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向癌宣戰
2007/08/03 12:55:56瀏覽97|回應0|推薦2
 

維護心靈的健康

1. 認識我們的情緒

得知有癌的初期反應,包括氣憤不平,無法接受事實,無助的感覺,生活失控,極大的害怕,死亡的壓迫感,後悔沒有早點發現,甚至責怪別人。這些情緒是人在面臨極大威脅時,一種相當正常的反應。這些情緒在病人的心中波濤洶湧,若強力去壓抑反而有害健康。

但是這些負面的情緒,若是不加以適當地約束和疏導,長期下來,不但會消耗病人寶貴的體力,而且傷害身心,會使病人更加沮喪、頹廢、焦慮難安,以致放棄治療的意願,甚至放棄活下去的意志。《聖經》上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現代醫學更進一步的證明,精神與身體是息息相關的。當人精神不振時,免疫功能隨著衰弱下來,則無力抵抗病菌的侵入或消滅癌細胞。因此當醫生盡全力在醫治我們身體上的病痛時,我們要選擇正確的思想,掌握正面的情緒,鞏固積極的信念,不要讓消極不健康的意念,來動搖我們與癌抗爭到底的決心。

2. 掌握我們的情緒

在抗癌的路上,唯有那些有強烈求生意志、有決心要與癌爭戰到底的人,才有機會得到最後的勝利。他們不只是在身體上應戰,在精神上更是嚴密地裝備自己。當我們感冒時,要量體溫看有沒有發燒,以便趕快治療。當我們有癌時,也需要經常注意「情緒上的溫度」,以便即時把有害的意識清除掉,特別是克服憂慮與害怕的情緒。我發現《聖經》上的話語,是我最有效的「靈性清潔劑」,當我心裡愁煩,開始自憐自艾時,我就反覆背頌經文,或唱詩歌,流淚禱告,大聲斥責那消極的意念,直到心中得到安慰和平靜為止。例如:
當我覺得孤單,沒有愛時,我就記得「沒有任何事可以使我與神的愛隔絕」;當我信心動搖時,我就呼求「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我」;當我哭泣時,我知「一宿雖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當我失去平安時,我記得「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有人說我人長得小小的,看起來卻是很勇敢。其實我是軟弱的,我也會憂慮,我的害怕,可寫滿幾張紙。我怕死,我更怕活得很痛,我怕拖累全家,我怕見先生的白髮為我而生,我怕見媽媽的淚為我而流,我更怕見不到他們的笑臉,我怕癌細胞蔓延到重要器官,我怕見癌指標上升,我怕作治療,我也怕血球量不夠不能作治療,我怕孩子會沒有娘,我怕可憐白髮送「無髮」(因化療後頭髮掉光了)……我怕,我怕,我真是怕,但是《聖經》上說:「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我只有以神的愛和親人的愛,把自己層層包裹起來,以抵擋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懼怕。經上又說:「主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我就下定決心,不再浪費我的生命在這些我無法控制的事上;相反的,我懷著感恩無懼的心來過每一個今天。

3. 排除自憐自艾的傾向

當我們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自憐自艾時,看到的只是我們自己,我們的眼目著重在自己所失去的和自己的缺點與不完全。漸漸地就不願與人接觸,拒絕他人的關懷,變成封閉而且沮喪。記得我剛做完骨髓移植後,整個臉又黑又黃,沒頭髮也沒有眉毛,連牙齒也是黃黃的,非常的醜陋。醫生規定出門一定要戴口罩,以免受到感染。不妙的是醫院的淺藍色口罩,配在我又黑又黃的臉上,真是可以比美鐘樓怪人。為了別人的好處,我只好躲在家裡,可是又很悶。有一天家人極力慫恿我陪他們去買東西。踏入超級市場的那一刻,由各角落投射過來的奇異眼光,讓我出了一身汗,我偷偷問站立兩側的先生和兒子,我的怪相會不會使他們覺得很尷尬,他們父子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以妳為榮!」我一時熱淚盈眶,不用在意別人的眼目了。從那日起,我可以戴著藍口罩自由自在地去購物,在附近散步,不再自憐自艾,因為我知道我是蒙神和親人所愛的。

4. 明白沮喪的發生

癌症病人在經歷過震驚、憤怒等情緒後,因為前途茫茫,感到十分無助,漸漸的在內心中產生沮喪感。在治療的過程中,因為身體衰弱,甚至是由於藥物的作用也會使病人產生沮喪感。人很容易傷感、自暴自棄、想哭,什麼事都不想做,人很麻木和消極,甚至想要自殺。總之,把家人急得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這種情緒上大起大落的現象是每個病人都會經歷到的,真是晴時多雲偶陣雨。但是我們也不能長期被這種情緒所轄制。我自己的方法是保持活躍,不賴在床上,不把自己關在房裡,不去鑽牛角尖,把造成沮喪的情緒找出來,尋求幫助。當我把我的感覺坦白地告訴家人或朋友時,他們總是會想出許多令人驚奇的點子來幫助我再活潑起來。有時則出去幫助別人,因為還有許多人處境困難,更需要我們的安慰。我也常常告訴自己,只要今天還活著,就要像個「活人」!因為許多時候,我發現我是活得像個死人,簡直是莫名其妙!所以就從床上爬起來,洗個熱水澡,大聲唱歌,與惱人的沮喪情緒告別。

有時候這些負面的情緒和意念可能是魔鬼的攻擊。《聖經》彼得前書五章8~10節說:「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牠,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雅各書四章7節也說:「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如果我們有莫名的沮喪或負面的情緒時,我們就要儆醒。必要時就要奉主耶穌的名驅除魔鬼的攻擊,如此才能擺脫魔鬼的挾制,得享神所賜的平安喜樂。

5. 重視每天的生活品質

每個癌友都可以感受到死亡的威脅是那麼真實逼人!但事實上人人都有一死,只是不知何年何月罷了。因此人無論是否有病,都應當知道,生命不在乎其長短,而在乎生命的內容和品質。病痛反而會不斷地催促我們思考這個問題。當我剛發病時,總是想著:「為什麼?為什麼是我?我還這麼年輕!」「這世界太平公平了!」「我究竟是做錯了什麼事,使我得這個病?」這些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只有徒增我的傷感,耗盡我寶貴的體力。不禁想到《聖經》上詩人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如果我的歲數可以超過二十九,我可不要讓我的勞苦愁煩填滿它。所以猶如詩人的禱告:「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我慢慢地學習把握現在,因為只有「今天」是我可以掌握,是我可以改變的日子。

耶穌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在我要做骨髓移植,進入隔離病房前,鄰房的癌友告訴我迅速康復的祕訣在於「只著重於今天的進步,不去想明天的事。」我將此話牢記在心,當我孤零零地被隔離在無菌病房,我的白血球降到幾乎是零時,我還能開心地在病房裡唱詩、敬拜、讚美神,向護士作見證,介紹她們去我的教會。還能起勁地踩運動腳踏車、練呼吸、做體操。還能盡情地去笑、去愛,讓每天都活得很起勁、很盡興。每天在日記本上寫滿要感恩的事:為沒有發燒感謝,為沒有嘔吐和拉肚子感謝,為沒有口瘡感謝,為白血球增加感謝,為不用輸血感謝,為兒子來病房拉小提琴感謝,為媽媽可以平安搭公車來看我感謝等。本來醫生估計我要住院四到六週,那表示我不只是要在醫院吃火雞(過感恩節),還得自個兒過聖誕節,情何以堪?結果只住十九天,醫生就讓我出院了。他說:「妳的家人比醫院更會照顧妳。」兒子樂得拍手大叫:「媽媽可以回家了,這是我最好的聖誕禮物!」朋友們,明天的藥,今天都不能先吃,明天的痛,明天再承受吧。讓我們看重今天的日子怎麼過!

6. 設法在苦中作樂

令人興奮的是常看到許多癌友,雖在病痛中,仍積極地享受生活。他們有的繼續上班,在學校修課,參加座談會,投入教會或社會的慈善和關懷活動等。他們給自己訂下目標,並認真地去完成它們。這樣做幫助他們覺得自己依然可以掌握生活。有的人則選擇把時間空出來,做些平常忽略或一直想做卻沒時間做的事,包括在海濱散步、撿貝殼,陪孩子放風箏、看場球賽,寫幾首詩,讀幾本好書,種花蒔草,甚至去長途旅行……,把生活的步調放慢,讓一些「溫馨的小事情」把日子點綴得多彩多姿。

當我不能去上班時,我成了圖書館的常客,平日無暇可讀的書都捧回家慢慢品味。春天躺在吊床上讀書,冬天靠在爐火邊仍是讀書,快樂似神仙。每當我病情較為穩定時,醫生頻頻催促我和家人去渡假。因為沒有人知道「穩定的情況」可以維持多久。幾年下來暢遊許多美國國家公園、東北海岸、佛羅里達海岸,都是十分精彩難忘的全家之旅。只可惜相片中,總是一位小平頭的女生,和兩位長髮的男生,加上一位白髮婦人(我媽)。與家人共渡的美好時光是特別的溫馨難忘,而且不斷激勵我要忘記背後,努力向前,要選擇再康復起來。

另一個有效的抗癌武器是「幽默感」。我深信哈哈大笑,有助身心的恢復,當我們大笑後,可以發現全身的肌肉都放鬆下來了。相反的,疼痛時肌肉總是繃得緊緊的。何況癌並沒有奪去我們笑的能力和權利啊!我常陪兒子一起欣賞笑劇,或讀些笑話,兩人一起說笑更有趣。我有位平日愛與我說笑的同事,在我無法去上班時,她就把各類的笑話和趣聞收集下來,寫在卡片上寄來或乾脆來電話告訴我。非要我笑得人仰馬翻不罷休。我常為她的愛心感謝神。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不要活得太嚴肅,不要把自己當成病人,也請四周的人以平常心待我們,換上一張笑臉來看這世界。這世界依然美麗,值得我們留戀和去探索生命的價值,更值得我們去盡情地享受。

7. 安排合適的日常活動

我常說抗癌本身已經是個「全時間的工作」(full-time job)。常有人問我在家會不會無聊?我總是搖搖頭,事實上我忙得沒時間看電視。奇怪嗎?一個生病的人本來體力就有限,加上哭有時、笑有時、疼痛有時、嘔吐有時……剩下的體力,要運動、要默想、要做家事、要好好陪家人、要讀許多抗癌書籍……真是忙個不停?許多事做也做不完呢!我在家的日子,先生本以為家裡情況會稍有改善,至少整齊一點嘛。誰知有我在家,家更亂。「垃圾郵件」依然是讓他處理,最後他只好不斷降低標準,睜一眼,閉一眼,以求平安。既然如此,為什麼我還要強調保持忙碌呢?因為我認識的一些人,一得知有癌就退休,或辭職,接著把自己關在家裡,謝絕訪客。這是個人的選擇,原本沒有什麼不好。問題出在於時間多出來了,又不知如何安排,左思右想的多半是自己的病,一下子覺得生活很空虛,失去控制的主權。在孤單中,覺得別人不再關心他們,就讓沮喪、消沉、自憐把他們擊倒。有的人甚至無力掙脫那可怕的消沉,而選擇自殺,這是很悲哀的。

施比受更有福」對癌症病人是很真切的,當我們看到別人的需要,而能出去幫忙時,不只是別人受益,更是重建了我們的自信心。被人需要的感覺真好。如果你是被困在家,也應讓你自己有一個專注的目標(當然不是你自己),使你無暇胡思亂想。當我的白血球很低時,任何活動都不能參加,心緒不寧時,我曾在一天之內,把家裡每一扇窗子都洗得乾乾淨淨的,讓先生跌破眼鏡!我也曾經買幾桶油漆回來粉刷房子內部,把自己忙得團團轉,自覺得很有成就感。這些活動幫我轉移注意力,也減輕因病痛帶來的精神壓力。

我媽媽為了我長期處在焦慮中,精神壓力非常大。她花許多時間在菜園裡,種菜、種花。菜長得好,她就很開心、很得意,可以分送給朋友。醫生說這是她最好的精神治療,可以減輕過度的焦慮,而且適度的運動幫助她晚上得安穩些。

8. 在病痛中長大成熟

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當病痛臨到時,我才深深體會到人活著不是單靠人的聰明,乃是靠神的恩典。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失了自己,賠上自己,有什麼益處呢?在病痛中才開始明白情為何物?開始明白結婚誓言的真諦。開始更加珍惜所擁有的親情、友情。在病痛中,生活的重點和秩序,逐漸明朗化。因著體力的限制,不願再讓無謂的活動來填滿我的時間表,我漸漸懂得取捨之道。當靈性的眼睛睜開時,價值觀就有了變化。許多往日視為重要的事,如:工作的表現、升遷的機會、別人對我的肯定、擁有的物質享受……,現在看得淡淡的,只要對自己負責,不再與他人相比,真是莫大的自由。現在有心情欣賞日月星辰,注意到四季的變化,愛在院子裡翻土種花。如今雖然收入減少,但生活簡樸,一家人和樂的在一起,真是「喫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喫肥牛彼此相恨。」現在我比較能體會別人在苦難中的感受,而願意去安慰人。病痛催促我們長大成熟,不再無病呻吟,學習能接受幫助,也能盡情地付出愛,比較容易原諒別人,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患難中連我的孩子都被迫跟著成熟些,懂事許多,我雖然心疼,但這也是美好的事。病中最大的收穫是讓我們專心倚靠神,向祂支取力量,並學會把重擔交託給神,和在祂面前得到安息的祕訣。這些都是癌症背後所帶來神的祝福,讓我們不再視每一件事為理所當然,讓我們更懂得感恩惜福。我願每位癌友都能在生命受威脅之際,仍享有平安,都能說:「是的,在癌病中,我更長大成熟了。

9. 心中常存感恩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詩篇二十三篇)這詩中所描述的豈不是我們抗癌的寫照嗎?我把這首詩掛在醫院病房的牆上、家裡的臥室和餐廳裡,以便時時記得神的恩典。耶和華是我在急難中呼求的對象,是軟弱時的安慰。有時祂奇蹟式的挪去我的困難,有時祂加添額外的力量給我,讓我能支撐下去,祂是信實的神,且祂的恩典總是夠用。

《聖經》上的話語在困難中更顯出能力。當我在隔離病房時,我全身毫無抗菌的能力,任何一點感染都足以致命,與死亡只有一線之隔。常到夜裡我的體溫就上升,令人擔憂是否有感染。但每晚讀經讀到「我這困苦人呼求,耶和華便垂聽,救我脫離一切患難。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我這困苦人便相信,有天使保護我,因此夜夜安睡到天明,一到早晨體溫也多半降下來了,真是奇妙無比。

連續九十六小時的高劑量化療後,我失去味覺,只喝得下一些湯水,加上最初幾天嚴重的拉肚子,體重節節下降,但是《聖經》上的話語,是我的「靈糧」,幫助我在與癌的激戰中,「靈裡飽足」,常常保有作戰的士氣。更感恩的是神每日賜下新的生命,我日日以感恩的心來領受。

親愛的癌友們,我們的身體雖然因癌的摧殘,日漸朽壞,但我們的心靈卻是可以靠主一日新過一日。願父神祝福每一位與癌爭戰的戰友。更願你也和我一樣,可以享受在主裡面的穩妥和甘甜。因為「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願你也可以多讀《聖經》,神的話語,句句都是煉淨的。投靠祂的,祂便作他們的盾牌。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所列出的部分經文,常常頌讀,反覆思考,必定大有益處。

本文引自~角聲癌友關懷網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0594885&aid=1133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