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成語俗諺中的人生智慧(二)
2012/12/31 22:10:58瀏覽476|回應1|推薦0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修行的路上,考驗不少,

順境、逆境都是功課。

現實生活中,有本事的人,同樣,不應一時的困頓懷憂喪志,在

逆境中,知道充實自己,加強應變能力;機會來了,必可大展長才

,盡顯本事,也勝過長吁短嘆、只知怨天尤人的朋友。

「孟子告子下」提到種田的舜、泥水匠的傅說、階下囚的管仲……

時機一到,都能脫穎而出,為我們樹立了好榜樣;如果他們沒有相當

的才識支撐,機會,也只是一時際會而已,終成擦身而過之憾。

 
吃苦若吃補:

做習慣了,就不以為苦。有豁達的人生觀,老天爺也敬他三分。

八歲就開始幫媽媽擺麵攤小女孩,從做中學會一身好本事。又因為

動作勤快,採買、備料、炒菜,親力親為,讓店裡招牌十錦麵樹立了

五十年口碑不衰。

二十幾歲結婚後,滿以為或可靠先生的金飾店撐起家計,讓她「脫離

苦海」,哪知小偷光顧,竊走大批金飾,一夕之間,背負龐大債務,

只好繼續在爐灶鍋鏟間打拚。

生意好時,但見她熟練的在三口大鐵鍋間,下料、翻炒、裝碗裝盤。

五十年悠悠歲月,忙碌中度過了,難得的是去年店面重新整修,才好

不容易「放」了五十天假。驟然得來的休息,還讓她感到不太適應,

因為「做慣了」,已沒有苦不苦的問題。

 

      來源---jpgphotogallery.com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平常腦筋清楚的人,碰到事情來時,總能從容以對,但若夾雜了

「親情」的因素,那便是智慧的考驗了。

有人明知,提供好吃懶做的孩子金錢資助,久了總會出問題;但是

,礙於親情,不免鄉愿的自我安慰:「難道你要看他去尋死尋活?」

一反平時的睿智,與勸說別人的振振有辭有別。

不由想到,某個桃李滿天下修行人的處世智慧。他的態度是:「把自己孩子

視若別人養,將外人當作自己孩子照顧。」其中,就有發人深省的道理在。

 
欲蓋彌彰: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做人應該是非分明,不可混淆黑白。西洋俗諺,

也說過「誠實是上策」。

多年前發生的「組合牛肉」事件,不少餐廳、小吃店一時風聲鶴唳,

人人自危。有些業者心存觀望,得過且過;有一個連鎖餐飲業則公開

登報坦承疏失、並回收遭物議肉品,迅速明快的處置,化危機為轉機,

也為自己贏得商譽。

 
逆來順受:

路見不平,氣死閒人。若彼此都各退讓一步,為對方著想,世間紛爭或許

就減少了。

不平、不滿、不順、不如意,是人生的常態。

每天,從起床後到臨睡前,我們可曾看過都在笑口常開的人?也許有吧,

一般佛寺山門前的那尊彌勒佛便是!

「人生酬業」,是佛陀一語道破人之所以為人的因緣。累世累劫善業惡業

交感,讓我們一世又一世補修、必修某些「學分」,碰到不如意事與人為

衝擊,當下若能清楚知道 ,或許是前世或前幾世結的緣,就當作此刻償還

、承受了;沒有再去怨天尤人,也就結束了這段因緣的牽扯。

 溫室中的花朵,培養不出耐風雪的堅貞。太過平順的境遇,只有造成庸碌

的一生;我們應該在不同的考驗中,鍛鍊出更圓融的人生智慧才是!

   

( 創作散文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400108&aid=7177905

 回應文章

碧潭釣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聽話」 學 「說話」
2014/02/15 07:29

 

碧潭釣客(d400108) 於 2014-02-20 09:16 回覆:

 活在當下-學聽話學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