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點亮孩子的希望 「夜光天使」校園發光
2009/05/05 14:55:50瀏覽1064|回應0|推薦25

主題報導
點亮孩子的希望 「夜光天使」校園發光

錦湖國小的夜光天使課程,安排小朋友進行體育活動,讓小朋友在一天的課業之後,能運動強健身體。

目前就讀小三的凱凱,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凱凱的爸爸因為要忙著工作賺錢養家,早出晚歸,假日也不得休息,更別說有時間陪凱凱寫功課,爸爸總是給凱凱零用錢,讓他自行打點三餐,每天放學後,孤零零的家,讓凱凱一點也不想回去,而網咖和漫畫店就成為他最常流連的地方。

台灣社會型態改變,家長忙於生計,像凱凱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有能力的家長可以安排孩子放學後到安親班,但沒有能力的家長,或連安親班都沒有的地區,就只能讓孩子獨自度過放學後的那段時間,近年來我國從政府到民間,已經有愈來愈多人看到弱勢孩子放學後無處可去,無人可管所造成的嚴重性。

孩子無人照顧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課後輔導和照顧」,所謂的「課後輔導」,就是指兒童於放學後至父母親下班前(或假日)這段時間的照顧與輔導,「課後照顧」的服務範圍則包括課業幫忙、生活照顧、才藝教導、團康活動、戶外教學等。

「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對弱勢孩子的幫助,不應只在生活扶助,而應該是給予技能,讓他們跟得上學習,才能停止弱勢循環。近十年來,國內的社福機構和企業基金會,紛紛針對弱勢學童的課後輔導和照顧,投注相當多的心力與人力。

97年起,教育部推出了「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目的是提供新貧、近貧與低收入戶家庭及其孩童的課後夜間教育服務,避免弱勢家庭學童,因物質條件上的匱乏,影響其在教育上、社會制度參與的權利,甚至導致日後因生理和心理發展受阻,所造成的智力發展遲緩、情緒、行為控制力不足等,避免孩子陷入孤獨、憂鬱、中輟、犯罪等惡性循環的鏈結之中。

教育部所推動的「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是一個鼓勵地方政府結合在地社會資源,共同協助照顧弱勢兒童與少年學習權益及身心發展的具體關懷行動,因此除了政府( 第一部門)、企業( 第二部門)之外,非政府、非營利的組織(第三部門),也成為學童的另一種扶助機構。

97年9月開始,依經費規劃設置236個據點,開設270班,服務學童數計3,922人;但基於服務需求與經濟影響的迫切性,98年已設立354個據點,開設436班,服務學童數達7,631人。

吃過晚餐後,老師們會安排各種課程,讓小朋友在課業之外,學習其他技能,圖為小朋友上編織藝術課程的專心模樣。

錦湖國小 夜間發光

台南縣錦湖國小位於靠海的窮鄉鎮,多數家長務農維生,全校66位小朋友,家庭是單親、隔代教養,或外配子女者占4成4,年輕人留在鄉下的很少。這種環境下,連補習班都沒有,小朋友下課後多數在家看電視,家長會關心孩子功課、帶領孩子學習的很少。

錦湖國小校長盧彥賓表示,教育部提出的「夜光天使計畫」,正好補上了孩子所缺少的,孩子下課後,不再浪費時間看電視,透過老師的指導,可以在學校完成功課、跑跑步、學一些課外能力,非常的好。

夜光天使計畫規定課後照顧時間每周十小時,盧彥賓說,他們認為每天僅有兩小時實在太短,孩子寫完功課、吃過晚餐就放學,無法再教給他們什麼,所以他們調整為每周三天,每天三或四小時,同學們完成功課、吃過晚餐後,還能學點不同的東西,效果較佳。

錦湖國小的夜光天使課程有37位小朋友參加,由學校教導主任及一位教師分別負責一班,並搭配短期就業人力協助。盧彥賓說,孩子整天課輔不好,應該學點其他東西,老師們安排的夜光天使課程很豐富,完成功課及吃過晚餐後,老師為孩子們說繪本故事、安排生活達人教針線使用、鈕扣創作、拼布創作,做些運動,生活很充實。

因為夜光計畫,小朋友能在學校就完成功課,家長與老師都不用擔心學生沒完成作業的問題,年邁的爺爺、奶奶也不必擔心看不懂功課,孩子沒人教,小朋友的生活習慣及常規,也比過去好,家長相當肯定。

小朋友也相當珍惜上夜光天使課程的機會,不僅全勤率提高,還會要求家長參加親職教育、講座及座談會,家長也願意配合,出席率也逐步達到9成,讓師生互動更好。

盧彥賓說,這些都是意外的收穫,孩子不只是有課可上,行為也變好了。他也建議,希望未來計畫能繼續下去,也希望經費能增加行政費,因為有些夜光天使計畫執行學校,經費只能外聘教師,但小朋友上課時間沒有學校行政人員,萬一有緊急事件,無法立即處理,希望計畫經費能多編列行政人員費用,讓學校行政人員能值班,維護學生安全。

訓練體能不必有昂貴訓練器材,用磚塊一樣可以。仁愛鄉中正國小的小朋友,利用老師製作的磚塊進行重量訓練,可以運動又不失樂趣,一樣快樂。

中正國小 棒球天使全壘打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卡度部落的中正國小,學區內98%是布農族卓社群原住民。在社會不斷關注少子化趨勢,都會型學校逐年減班的情況下,中正國小的學生數卻是不斷的攀升,依97年12月統計,該校國小部有105人,國幼班20人,全校學生數合計125人,堪稱仁愛鄉第一,主要是原住民家長在外謀生不易,於是舉家搬回部落,孩童就近入學。

校長周玉娜表示,該校單失親、隔代教養、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學生數比例約佔48%,弱勢家庭無力支付子女課後輔導或安親班費用,原鄉學童放學後必需要承擔家務如煮飯、洗衣、照顧年幼的弟妹或做雜務,更有部份學童放學後喜歡在外遊盪,不想回家。甚至有禁不起誘惑的孩子學著成人接觸煙酒、檳榔、甚至飆車或偷竊,以滿足口腹之慾。偏差行為個案不斷增加,校內導師苦口婆心百般勸導,學童走出校門回到部落,立刻又故態復萌,白天學校所做的努力完全白費。

97學年度,中正國小申辦「夜光天使點燈專案」,為這群特別的天使,學校規劃成立棒壘球隊,讓卡度的學生藉著學習,找到人生努力的目標。學校延聘台北體院畢業的在地青年擔任棒球教練,下午4點半放學後,學生留在操場練球;6點鐘,學校提供熱騰騰的晚餐或孩子需要的營養品;6點半至7點20分,安排輔導老師陪伴小天使們完成家庭作業,有時閱讀、觀賞影片或上電腦課,生活變得充實,也不浪費課後時間,學生的行為也慢慢導正。

「夜光天使點燈專案」執行以來,中途加入的學生不斷增加,為落實計畫目標,傾全力照顧有需要的學童,尤其是社工員轉介的特殊個案,學校完全接納,目前已經有40位學生加入夜光天使課程。

夜光天使課程不只有運動,教小朋友做一些美勞才藝,讓他們多學點技能,小朋友也很開心。

周玉娜說,期待透過「夜光天使點燈計畫」,可以實踐「多一點課輔,少蓋一所監獄」的理念,使每個需要教育照顧的小小心靈角落,有「夜光天使」的關懷與協助,一起來為弱勢孩童點亮希望的燈!

發行單位: 教育部電子報小組 版權為教育部電子報所有
( 在地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0594885&aid=29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