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成語俗諺中的人生智慧(三)
2013/06/06 06:11:53瀏覽1192|回應0|推薦0

來源---www.india-forums.com 

大智若愚

真正的智慧,像成熟的稻穗,飽滿、下垂;迎風,自在飄逸。

 

滿盈的水壺,走動時沒聲響,半瓶水,才會響叮噹。當然,

動靜間,都是不同提醒。

 

分享生命的智慧,不一定全仰賴語言文字。有時,是無意中看到的野花,

在大自然中共存共生的奧秘。也像潺潺溪流,穿越大小石頭、險灘,激情中

見昂揚,低吟中知清越。感恩一切在靜謐中湧動的力量……

 

怨無無怨少

近似「聊勝於無」。 生命中,很多事情,往往無法盡如人意。適時付出關懷

,就像冬天太陽,暖暖照在眾人身上。

 

小時候,物資缺乏,沒有甚麼可吃的,機伶的大哥哥,不免動腦筋,動到那

一大瓶川貝枇杷膏身上。打開瓶蓋, 湯匙舀起沁鼻濃香好滋味,一小口、一小口

分潤弟弟妹妹,自己,則狠撈一大口,偶爾還咂咂舌頭,故作陶醉狀。為了怕媽媽

買菜回來發現,自作聰明倒立瓶身幾秒再擺回去。邊看邊說:「還很多,還很多!」

 

家庭中、職場裡,總有較受寵的成員,也難免有被冷落的對象。

安撫不同感覺與情緒,要有智慧因應  同樣,未獲青睞者,若能調整心態,

觀摩別人優點,進而願意主動先關心周遭對象,久而久之,良性互動成習慣,

最起碼,就不會再怨天尤人了。

 

赤子之心

 網路盛傳一張不言可喻的感人照片:在美國一家超市中,有個黑人爸爸背著

幼兒,專注貨架挑東西;走道相反方向的白人媽媽,也背著小童選她要買的,

近於無聲凍結的時空中,但見,不期而遇兩個小朋友,漾開的笑容中,

輕伸食指,因了見到同儕的喜悅,互指對方……

 

不由想到了,老子道德經所說的「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柔軟心,

是人類天生具有的本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如果,我們彼此願意以赤誠

之心相待,紛爭,或許就可少一點吧。

 

竹頭木屑

看似尋常的東西,隨用隨丟,這是一般人的習慣。若能物盡其用、廢物利用,

除了避免浪費,還可為環保盡一點心力呢。

 

朋友中,李小姐是個身體力行的好榜樣。有次登山,地上崎嶇不平,但見她不慌

不忙從背包中取出一大塊膠布,可以隨時鋪坐。好玩的是,細看,原來是毀損雨傘

拆掉骨架,黑色花色布面相間,縫合製成的。

 

有一回,看她背了個造型特殊包包,也是舊損牛仔褲改裝的。臀部兩個大口袋,成了

外罩護面,上頭還彩繪微笑臉標誌,走動時,也跟著主人一路笑靨迎人……

 

東晉陶淵明的詩文,意境高遠,傳誦不衰。他有個了不起的曾祖父陶侃,律己甚嚴,

但又細心治軍、從政,「竹頭木屑」物盡其用的典故,正是他留給我們的最好典範。

 

 相濡以沫

「人可以不自量力,但是得厚道。」

這是電影「人在冏途」中,貼切又耐人尋味的肺腑之言。

 

──農曆春節將至,到處擠滿了想回家的人潮,交通工具更是一票難求。製造玩具

集團老闆李成功在二奶逼迫下,計畫回家鄉長沙過年的同時,也打算要跟大老婆

攤牌離婚。另一邊,身為擠奶工的牛耿,因為牧場倒閉,讓他和其他工人陷入經濟

危機,於是,帶著大家期望的牛耿起身要到長沙討債。

 

──陰錯陽差下,歸心似箭兩人結伴前往長沙,想法子轉換各種交通工具,不論是

航空、鐵路、海運甚至是農用托拉機。途中,遇見各式各樣的人和千奇百怪的事,

囧事不斷,歸鄉的路途漫長地幾乎看不到終點。然而,天真樂觀的牛耿和冷漠理性

的李成功,在路途中峰迴路轉的對話、驚險有趣的情節,反映了人生不同面向,福兮

禍兮,懸於一念。看似悠悠鋪陳別人的故事,誰知,也是每一個「我」的投射……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及時助人,必要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別人送來的溫暖。

 

 儉腸捏肚

有點近似「節衣縮食」。

 

北方小麵館,進來一家人,五十幾歲的退伍老兵、約四十歲台籍太太,還有兩個

讀小學的兒女。滿臉風霜的爸爸,叫了五十個餃子、一大碗酸辣湯,端詳另一半

及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他才從行囊中取出一個槓子頭火燒,側身,慢慢掰開來

吃;吃了幾口,旋開水壺瓶蓋喝了點水,潤潤喉……風捲殘雲一番,餐桌只剩兩顆

餃子幾口酸辣湯,太太看不過去,硬勸他也嘗一點,老兵推辭半天,才勉強吃了。

 

會完帳,店門外,當爸爸的發動三輪貨卡,幾分夕陽暮靄中,載走和樂的一家人。

 

民以食為天。早年的大街小巷,民眾見面第一句話,似乎都離不開「吃飽了沒?」

 

有飯吃、吃飽了,好像才有心情與力氣接著話題講下去。在家境不寬裕的家庭

中,當父母的為了孩子營養與健康,也常常省吃儉用,讓下一代不虞匱乏。

 

時至今日,苦過來的父母們,有些不願自己子女再那麼缺衣少食,於是,予取

予求的供應不斷,就怕「別人有的他(她)沒有」。深怕不給或給得不夠,反倒

成了「罪惡」。這種想法,值得我們去深思啊!

 

求人不如求己

佛經上常說:「有求皆苦」,求不得,更苦。所以說:「人到無求品自高」。

 

在宋朝張端義所撰「貴耳集」中,有這麼一段記載:「宋孝宗幸靈隱,見觀音像

手持數珠,問曰:『何用?』僧淨輝對曰:『念觀世音菩薩。』問:

『自念則甚?』對曰:『求人不如求己。』」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可成佛。俗話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觀世音菩薩,也是由凡夫修成的,既然,我們的佛性跟祂無二別,為何不能像祂一樣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卻甘願做個凡事依賴佛菩薩,祈求庇佑、加被的人?

 

記得,第十七世大寶法王有一回對台灣去的信眾開示:「大家莫要以為,常親近我、

跟在我身邊,就一定得度。修行在個人,再好的教誨,也只是不同提醒。」(大意)

 

這樣的大修行人,在關鍵處,常是老婆心切、直言不諱,值得我們尊敬、效法。

 

 人云亦云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人間亂象,多因習以為常、習而不察,造成錯誤判斷。

 

「曾參殺人」的故事,就像今日的二手、三手傳播以訛傳訛的誤導,無日無之。

尤其是演藝人員的八卦新聞──外遇、姦情、移情別戀、離異、酒後肇事等等,

若非真正意外事件,有時,常是當事人的刻意炒作,藉機博版面、拉抬人氣而已。

 

議事堂上,某些民代偶爾也會有誇張言辭及動作,當鎂光燈及攝影機集中時,

他(她)們的表現也更賣力。讓人不免感慨,議場竟成秀場!

 

眾志成城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傳說中的「草船借箭」,因為曾當過皮匠隨從

的細心建議,讓紮好的草人更維妙維肖,有助「借」到曹營十萬枝箭。

 

據悉,國內某大企業分公司或工廠開業開工,並不請人專門挑選黃道吉日,

而是各方面都準備好了,就去執行了。若說有甚麼值得一提的,該是企業領導人

的精神講話吧。雖然,他的學歷不高,但生活與工作歷練的智慧,句句打動人心。

或許,就是那種「同舟共濟」的使命感凝聚吧,久而久之,企業也越來越壯大。

 

遍觀古今中外歷史,每個朝代的開創,無不因上下同心協力、百折不回,奠立基礎

。記得佛曾說過:「一個人力氣再大,他無法將自己舉起來。」信哉斯言!

 

電影「人在冏途」劇照之一。 

( 創作散文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400108&aid=717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