來干脆由他擔任團長。有人反對,說是提升精神病人會影響樂團的聲譽乃至改革的聲譽。便沒有擔任團長。  不久得了肝炎。兩個月后變成肝硬化。人們嘲笑說,孟迪因為既當不成指揮又當不成團長,染上了重病。半年后確診是癌。  彌留之際他喃喃地描繪那只鳥,哭喊那只鳥,伸出枯瘦如柴的胳臂向著天空。嚇得妻子跑出了病房。醫生給他注射鎮靜劑,然而他仍然激動地敘說:“我看見了,我看見了!”   王蒙作品_王蒙散文集 王蒙:初春回旋曲 王蒙:夏之波分頁:123


桃園貼地板磁磚翻修推薦
【新竹瓷磚翻新價格公道】 桃園地磚膨拱翻新推薦 新竹地磚凸起破裂修繕推薦
( 心情隨筆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68v7c9x36823&aid=17738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