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春夢未覺.梧桐已秋聲
2007/08/06 11:58:12瀏覽262|回應0|推薦1

春夢未覺,梧桐已秋聲

或許是因為母親長在戰亂之際,求學對她而言多屬不易,因此對於韶光易逝有很深的體悟……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桐已秋聲。」──朱熹‧〈偶成詩〉 

小時候,我不懂詩,生命中第一首學會的詩,是母親以台語唱念的詩。

        記憶中母親總是用台語先將整首詩全部念出,再逐句念一遍,她每念一句就不厭其煩的解說該句的意思。然後她會諄諄告誡,光陰似箭,若不善加利用,青春年華很快就會一年一年消失無蹤,人的一生沒有多少年可供虛度,千萬要把握青春年少時,努力認真,因為知識的累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然當還在遊樂中做著春天的美夢時,不知不覺台階前的梧桐落葉,已被秋風吹得沙沙作響,就老大徒傷悲了。

        母親以詩教子時也才年近四十,或許是因為生於日治時期、長在戰亂之際,求學對她而言誠屬不易,因此對於韶光易逝這點,母親有很深的體悟。然而我在安定中成長,總是聽著母親的頌詩聲如風一陣,在那稚氣年紀從沒細細體會母親的叮嚀,更未曾弄清楚詩句所隱含的人生精義,甚至在二十八個文字當中,也還有些字形是不熟悉的。

        我一直沒有用心思認真解讀這首詩,解讀母親傳承珍惜時光的心情,貼近母親年少倉皇的人生感觸。那時,我以為母親只是想督促子女用心學習。我甚至不知道這首詩是宋朝朱熹的作品,還以為是母親為了教子而自行胡謅出來的。

直到多年後,我漸漸脫離兒少的懵懂、無知,更羞愧於自己曾經視母親的苦口婆心為無聊嘮叨,此時我自己在年歲的累增下,才慢慢體會出「一寸光陰不可輕」的前人訓誡。然而,流逝的時光是不會再回來,走過年少,很快便進入中歲。這時已是自己生兒育女之後,也在驚覺歲月不會為我留步之際,轉而盼望孩子能把握學習的每一個時期,於是我也如母親從前那般,將朱熹的〈偶成詩〉逐字逐句的教給孩子,並且告訴孩子,詩是他們的外婆在媽媽小時候教的喔。

        是不是人生將過半才會有歲月不饒人的慨嘆?是不是當了媽媽後,便要苦口婆心地告訴孩子,「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是不是因為自己曾經漫不經心,所以不願孩子揮霍他人生最大資產──時間?

        不算早慧的我,不曾早早開竅把握人生的黃金時段,用心學習人生諸多課題。如今,抱恨錯過許多年輕歲月之餘,雖是全心全意投入生活,也不免有人生已近梧桐秋聲的感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0594885&aid=1139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