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遠地自偏
2007/08/03 19:28:15瀏覽115|回應1|推薦2
心遠地自偏
   記得小時候,台灣還停留在農業社會,當時人人知福惜福,雖然,大環境很貧窮,但精神生活卻是很富有的,那時後的人在食、衣、住、行上都自己動手做,遇到有婚、喪、喜、慶,大家互相幫忙,有時家中做個忌日拜拜時,炒盤米粉也往左鄰右舍送,彼此互相照顧,互相幫助,宵小根本無法行動,真正做到了守望相助。

  當時一遇有蔬菜豐收,如蘿蔔、高麗菜、菜心等等,都將它們曬成菜乾或製成醬菜,因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甕甕、一罈罈的存糧,這種日子過得既平實又踏實。

  還記得當時毛衣太小了,就拆成毛線,用水煮直後,兩件小的重新打成一件,雖然顏色不一定調和,卻溫暖了小孩與大人的心。有時把零頭布車成被單,雖然花色不一定搭配,卻也經濟大方。

  印象最深的是把「美國國旗穿著滿街跑」,因為當時接受美援,領回家的麵粉吃完了,印有美國國旗的袋子,家庭主婦就把它洗乾淨,再為孩子縫製成內褲,孩子穿著內褲到處玩、到處跑,美國國旗也就在這種情況下舉目可見。

  有時,父母親也會撕下孩子用過的舊筆記本空白頁,重新裝訂成一本後,又可書書寫寫。當時的人就是過著這種儉樸生活,而在這種風氣的帶動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互助、和諧,生活是融洽,社會則是非常安定。

  曾幾何時?台灣經過幾次成功的經濟改革,經濟成長了,也賺取了不少外匯,台灣人有錢了,但有錢後,人人養尊處優,處處求方便,在市場導向的趨勢下,商人迎合大眾的需求,速食文化應運而起,很多人不願意動手自己做飯,不論早、午、晚餐,依賴外食愈來愈多,早上第一節課一踏進教室,便可看見兩大袋垃圾,同學們都在外面吃,媽媽自然不做早餐。現在也有很多家庭不開伙,原因是既方便又省事,記得有位長輩說:「經營家庭氣氛,要在餐桌上。」。所以,如果長此以往忽略了家庭溫馨氣氛的經營,日子久了也許造成家庭問題;又有些父母忙於工作,無法照顧孩子,以為給孩子金錢就是照顧,最後往往造成青少年問題。

  近年來問題更形嚴重,人心迷失在物質生活的追求中,不少人為了住豪宅、開雙B汽車、穿名牌的服飾,背負著超量工作的壓力,當所求不足時,就鋌而走險觸犯法律,造成社會問題,生長在這樣一個物質富有而精神卻貧窮時代的人,真不知是福?是禍?我想起陶淵明的飲酒詩: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生長在東晉末年,外在的大環境是連年兵亂,卻依然有不少士大夫、官員汲汲於名利,而靖節先生不屑與之為伍,不為五斗米折腰,過著隱逸儉樸的田園生活,雖然也曾有斷糧無炊的苦境,卻因而能感受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意境,有人向他請教為何能夠如此,詩人的回答是:「心遠地自偏」。「心遠」,是多麼耐人尋味啊!正因為他「心遠」,他遠離名利,潔身自愛過著儉樸生活,心靈提升了,所以,他能體會到採菊的樂趣,欣賞飛鳥的歸巢以及山氣日夕的變化,而達到返璞歸真的意境,這是多麼令人嚮往的生活啊!

  處在科技文明的現代,陶淵明般的境界的確很難達到,但是只要我們不要完全迷失在物質生活的追求中,讓自己的心靈稍為沉澱,一樣可以聽到蟲鳴、鳥叫;聞到花香、草香;更懂得去關懷周遭的人。以前外子每天忙於工作,所有周遭的一切,很難吸引他,近些時日來,身體健康亮起了紅燈,在醫生的警告下不得不將腳步放緩,讓心靈沉澱,他忽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懂得關懷周遭的人了。記得有一次上陽明山散步,看著他拿著傘,將路上小毛蟲,移到旁邊的樹上去,那種關懷的眼神,令人感動,也讓我體會到唯有心靈的開展和提升,才能觸動生命的心弦,體驗生活的真義,並關懷周遭的一切;真希望大家都能有這份體會並及早把握!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0594885&aid=1134375

 回應文章

海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欣賞
2007/08/03 19:41

陶淵明的心胸是多麼令人嚮往

你的文筆讓我記起來

我是多麼喜歡陶淵明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