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景氣中的祝福
2009/03/10 13:08:13瀏覽647|回應0|推薦57

不景氣中的祝福

多年前我問一個小孩:「如果人沒有家會怎樣?」他很直接的回答:「那吃飯要怎麼辦?」


對很多大人來說,想到「家」這個字,最具體的畫面就是全家聚在一起吃飯,七嘴八舌,吃飯配「話」,重點不在內容,而在氣氛。或許在準備餐食過程中,大人(通常是媽媽)經過買菜、洗菜、切菜、做菜,才能擺出幾道家常菜,且飯後又是洗碗、刷鍋、清洗廚房,人仰馬翻,但是「家」和「吃」是分不開的概念和回憶。不管好不好吃,孩子從小就習慣了媽媽的味道,所以沒聽過小孩因為媽媽手藝不佳而餓死。

 
然而隨著生活形態的改變,外食機會增多。以經濟效益來看,父母將預備飯食的精力用於工作,將所得用來外食,似乎有「專業分工」的效果。工作時間長,對工作內容必然覺得比較駕輕就熟,回到廚房,反而覺得不適任,愈不熟悉就愈覺得辛苦,加上如果家人還不懂得表達珍惜、感激,那就更沒成就感了。漸漸的,外食成了現代家庭的「常態」。於是,當同一個問題問到現代的孩子,他會偏著頭問:「人沒有家?誰賺錢給我買東西吃?」


外食似乎減輕了家庭的壓力,但也剝奪了家庭的凝聚力,並挑戰家人的飲食習慣和健康。餐廳為了招攬顧客,口味通常是加重的,習慣了重口味的孩子比較難享受原味的品嘗,難免暴殄天物。有些餐廳為了讓顧客覺得好吃,食物處理得太「精緻」了,入口前已經「去蕪存菁」,以現代養生觀念來說,錦衣玉食非福也。


經濟不景氣不會是三天兩天的,不如順勢將心歸家,與其擔心入不敷出,不如減少外食的開銷,學習配合家人需要購買當季盛產而美味的食材,讓廚房和餐桌為經濟寒冬提供溫暖,讓全家拾回健康的生活和家人的歡聚,焉知不是賽翁失馬。


當然,改變生活形態不容易,需要一些心理調適和學習。產業界不妨針對現代家庭的需要,提供容易使用的食材,也等於鼓勵國人下廚。前陣子去參觀農產品展示,發現台灣農業真是進步多多,有些農產加工品不但健康又方便,真希望這些農產品可以更普及。


此外家人要多學習讚美,給辛苦下廚的家人鼓勵,前幾天我讀到一位國中女生寫給爸爸的生日卡,提到「謝謝爸爸做好吃的菜給我們吃,還讓我們每天帶便當……」這是何等千金不易的幸福呀!這位父親也有工作,但是他知道花百分之七十的精神在工作上,成效跟全力於「裝忙」效果差不多,反而將百分之三十的心意為家人的健康而付出,我認為他是家庭工作雙贏的現代父親。


或許你會發現,能以簡單的方式煮出美味的菜餚也會是很有成就感的,工作上那麼複雜的人事物你都能應付,每天花點時間在廚房上,上班還難得倒你嗎!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0594885&aid=27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