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03 23:53:50瀏覽326|回應0|推薦0 | |
第一節歷史沿革
大里市原名「大里杙街」,位於臺中盆地內。其名稱之由來,「大里」可能是番語翻音,「杙」是繫舟的小木樁,往昔有溯大肚溪入大里溪之筏運,故稱「大里杙」。最初為漢人與巴布薩平埔族(Babuza)雜居之地,從清乾隆初年(西元一七四五年前後)起,便有粵人入墾建莊,與平埔族劃地而居。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一七八六年)因大里杙人參與林爽文起義,清廷遣大軍圍攻,以致街道、村莊慘遭大軍毀壞,至清宣宗道光年間始慢慢復興。 本市清初時初屬諸羅縣,清雍正初年使分出彰化縣,清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台灣建省,台中地區置台灣縣,改隸台灣縣藍興堡。台灣割讓日本後,改屬台中縣直轄,民國九年(西元一九二O年)屬台中州大屯郡管理,並改稱大里庄。 台灣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改屬臺中縣大屯區大里鄉,民國三十九年撤廢區署,改稱臺中縣大里鄉,有十三村,民國五十九年行政區域調整,增編為十六村。近年來人口遽增,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一日升格為縣轄市,現有二十里五八五鄰。 第二節區位及自然環境 一、地理位置 大里市位於台中市南端,台中盆地之內,為「大屯區」四鄉鎮之一。東接太平鄉,西連烏日鄉,南鄰霧峰鄉,北與台中市緊鄰。全市東西長8.15公里,南北最寬4.52公里,總面積28.8758平方公里,在台中縣屬面積較小的鄉鎮。由於靠近台中市,發展深受台中市的影響。 二、地形地勢 本市為台中盆地之東南側,地勢平坦,係一平原地區與山麓坡地地帶之接壤區,東北稍高,西南略低。東部為霧峰山地地區,為較高之丘陵地,面積約佔全市之五分之一。境內以旱溪、草湖溪為南北天然界線,中央有大里溪貫穿其間。 三、地質土壤 本市土壤分佈約略可分為三類,分別說明如下: (一)砂頁岩老沖積土: 本類土壤之母質為灰棕色至黃棕色砂頁岩之風化後沖積物,土表呈酸性或弱酸性反應,土底層則呈弱酸至中性反應,分佈於本市大部分地區。以大里溪為界,溪南排水良好,溪北排水較差。 (二)砂石岩沖積土:此類土壤為較新之沖積土,表土多為酸性至弱酸性反應,底層則呈弱酸性至中性反應,無石灰性反應。 (三)灰黃色山坡地土壤及其他 本類土壤係由砂頁岩風化物崩積而成,表土土壤呈強酸性至中度酸性反應,底土呈強酸性反應,土壤質地為中質地或細質地,排水皆良好。 四、氣候 本市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且因面對台中盆地之大肚溪出口之迎風坡,平均濕度較高,濕潤指數約在80左右,年雨量約在1,500-1800公厘之間,全年不缺水,雨水集中於夏季5月至9月間,冬季則較為乾旱。年平均溫度23.3℃左右,氣候宜人。 第三節人口特性分析 大里市為台中縣各鄉鎮中人口成長最快速的地區,本節以大里市民國71年至82年間之人口資料為基礎,分析其人口特性,並預測未來人口,以提供本市各項建設計畫之參考依據。 一、人口成長與變遷 大里市在民國71年時人口為82812人,至82年時為152261人,11年間皆維持正成長,歷年成長幾乎在5%以上,成長率在5.0~6.3之間,平均成長率為5.37%,在本縣屬「高度成長地區」。由於鄰近台中市,人口大量遷入,人口成長快速。(如表一所示) 由人口遷移方面來看,大里市遷入的人口大多來自本縣之鄉鎮或其它縣市,淨遷移率多在3.0%以上。如此高之遷入率是受台中市影響,遷移人口多在台中市就業,而遷往本市居住,因此本市可說為一台中都會區之衛星市鎮,發展深受台中市影響。 表一大里市、台中縣人口成長比較表 二、人口分佈 本市轄內現有20里,依戶政事務所83年4月之資料,總設籍戶數有37201戶,585鄰,總人口152,97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達4,796人,人口密度相當高。尤其近年來興建許多住宅,吸引許多外來人口的遷入,使大多地區已呈市街發展。大里市各里人口數統計詳細如表二所示。 表二大里市各里人口統計表 三、人口結構 年齡結構為反應人口品質、社會經濟活力與未來人口發展之重要指標,本市的三階段人口組成,採民國71年、76年、81年之比較,由表三可看出本市幼年人口與勞動力人口都較中部其他鄉鎮多,尤其是勞動人口增加迅速,從民國71年之62.1%上升到民國81年66.0%,超過中部地區之平均,可見多為外來遷入之勞動力,尤其是民國76年後,比例增加更多;0-14歲的幼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由71年之34.7%下降至81年的30.3%,是出生率降低對人口結構的影響,但仍高於中部地區許多,可能是人口遷入多為小家庭式的遷入。現今(民國81年)人口結構,0-14歲為30.3%,15-64歲為66.0%,65歲以上為3.7%,屬勞力充足,人口結構年輕的新興市鎮。 表三大里市、中部區域三階段年齡結構表(71、76、81年) 四、人口預測 大里市緊鄰台中市,近年來受台中市向外擴展的影響相當大,且由於台中都會區未來發展前景相當看好,就業機會與商業發展潛力都不錯,因此未來大里市將持續成長,且由於都市人口結構健全,人口也將穩定向上成長。本計畫利用世代生存法預測,注重市鎮之自然人口增加與遷移人口的影響,預測本市未來人口至民國97年將達231900人(如表四所示)。 表四大里市未來人口預測表 第四節經濟及產業分析 一、產業結構分析 就整體產業來看,民國八十二年大里市之產業結構如表五所示,其中以製造業為26078人,佔本市總就業數之36.28%為排行第一;其次為公共行政、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業14894人,佔總就業數之20.72%。再其次為商業11103人,佔總就業數之15.45%。排名第四為農林漁牧業7051人,佔總就業數之9.81%。 若以成長之趨勢來看,自民國七十八年至八十二年,成長幅度最大的產業為金融保險及工商服務業,其成長率為240.88%,排名在後的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其成長率為150.00%,不過,其產業規模極小,對本市的總體經濟環境影響不大,再其次為營造業及商業,其成長率分別為93.22%及77.90%,而產業規模最大的製造業,也有穩定的成長水準,達18.97%,整體而言,本市的二、三級產業呈現成長的榮景。相較之下,農林漁牧業出現了衰退的現象,其衰退率為30.18%,可見,本市在產業結構已逐漸產生都市化的現象,在人口逐漸增加的趨勢下,各式服務業因應產生,工業的發展亦因人力的投入、技術的提昇而日趨穩固,而傳統的農林漁牧業則在整體經濟環境因素的影響之下,就業人口不斷的流失,當務之急,地方主管機關應進行農業技術的升級、對產銷制度進行檢討,並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緻農業。 表五大里市各產業產業規模及成長表 二、產業規模分析 本項分析將經由歷年來的就業人口的變動、當地的產品種類、經營型態及廠商家數,研究臺灣省與大里市各級產業的結構,以下就各級產業做一分析。 (一)一級產業 如表六所示,民國八十二年,大里市一級產業人口為7051人佔總就業人口之9.81%,而臺灣省之一級產業人口為2016575人,佔全省總就業人口之23.94%,可見民國八十二年大里市之一級產業人口比重小於臺灣省,反映出本市的一級產業並未吸引太多人口就業,產業是以工商業為主的特性。 本市大部份農民皆屬於兼業農民,復受氣候、土壤等因素影響,配合政府稻田轉作什項、雜糧等作物之面積極為零星。主要農作物仍以雙期稻作為主,果樹、雜糧、蔬菜為輔,且其種植面積均不大,分佈亦不集中。除此之外,本市現有育苗中心一處,分設於仁化里、夏田里,主要業務以育苗、代播、代插秧為主,本市設有中部地區假日國光花市一處,由市農會主辦,另有健民里集貨場,由青果合作社主辦。 表六民國八十二年臺灣省與大里市一級產業規模比較表 (二)二級產業 民國八十二年,大里市二級產業人口為31930人佔總就業人口之44.42%,而臺灣省之二級產業人口為3052504人,佔全省總就業人口之36.24%,可見民國八十二年大里市之二級產業人口比重大於臺灣省,故大里市的二級產業為本地產業發展的重心。本市就轄區工廠而言,以現有大里都市計畫區(大元里)及大里工業區(仁化里)等,即有工廠登計有案者計1780家,領有工商營利事業登計者計有5981家,資本額100萬以上者計2492家。 表七民國八十二年臺灣省與大里市二級產業規模比較表 (三)三級產業 如表八所示,民國八十二年大里市三級產業人口為32894人,佔總就業人口之45.77%,而臺灣省之三級產業人口為3353000人,佔全省總就業人口之39.82%,可見大里市之三級產業人口比重略大於臺灣省,具有相當的發展潛力。 本市經濟繁榮,金融機關設置林立,如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台中區中小企業大里、內新分行、台灣省合作金庫大里支庫、中國農民銀行等六家銀行合作金庫及大里市農會等。 表八民國八十二年臺灣省與大里市三級產業規模比較表 三、大里市區位商數分析 由大里市之區位商數分析,以民國82年來看,區位商數大於1的基礎產業有製造業、營造業、商業、金融保險工商服務業及公共行政、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業,區位商數值為1.22、1.34及1.21、1.39及1.10,以上五種產業為本市的輸出產業。可見本市產業繁榮的情形,實為臺中縣經濟產業發展的重心,而本市的運輸倉儲及通訊業區位商數值亦接近於1,故本市的三級產業不但成長快速,且有成為基礎產業的潛力。 表九民國八十二年大里市各產業區位商數表 五、產業預測及問卷分析 根據直線迴歸預測結果,民國97年大里市之總就業人數達到92453人,其中以製造業排行第一,佔總就業數之40.8%;其次為社會團體及個人服務業,佔總就業數之20.4%,因此未來大里將以製造業為發展之主力。 根據問卷調查之結果,大里市目前吸引廠商設立之原因是因交通便利及靠近自己或親戚住家,各佔了全部問卷的50%及64.5%,而目前公司行號所遭遇之困難與許多鄉鎮都大同小異,如廢棄物處理不易,佔了34.2%;交通擁擠不便,佔了45.7%。 此外,各廠商選擇大里市設廠的原因,主要是因靠近自己或親戚住家,佔39.5%,其次是因交通便利,佔了36.8%,而他們所面對遭遇的困難是勞力來源不足(佔34.2%)及技術人員難求(佔30.3%)。 針對農戶的問卷方面,調查顯示大里市農戶對於政府推行的農業措施上,認為較不理想的是保價收購上收購價格的問題,佔了36.5%。而農戶們不願意繼續經營農場的主要原因是因農業所得偏低及農產品價格不穩定所致,各佔全部問卷的22.2%,另一方面,對於家庭農場的未來發展,農戶們所顧慮的問題是加入關貿總協後,開放稻米進口及農產品進品的問題,各佔了全部問卷調查的52.4%。 第五節實質現況發展分析 一、土地使用 本市土地總面積為2887.58公頃,其中都市土地屬於大里都市計畫區範圍內。 (一)都市土地使用現況 大里都市計畫於民國62年發佈,民國65年第一次通盤檢討,民國80年第二次通盤檢討,而大里(草湖、塗城)都市計畫則於民國75年發佈,民國82年第一次通盤檢討。總計畫面積903.53公頃,共劃設431.63公頃住宅區、26.00公頃之商業區、及94.79公頃之工業區,而非都市發展用地面積僅有46.67公頃,佔全都市計畫之5.17%。 在都市土地的使用上,住宅區目前之使用率為50.31%,而計畫區內現況人口已超出計畫人口,現況之居住密度亦高出計畫密度許多,顯示大里市之住宅區發展極不均衡,住宅區使用率低而密度高。而工業區的使用率僅為35.40%,劃設了許多工業區但開闢率並不高,未來應加以重新再整體開發。商業區的使用率為47.15%,因此整體而言,本市之都市計畫區的使用率並不高,但人口卻十分密集,整體生活環境過於擁擠,未來應採用分期分區發展及加強管制的方式控制人口成長及分佈,避免環境品質惡化。 表十大里市都市計畫區各土地使用類別面積表 (二)非都市土地使用現況 本市非都市土地面積共計1770.79公頃,其中以特定農業區的989.50公頃為最多,佔非都市土地之55.88%;其次為一般農業區282.02公頃,佔非都市土地之15.93%,其次分別是鄉村區的275.16公頃(佔15.54%)及山坡地保育區的124.94公頃(佔7.06%)。 大里市之發展在都市計畫區內之住宅區比例高,但在非都市土地中之農業區卻高達60%以上,因此,大里市屬於台中市之衛星都市,都市計畫區之擴大與劃定主要在提供住宅區,但都市計畫區周圍仍是農業區,因此大里市未來之發展應要注意住宅區的過度膨脹與農業區保存之問題,以及因都市土地擴張所引發之土地炒作行為。 (三)土地使用預測 根據歷年大里市的發展,對本市未來人口與住宅區作一預估,如表十一所示,本計畫估計至民國九十七年時,本市人口將到達231900人,所需要之住宅面積為519.20公頃。3.5 表十一大里市人口及住宅區面積預測表 二、交通運輸 (一)道路聯絡系統 省道台三號(國光路、中興路一段)長達4800公尺,貫穿本市精華地區,為本市至台中市、霧峰鄉、台灣省政府之主要道路。另大里路經大里街衢通往烏日鄉,為本市另一條交通動脈。 (二)大眾運輸系統 在公路運輸方面,目前有台灣汽車客運公司、台中市汽車公司、豐原客運公司提供服務,其中台汽在豐原-台中-南投(省政府)-水里-埔里路線為全線運輸效率最高者,台中汽車公司行駛市內班次尚可,交通便捷。 三、公共設施 茲就本市公共設施與公共設備之概況分述如下: (一)文教設施 1.學前教育 大里市至民國82年底統計共有26所公、私立托兒所;公、私立幼稚園有9所。而擬興建之本市示範托兒所工程已設計完成,將於近期發包。 2.國民小學 市內目前有大里、內新、益民、崇光、塗城、瑞城、草湖及健民等8所國小。81年底統計共有371班,教師數為520位,共容納17957位學童,平均每班容納48.4人,師生比為34.5,此兩項平均值均相當高;而其中內新及塗城兩所國小班級數為70班以上,且內新、崇光、塗城及瑞城國小每位學生使用的校地面積均不足10平方公尺,可見目前大里市國小數目有嚴重不足的現象;為配合實現小班小校的教學目標,未來應加強改善過度擁擠的現象。 3.國民中學 大里市計有三所國中,分別為成功國中、大里國中及光榮國中。81年底共計有179班,教師數367位,容納學生8190人,每班平均容納45.8人,師生比為22.3,此兩項平均值均高於臺灣省的平均值,造成教師在教學上的壓力。目前大里市的成功國中每位學生只有5.41平方公尺的校地面積,此數值遠低於臺灣省的平均值及教育部所規定的面積,且班級數高達93班,顯示校地不足的情況相當嚴重。 4.中、高等教育 大里市計有青年高中、立人高中、大明高職及僑泰高職等四所。依民國81年底統計共設有258班,容納學生數為13213人,所以目前大里市高中職校的供給上是相當充足,唯缺乏公立高中的設立,對於一般學生將造成困擾。 5.特殊、社會教育 特殊教育方面,目前於內新國小設有啟智班;社會教育方面,目前於青年高中、大明高職、僑泰高職、成功國中及內新國小設有補校教育,提供失學者再接受教育的機會。 6.體育及文化設施 體育方面目前市立運動場位於本市大里國中內,設有400公尺標準速維龍跑道,並有市立游泳池和網球場,現均出租他人代營,大體而言,體育設施仍嫌不足。在文化設施方面,市內設有市立圖書館一所提供市民讀書環境,現編制有3名人員,館舍佔地400坪,藏書量為27000多冊。 (二)休閒遊憩設施 本市都市計畫區內共編定有36處兒童遊戲場(面積10.95公頃)及14處公園用地(面積22.6公頃),現皆已開闢完成,唯多數兒童遊戲場及公園大多以鄰里性公園型態散置於各社區中。就整個台中縣來看,大里市屬人口高度成長區,人口集中導致休閒遊憩設施仍嫌不足。根據本計畫預測,至計畫年期(民國97年),本市兒童遊戲場將不足13.85公頃,公園用地將不足20.96公頃,顯示未來仍需加強休閒遊憩設施的建設。 (三)醫療設施 就醫療資源分區而言,本市屬霧峰次醫療區的範圍。目前本市共有3所綜合醫院,136所中、西、牙醫診所,及衛生所2所。就醫療服務水準觀之,每萬人診所數為9.82所,高於霧峰次醫療區之平均。在病床數方面,現每萬人擁有26.75床急性病床,6.78床慢性病床;醫師數方面,每萬人中有5.92名醫師。就整體醫療服務水準而言,本市醫療資源供給尚足夠,並可提供鄰近鄉鎮居民醫療服務。 (四)市場 目前本市規劃有市場用地3.23公頃,包括1處公有零售市場(面積0.17公頃)及3處私有零售市場(面積0.3公頃),開闢率僅14.55%,顯示市場供給量不足。根據通盤檢討標準,每千人需0.017公頃的市場用地來估算,至民國97年,本市都市計畫區市場用地將不足1.87公頃,因此未來宜依據公共設施多目標使用方案,加速興建市場用地。 (五)喪葬設施 目前本市共有公墓4處,現已使用了6.38公頃,尚餘0.09公頃,顯示公墓設施非常不足。根據本計畫預測,至預測年期本市公墓面積將不足34.56公頃,因此需及早規劃公墓用地並訂定墓基循環使用之規定,以因應未來需求。在管理方面,則應加強公墓公園化的推行,以美化視覺景觀。 (六)社會福利設施 大里市目前推行社會福利機關及民間團體共有6處,一處婦女會、4處民間團體及一處新建之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其餘社會福利機構則較缺乏,多由市公所推行各項福利措施。目前本市共有26所公、私立托兒所,而擬興建之本市示範托兒所工程將於近期發包,將可解決本市托育供給不足的現象。在老人福利方面則積極推動各項文康活動及健康保險,82年底本市老年人口已達5090人,但尚缺乏一處專屬老人的休閒活動場所。整體而言,本市福利設備僅有一處,其餘需仰賴臺中市,無法使居民獲得直接的福利服務,亦無法提供遭遇困難的居民適當地求助管道,因此因應未來人口成長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實有必要加速社會福利的投資,使居民無論在諮詢輔導、休閒..等方面皆能獲得滿足。根據問卷調查顯示,本市居民在社會福利需求上,認為應優先加強的社會福利措施主要有健康保險、老人福利、殘障福利及社會救助等四項,可作為未來本市應加強改善之參考。 (七)下水道設施 目前本市雨水下水道規劃幹線長達18.45km,但至今僅建設了3.27km,工程實施率僅17.74%,在污水下水道方面至今乃未規劃。由於下水道及排水工程實施率不高,故本市的生活污水均隨雨水下水道排至各承受水體,而雨水下水道在小流量情況下,因流速小,污染物沈積而產生臭味。 四、觀光遊憩與古蹟保存 本市之觀光遊憩資源頗為缺乏,市內僅有樹王公,而古蹟方面則有慶源堂、福興宮 等地,其中慶源堂為漢系街屋,創建於清同治初年並於日據大正年間營建一處西式洋樓,目前為私有。除此之外尚有福興宮 ,清嘉慶16年創建,為道教寺廟,主祀媽祖並曾於民國十四年整修過。因本市之觀光遊憩資源並不豐富,而古蹟亦不多,公所應設法保存年代較為久遠之歷史建物。 五、公害防治與環境資源保育 (一)水污染 烏溪支流頭汴溪、旱溪與大里溪流經大里市境內,故本市屬烏溪集水區範圍內。由大里市之家庭、畜牧及工業污水所產生的總污染量達13025.27kgBOD5/day(其中工業污水佔46%,家庭污水佔43%),佔台中縣產生之總污染量9.99%,為台中縣各鄉鎮市中之第二位高。目前烏溪下游水質惡劣,故對於製紙業、製革業、金屬表面處理業……等高污染性工廠,應加強管制。 (二)空氣污染 大里市登記有案之工廠計1780家,加上車流量相當大之台三線通過本市,這些因素將會對空氣品質造成莫大的影響。故在固定污染源方面,應加強木業、化工業、水泥業、金屬製品業、塑膠、……等各類污染性工廠之管制;在移動性污染源方面,應加強機動車輛廢氣的排放管制,以改善空氣品質。另依據台中縣政府82年6月公告之空氣污染防制區劃分情形來看,大里市於懸浮微粒、一氧化碳與臭氧方面屬三級防制區,表示大里市在這三類污染物上未能符合空氣品質標準。 (三)垃圾處理 至81年底止,大里市人口共138498人,平均每日垃圾處理量約105公噸,大約每人每日產生0.76公斤的垃圾。大里市目前於健民里設有一垃圾衛生掩埋場,預計使用至民國94年。 (四)土壤污染 根據民國76~79年台灣地區土壤重金屬含量調查報告之調查結果顯示,大里市部份地區土壤中的鉻、銅、鎳、鉛、鋅含量已達高含量級程度。重金屬在土壤中殘留係因工廠污染或農業用藥而導致,故應注重工廠污染排放之管制及指導農民正確用藥。受污染之土地應儘速做更仔細之調查及改善。 六、財政 大里市的財政狀況,在82年度佔全縣的歲入、歲出比例分別為6.98%及6.44%。而其補助依存度為0.43。 表十二大里市與臺中縣82年度歲入、歲出比較表 第六節課題與對策 課題一: 本市溪南地區地下水道排水系統不良,每逢大雨積水,亟待改善,以確保居民生活安全。 說明: 溪南地區新社區林立,而雨水下水道排水系統未能配合改善,且因用地取得困難,而地方財源有限,雖爭取住都局補助也只能分階段實施改善排水工程,未能徹底解決水患。 對策: 1.請比照溪北地區辦理征收取得用地,由中央負擔75%,地方負擔25%。 2.配合道路之開闢由省住都局施設下水道,徹底解決排水問題。 課題二: 新建大里公有第二、第三零售市場。 說明: 1.大里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因地點不佳,且規劃設計未盡理想,市場功能未能發揮,亟待興建第二、第三公有零售市場,以提供完善的市場設施,以配合促進商業區的發展。 2.本市市一位於北屋社區,附近房屋密集,人口眾多,且四周均為商業區,若興建現代化零售市場,將有助於改善流動攤販的問題。 3.本市市六位於大里二期重劃區內,而二期重劃區預定於84年底完成,完成後房屋將陸續興建,如能配合提早規劃興建零售市場,將有助於該地區之發展,便利民眾消費。 課題三: 大里市都市發展不均衡,造成人口過度集中,影響環境品質。 說明: 大里都市計畫區內土地的使用上,住宅區目前之使用率為50.31%,且計畫區內現況人口已超出計畫人口,現況之居住密度亦高出計畫密度許多,住宅區使用率低而密度高,顯示大里市之住宅區發展極不均衡。而工業區的使用率僅為35.40%,商業區的使用率為47.15%,因此整體而言本市之都市計畫區的使用率並不高,但人口卻十分密集,整體生活環境過於擁擠。 對策: 1.由市公所擬定分期分區開發策略與計畫,以公共設施及道路之建設引導人口合理發展。 2.加強公共設施之興闢與建設,避免生活品質惡化。 3.對於都市計畫內道路系統或其他設施規劃不當處,公所應於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中主動提出變更。 4.工業區之再開發宜採整體開發的方式再開發建設。 課題四: 市內交通頻繁部份路段,路況不佳,塞車嚴重,形成交通瓶頸。 說明: 1.本市為台中往草屯、南投地區必經之地,目前僅賴台三線支應,雖闢有草湖外環道路,仍無法有效紓解交通。 2.本市緊臨台中市,與台中市接觸頻繁,雖屬台中生活圈,但交通系統卻未構成網路,交通紊亂,亟待規劃開闢主要快速道路,以暢地方交通。 3.立仁橋為本市十九甲地區(立仁、新仁里)與仁化里暨塗城地區之交通要道,人口密集,交通頻繁,橋寬僅八米,不敷所需,亟待改善。 4.配合立仁里區段征收20米路之開闢與台中生活圈4號道路之興闢,應闢建立元橋,可以縮短十九甲地區通往大元及快速道路之距離,疏解新仁路之交通量。 5.配合立仁里區段征收20米路之開闢以銜接仁化里15米之至善路,宜闢建立仁二橋,可縮短仁化里聯外交通,改善市內交通並可減少仁化路與中興路之交通量。 課題五: 學校數目嚴重不足,又無充足的學校預定地,造成學校過度擁擠,教學品質難以提昇。 說明: 1.目前國小平均每班容納人數高達48.4人,師生比亦高達為34.5;而其中內新及塗城兩所國小班級數為70班以上,且內新、崇光、塗城及瑞城國小每位學生使用的校地面積均不足10平方公尺,可見目前大里市國小數目有嚴重不足的現象。 2.目前大里市的成功國中每位學生只有5.41平方公尺的校地面積,此數值遠低於臺灣省的平均值及教育部所規定的面積,且班級數高達93班,顯示校地不足的情況相當嚴重。 3.目前大里市國小預定地只有一所,無國中預定地,因應未來的需求,國小預定地將出現不足的現象。 4.學前教育設施不足且品質良莠不齊。 對策: 1.加強學校預定地的取得工作,重新劃分學區,積極興闢新學校,並均衡學校發展,減少明星學校的產生。 2.獎勵民間投資興辦學校,以補目前政府財政上的困難及預定地不足的問題,並活潑較學內容提昇較學品質。 3.長期需重新檢討現有都市計畫,於通盤檢討時擬擴大都市計畫,以因應未來教育整體發展之需求。 4.加強對學前教育的管理工作,並積極輔導未立案之學前教育機構的改善工作,輔導其合法化以因應未來社會變遷的需求。 課題六: 本市人口急遽增加,迄無高中之設立,無法滿足教育之需求。 說明: 市內83年人口已逾15萬人,且繼續增加中,卻無省立高中或高職之設置,使市內學子為就學需往返奔波,費時費力,目前本市每年國中畢業生2500人,約2000人就學,每天所浪費之時間、金錢難以估計。 對策: 1.本市文高八屬本市都市計畫區高中預定地,面積3.20公頃,亟須征收,以利設校。 2.高中之設置係由省教育廳規劃,由於地價不斷上漲,若拖延下去,恐設置成本徒增,財政負荷沉重,影響設校時間。 3.加速評估設校之需求性,請省府編列預算,積極推動,以方便大屯地區之學子就學。 課題七: 本市社會福利設施相當缺乏,福利資源皆需仰賴臺中市,較無法提供居民完善的福利品質。 說明: 本市目前多由市公所來推動各項福利措施,福利設備亦相當缺乏,無論在質與量上較無法滿足居民需求。未來因應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實有必要對各福利人口做妥善的保護網絡與諮詢輔導服務。 對策: 1.為了避免資源分散,應推動規劃綜合福利館,針對居民需求提供兒童、老人、婦女、青少年及殘障者完善的福利設備,如親子遊戲室、親子圖書室、青少年體能室、老人文康室、殘障者休閒室、圖書室..等各項設備,並提供諮詢轉介服務,以發揮及時援助及預防的作用。 2.短期內儘速興建老人活動中心。 3.落實社區福利服務體系,輔導各社區興建社區化小型福利園。 課題八: 市內墓地已呈飽和,不敷使用,且屬舊式公墓,雜亂無章,缺乏整理。 說明: 本市墓地共有七處,二處禁葬,隨人口急遽增加,且本市又屬新興都市,可供作墓地之土地日漸減少,加以民主意識高漲,動輒抗爭,亟需詳作規劃,以免影響土地利用破壞景觀。 對策: 1.76年、77年曾規劃開闢仁化示範公墓,因與有關規定不符,若僅辦理更新墓地,面積太小,不符經濟效益,擬就現有之仁化墓區擴大更新計畫,分期開發並設立納骨塔及簡易殯儀館,解決埋葬問題。 2.加強宣導火葬觀念,興建納骨塔以節省空間利用。 3.推動公墓公園化,美化景觀,且設立簡易殯儀館供民眾使用。 課題九: 垃圾與日俱增,且垃圾場用地不易尋求,致使垃圾處理日漸困難。 說明: 至民國81年底止,大里市人口數為138498人,平均每日垃圾量約105公噸,大約每人每日產生0.76公斤的垃圾。而垃圾隨人口與經濟發達而與日俱增。但民眾皆有垃圾場不要蓋在我家後院的觀念,經常造成垃圾場用地不易尋求,致使垃圾無法妥善處理,而破壞了環境品質。增加垃圾場或處理設備僅是治標的辦法,唯有減少垃圾的產生才是解決之道。 對策: 1.推動國中、小學辦理資源回收垃圾減量運動,並全面推行資源回收工作,加強回收資源垃圾。 2.推廣民間舊物交換活動,鼓勵民眾愛惜資源、善用資源。 3.鼓勵民眾減少不必要之消費,並且少用塑膠袋、保麗龍……等難以處理之垃圾,以減少垃圾產生。 4.配合垃圾資源回收廠(焚化爐)的興建啟用,訓練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工作。 課題十: 大里市人口與工廠多,導致環境污染嚴重,影響生活環境品質與居民健康。 說明: 本市人口138498人,登記有案之工廠計1780家,造成本市每日產生之水污染量有13025.27kgBOD5/day;空氣品質也因工廠及車輛的大量排放而惡化;部份土壤重金屬含量(如鉻、銅、鎳、鉛、鋅)也呈現高含量級。由這些現象可知,種種環境污染惡化了生活環境品質,更危害到了居民身體健康。 對策: 1.配合工業污染聯合稽查小組,嚴格管制工廠污染排放,並加強取締違規工廠。 2.加強重要路段,空氣污染汽機車之取締。 3.建立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污水處理廠,處理都市家庭廢水。 4.建議請農林廳、農委會及縣府農業局協助進行土壤污染檢測,儘速對於污染地區進行土壤改善工作。 第七節發展構想與計畫 大里市在生活圈之劃分上乃位於臺中生活圈之範圍,都市層級上則屬市鎮中心。在地理區位上,北接臺中市、南臨霧峰、東毗太平、西與烏日鄉相隔,而近年來受到臺中市都市向外擴展之影響,本市人口、經濟快速成長,儼然已成為一新興都會區。 受到交通便利之影響,本市已逐漸轉為工商業為主,農業為輔之型態,目前則以製造業為最大規模,且為本縣製造業發展核心,因此未來配合本縣產業升級型態,應加強改善本市生產環境,並提昇本市為製造中心。除了發展工商業外,因本市位於台中市區外圍,對於都會型農業的發展極有幫助,應積極推動促進農業之升級,將一級產業向三級產業經營,以改善農民之收益。 除此之外,本市人口急遽增加,許多公共建設、公共設施及道路的開闢速度不及人口成長速度,造成人口過度集中,使土地之利用失去平衡,因此,未來在居民生活所需之基礎設施與設備應優先興建,以免本市之生活環境品質惡化,公所對本市應有整體發展之計畫與優先順序,確實引導人口發展使土地使用合理且有效率。而在交通方面更應加強,特別是生活圈道路的建設,方便本市之交通才可使產業、人口與土地合理發展,以健全本市住宅、工業、商業、文教、業務管理等多元化機能市鎮中心的角色。 為使大里市未來能夠健全發展,重大建設構想主由經濟、交通、土地使用、公共設施建設..等各方面加以考量,配合前述之發展方向,進一步研擬主要發展構想與計畫內容,分述如下: 一、促進工業升級及農業轉型 大里市與臺中市相鄰,在生活、工作、交通....活動,與臺中市相互影響,而使大里市發展迅速。未來在農業的發展應朝向都會型農業,而在工業上將以改善工業區環境為主,整體構想如下: (一)發展都會型農業,提高農民生產收益 1.落實農地利用綜合規劃 本市未來除了加強農地利用綜合規劃之落實,積極推動農地重劃、水利設施、生產設施及運銷加工設施之改善外,同時應強化農會及水利會等農民組織之功能,倡導以農會為中心的共同經營組織,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促進生產技術交流,促進農業規模經濟提高農民收入。 2.發展自耕型都會農園 短期內於緊鄰臺中市近郊之農地調整經營方式,透過農會尋找臺中市近郊地區,評選有意願農地或公有地(台糖土地)以農地承租方式,出租一小塊一小塊農地的方式,提供久居都市忙碌的上班族回歸鄉野生活,親自耕作享受田園之樂,調劑緊張的都市生活。 3.發展地方特產 根據本市自然環境條件、現有農產情況、選擇具有代表性之農產品,包括蕹菜、龍眼、酸菜等特產加以宣傳,並開發其加工品提高農產附加價值。 (二)加以整合大里市製造業,使製造業的發展能突破現況瓶頸,並提昇為製造中心 1.臺中縣工商業較發達的鄉鎮,包括大里市、太平鄉、烏日鄉…等,多是圍繞在臺中市,靠著臺中市的成長帶動了這些鄉鎮的發展。漸漸地這些鄉鎮與臺中市的發展以緊密結合。因此為促進臺中縣市產業升級,改善生產環境,並使產業資源有效分配,宜結合臺中市與這些鄉鎮的工業資源,形成一環狀工業帶,以達到聚集效益,使臺中縣市的工商業更加發達。因此短期內應加強整合、改善大里市現有工業區,以大里市為製造中心,太平鄉為副製造中心,與附近的鄉鎮結合,形成一製造工業帶,以生產臺中縣的明星工業,如:金屬製品製造、精密機械製造…等為主。而製造業中心的計畫內容,敘述如下: 以現有的產業發展為基礎,結合與製造有關的作業人員,以擔負區域性生產活動,包括工程師、維修工程師、品管人員、後勤管理人員,以及採購人員等。 聯繫經濟部工業局中小企業處及工研院等單位,研究促進台中縣產業升級的條件,積極給予廠商必要的技術與資訊援助。 提供相關設備及技術,作為區域內人員訓練使用。 2.大里市都市計畫區內工業區改善計畫 本市都市計畫區內工業區使用率僅達35.40%,發展情形不佳,應就工業區整體進行再開發,充分利用劃設工業區,有效阻止違章工廠林立,整體改善工作如下: 加強區內之基礎設施及區外之相關聯絡設施,完整規劃區內道路、水電供應設備、下水道系統及污水處理廠等。 引用「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以租稅及金融措施吸引廠商設廠。 (三)商業街再開發:冰品小吃街發展計畫 大里草湖曾經以芋仔冰名聞全省,在其全盛時期冰店不下三、四十家,但是都以草湖做號召後,最後僅存三、四家,因此對於此一原本是大里草湖的特色,宜加以規劃使其能長存不衰。 二、配備與建設未來都市生活所需之必要公共設施與公用設備 (一)配合全省性管線地下化計畫,於新發展地區或進行道路建設同時預留共同管溝,以利未來地下化工程進行。 (二)儘速完成都市雨(污)水下水道系統規劃,並逐年加以建設,以改善市內雨水及家庭污水、工業廢水之排水系統。 (三)開發本市兒童遊戲場及公園預定地,並於短期內設置一處青少年體能公園,內部配置童軍露營區、林野青少年活動區等設施,中長期於原軍用靶場設置自然公園,並在目前正在使用之垃圾掩埋場封閉後整理成一處環保公園,教育民眾資源回收的觀念。 (四)興建一座綜合體育館及藝文活動中心,提供本市居民休閒運動場所及提供中部區域民眾欣賞藝術活動之場地。 (五)整治全市地方排水及雨水下水道系統。 (六)早日完成大里溪整治計畫,並於兩岸規劃成河濱公園。 三、促進都市土地有效率之發展及非都市土地之合理利用 (一)訂定分期分區發展策略及計畫並加以執行。 (二)重新整體開發都市計畫工業區 (三)加強市內之公共設施與道路系統之興闢,以疏散人口。 (四)都市土地之擴大應特別注重農業區的保存與維持,特別是屬於優良農地,應加以審慎評估。 四、配合臺中生活圈道路系統計畫,改善聯外交通與市區道路,並加強道路服務品質 (一)大里市近年來受到臺中市都市發展擴大之影響,工商業急遽發展,人口增加快速,已成為一新興都會區,加以本市為台中生活圈與南投生活圈之交通樞紐,因此聯外交通非常頻繁,尤以溪北地區通往臺中市的路段為最。因此本市未來聯外交通系統的建立,應朝向與臺中生活圈交通系統之整合,開闢生活圈三號、四號道路及中投公路,以紓解本市過多的交通流量。在內部聯絡道路改善方面,由於本市受到大里溪之影響,溪北與溪南發展並不均衡,因此未來宜儘速開闢溪南地區都市計畫內道路,以利溪南地區之發展。 (二)都市計畫內道路改善,宜優先參照「臺中縣整體運輸系統改善規劃報告」及「臺中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依序進行道路建設工程。 (三)加強重要瓶頸路段改善 本市交通瓶頸路段主要為聯外道路進入市區,與市區道路相交產生交通衝突點之處,主要以中興路沿線為主,因此,短期內應加強改善這些路段之工程標誌、標線、號誌等;於車流過於複雜、衝突之處,應研擬採立體交叉工程處理的可行性,以根本解決交通瓶頸問題。 (四)闢建停車場設施 本市之停車需求主要來自中興路沿線,尤其是中興路上之市區主要商業區,日間停車輛需求量甚大,應儘速於鄰近路段規劃路邊停車位,並加速都市計畫停車場用地的取得以利興建。 目前都市計畫中已劃設兩處停車場,共約可提供110個停車位,但離實際停車需求仍有一段距離,因此,建議併同鄰近之市場用地,作多目標使用之立體停車場,此外以長期的考量,於學校操場亦可規劃多目標使用之地下停車場。 計畫中期建議興建兩處停車場:停(四)、停(五)停車場,及崇光國小地下停車場新闢。 表十三大里市交通改善建設表 表十四大里市停車設施改善建設表 五、提升義務教育品質及改善中等教育環境,並提供運動設施 (一)應用國民小學及各區活動中心現有的硬體設施,增設公立幼稚園及托兒所,提供一般中低收入戶子女的需求。 (二)依據學校定期評鑑的結果分期改善各國中小的教學設備。 (三)持續加強改善各校的各類軟硬體設施,減少明星學校的問題;並因應未來人口的趨勢及教育發展的目標增設五所國小及三所國中,其中可由民間參予興辦以減少政府財政上的支出。 (四)因應未來大里市的發展及十二年國教的實施,擬於短期(86~89年)增設一所高中。 (五)增設中、大型體育場、體育館,提供居民休閒運動使用。 六、整合社會資源,建構完善之綜合福利服務網 (一)加速健全社會福利資源 1.落實地方服務理念,在構想上鼓勵本市規劃綜合福利館,藉由提供完善的福利設施,全面落實本市之福利政策。規劃內容上,配合本市居民之福利需求,提供親子遊戲室、青少年體能室、婦女教室、老人休閒室、小型圖書室..等設備,並辦理輔導及各項諮詢轉介服務,以全面提昇福利品質。可藉由於本市目前正新建中的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加以充實內部各項軟體及加強設備設施,提供本市居民使用。 2.長期構想希望建立以社區為主的福利服務體系,鼓勵各社區籌設社區化小型福利園,提供福利專線、轉介諮詢及輔導服務等,以便及早發現社區居民問題,提供社會資源適時予以協助。短期內配合都市計畫通盤檢討,規定各社區應設置一處面積在0.2公頃以上的社區福利園。此外,訂定獎勵辦法鼓勵民間機構興辦日間托老及殘障者日間托育服務。 (二)因應社會高齡化之人口趨勢,加強老人福利措施 1.為保障老年人生活,建請中央加速建立國民養老金保險制度。 2.鼓勵家庭奉養,全面推廣老人住宅服務、居家護理及日間托老服務。 3.充實現有村里長壽俱樂部的文康、休閒設備。 4.加速興建老人活動中心,提供多元化的設備,如休閒室、文康室、小型工作室、槌球運動區..等,並可定期由市公所辦理休閒活動及社會教育課程。 5.籌設都市型老人自費安養中心,透過完善的安養設備及專業的養護人員,期能給予臺中生活圈老人一處舒適的安養環境,並協調鄰近醫院,配合給予定期的醫療服務,解決老人就醫的困擾。此外,可由市公所出資合建老人休閒館,開放予本市老人休閒、文康活動之用。 (三)加強本市各社區活動中心之服務功能,如定期舉辦展覽、座談會、設置小型圖書閱覽室及自修室等。此外,宣導各社區發展協會,推行社區兒童、青少年課業輔導活動,藉以解決兒童、青少年課業問題,並抑止補習風氣的盛行。 (四)改善喪葬設施,減輕其對都市之負面影響,分期推動仁化公墓公園化工程,進行全面規劃,興建管理中心,小型停車場,美化、綠化公墓空地,做好排水設施,並統一葬地規格,以公園化達成實用與休憩為原則。並興建納骨堂,並加強火葬觀念之宣導。長期則對於已辦理公墓公園化之墓地,應考慮仿照先進國家方式委託財團法人代為收費管理及編列公墓管理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方式以達到以墓養墓,繼續改善其他公墓之目的。 七、提昇衛生保健及醫療服務品質,確保民眾身心健康 (一)根據建立全國醫療網計畫強化本市衛生所功能,以提供保健、防疫、醫政、藥政、食品衛生、營養衛生為主;並加強以社區為導向提供民眾連續性、整體性及綜合性的基層保健醫療服務。 (二)由於本市勞工數量較多,為加強防治職業病,短期內由縣府輔導基層醫療單位及衛生所門診開辦職業病篩檢及勞工一般體格及健康檢查;若發現職業病例,協助轉介至職業病特別門診醫院做進一步診治。 (三)為因應高齡化社會之來臨,應逐年加強辦理老人居家照護服務,並建立社區老人醫療服務網路,加強老人醫療服務。 (四)加強輔導成立社區藥局,建立醫藥分工之合理醫療執業型態,以提昇醫療服務品質。 八、加強環境保育,維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 (一)垃圾分類、減量及資源回收計畫 1.推動全市國中、小學辦理資源回收垃圾減量運動,及辦理環保教師研習營暨小局長研習會,加強小學教師環保知識及環保意識。並辦理績優環保教師、學校之表揚,以鼓勵繼續推動環保教育工作。 2.擴大實施資源回收日之村里,朝向全面推動回收資源垃圾。 3.因應垃圾資源回收廠(焚化爐)的啟用,積極推行垃圾分類工作。 4.設置「資源垃圾分類廠」,處理本市及鄰近鄉鎮回收之資源垃圾。 (二)於計畫長期完成新的標準垃圾衛生掩埋場之規劃興建。 (三)土壤污染調查計畫 針對大里市境內受鉻、銅、鎳、鉛、鋅污染之農地進行更仔細之調查檢測,並研擬改善計畫。 (四)環境綠美化計畫 配合大里溪河濱公園的開發,加強沿岸美綠化工作,提升環境品質。 (五)於大里溪河濱公園中,設置河川生態保育及水源保護解說牌系統,以資進行戶外環保教育。 九、因應人口成長需要,增加本市住宅之供給量 (一)配合本市人口之成長及住宅需求分析,進行國民住宅興建計畫 計畫於短期興建番子寮 段健仁小段國宅興建計畫(二人三地號等三筆,面積5.8324公頃,屬特定農業區特定目的事業用地,位於陸軍第四訓練中心西側):本宗土地為健仁國宅用地,目前已開闢第一期,建議陸續開發二、三國宅興建計畫。 (二)依照公共設施多目標使用原則,增加住宅的興建。 先行選擇住宅需求較迫切的地區的待開發市場用地中,選擇適宜者做初期評估,按都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原則,地下室興建停車場,一、二樓則規劃為超級市場、商店..等使用,三樓以上樓層則規劃為住宅,未來除將住宅賣斷方式外,建議考慮以售屋不售地或出租的方式交叉經營。 (三)軍眷村改建計畫 於現有市內之各眷村分期推動其改建計畫,以國有土地之眷村為優先改建,預計長期對番子寮 段銀聯一村與大里段光武新村進行改建,以提升原眷戶之居住品質與增加國民住宅之供給。 (四)都市型「原住民社區」興建計畫 鼓勵居住本市的原住民向民政局登記申請興建原住民住宅,並由民政局委託規劃「原住民住宅興建計畫」,確定興建的時程、數量及原住民住宅的社區準則,以彈性出租或出售的方式進行,作為以後實施都市地區原住民住宅興建計畫之依據。 第八節實施方案 縣市綜合發展計畫涉及政府各部門的活動,是個整體性、綜合性、前瞻性與長期性的計畫;然計畫的真正意涵係一連續不斷的推動過程,因此本計畫即使在規劃過程中付出許多能力、時間和經費,最後形成公共政策,並核定生效,但卻不可將之視為計畫的完成或結束,其實是計畫付諸行動的開始。 由於良好的計畫貴在可行,因此一個計畫需透過一套實施方案予以執行。本實施方案係依計畫目標、發展課題及對策構想所擬定之具體實施計畫;故本章前述計畫分析與內容是綜合發展計畫之政策藍圖根幹,而本節實施方案則是本計畫之行動計畫。 台中縣綜合發展計畫經由兩年來不斷的訪問調查、分析研究與協商討論,已建塑台中縣未來的發展方向與縣府施政的架構藍圖。本實施方案乃在此架構指導下,綜合(一)鄉鎮公所與縣府各局室自擬的方案;(二)協助規劃單位(成大都研所)長期分析研究的擬議;(三)中央、省正執行、將執行的計畫方案,及(四)透過多次中央、省、縣部門協調會暨綜合協調會所得的初步共識等予以擬定,故本節各實施方案實係各有關主管單位、學者專家與地方基層共同合作之成果。 本台中縣綜合發展計畫在正式獲備查生效後,縣府各局(科、室)、鄉鎮市公所各課(股)單位,應在此共識下,依實施方案優先等級及各自權責編列預算努力推動;其牽涉需上級補助或協助者,則依照七十八年行政院備查,內政部頒布之「縣市綜合發展計畫實施要點」第十六條規定,循正常行政程序申請補助或協助,以落實計畫之執行。 表十五大里市實施方案一覽表 大里杙老街重建史 編輯部 大約在270幾年前,祖先從唐山過台灣,當時商船移民由鹿仔港、王功靠岸,一路順沿溪河經過大肚溪,河運而至,來到大里杙開墾,當時大里杙街尾,有小帆船及竹筏駛入大里杙街尾停泊,黃竹坑、頭汴坑上游的山產、水果,順著草湖溪、頭汴溪由竹筏運至匯集於大里杙,由於溪水湍急,必須繫緊舟筏,故才安裝「木樁」(杙),讓竹筏停泊,此即大里杙之由來。 當年大里杙老街,商業林立,筏運、漁船、油坊、染莊、銀樓、販仔間(戲院),各式商店林立於老街,繁榮於一時,號稱台灣第六大街市之一,六大:(一府、二鹿、三艋舺、四諸羅、五竹塹、六大里杙)。大里杙老街名勝古蹟,人才輩出,短短三百公尺老街上,就鑿有十口水井,水質清澈,大里媽祖廟,廟埕廣場攤販聚集,相傳林爽文與天地會兄弟常於此練武、聚會,每年農曆三月初一開始,媽祖繞境十八庄,媽祖所到之處,鑼鼓喧天,演戲酬神,並有各類民俗技藝活動,傍晚時分媽祖神轎駐進廣場或廟宇,村民備牲禮祭拜,而親朋好友互相邀宴,聯絡感情,各地食客大量湧入,當年乞丐連趕十八庄頭,沿門乞討,光復後逐漸絕跡。 大里杙更有五棵鮮為人知的奇特榕樹,每一棵都有它的淵源,分佈在四週景點,分別是老街尾端裡一棵「倒裁榕樹」,七將軍廟一棵「金包銀榕樹」,市公所前鹹菜巷口邊,一棵「鬍鬚榕樹」,市農會旁林文欽(允卿),進士墓埤,一棵「地龍榕樹」,最後一棵在夜市旁「半身榕樹」,故名思義,都有它特殊的典故,「半身榕樹」曾經文建會已經用拓模方式存檔保留。 隨著社會環境變遷,今福興宮 前大里老街盡頭一棵「倒裁榕樹」,即是昔日內河航路碼頭之故址,有隘門,由此而下,地勢漸低,延伸到大里國中,今日樓房、別墅林立,乃昔日舟筏來往之河道,經過八七水災,洪水衝擊、翻滾水位退後,清代繫舟筏之木樁一露出水面,災後,國軍部隊修護大里溪堤防,河流改道,形成河床新生地,今日已成熱鬧之社區,又經歷921大地震,老街舊式建築,嚴重遭到震倒、拆除,大里市簡肇棟市長,非常重視社區總體營造,努力奔波結合地方人文,民俗技匠,產業開發,也大力推廣鄉土教學,大里杙老街文化工作室,負責人:林永達先生,在89年11月起提供老街家舉辦一項「漢語文研習班」邀請專家林紹良講師授課,另一項大里杙土產「鹹菜」,早期大里杙農田種植鹹菜出名,配合大里文化節活動,由主人莊福三、莊鴻斌、吳甘等人士提供三兄鹹菜桶,由市公所負責修護完成,定於今年十月七日起文化節展現舊有的風貌,也會在老街尾端大榕樹邊,由林永達先生負責臨摹、佈置當年的竹筏和木樁(杙),當年船泊停靠的景觀,維護當地文化古蹟,是需要您的一份情心與關懷,將僅存的文化遺跡能讓後代子孫綿源不絕,也讓大里杙能聲名遠播,恢復往日繁華的風貌。(林永達口述) |
|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