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適宜秋季吃的食物大全
2014/10/17 14:51:44瀏覽127|回應0|推薦0

立秋過后,各種瓜果蔬菜紛紛上市。其中一些可謂秋季當家菜,個個有自己的營養絕活,建議大家適當多吃。

  蓮藕,維生素B1冠軍。無論做湯、清炒還是涼拌,蓮藕都是秋季養生食譜上大受歡迎的食材。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有助于緩解疲勞、促進新陳代謝和消化,還有美膚的作用。此外,蓮藕還含有維生素C、鈣、鐵等無機鹽,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類物質。從中醫角度來講,生藕性寒,有清熱除煩的效果,煮熟后由涼變溫,能養胃滋陰、健脾益氣養血,尤其適合老幼婦孺、高熱病人、高血壓、食欲不振、缺鐵性貧血者食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鮮藕性偏涼,生吃較難消化,脾虛胃寒、易腹瀉的人,最好煮熟了吃。

  蘑菇,補鉀冠軍。被冠以“山珍”美譽的蘑菇礦物質含量非常豐富,尤其富含鉀。我們通常所說的“補鉀明星”香蕉,鉀含量為256毫克/100克,而常見菇類中鉀的含量分別是:口蘑(白蘑)1655毫克/100克、蘑菇(鮮蘑)312毫克/100克、雙孢蘑菇307毫克/100克,遠超出了香蕉。鉀可預防中風,并協助肌肉正常收縮,還有降低血壓的作用。此外,蘑菇中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更難能可貴的是,蘑菇的口感嫩滑細膩,不像別的高纖維食物那么令人難以下咽。蘑菇吃法多樣,比如炒、做湯和做餡等。

  小白菜,補鈣冠軍。小白菜又叫青菜、雞毛菜,是蔬菜中含礦物質較豐富的一種,尤其鈣元素,高達90毫克/100克,比大白菜高出近一倍。小白菜中還含有大量有助于鈣吸收的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K。另外,小白菜富含維生素B1、B6、泛酸等,具有緩解精神緊張的功能,多吃有助于保持平靜的心態。需要指出的是,小白菜不可以生吃,用它制作菜肴時,炒、熬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營養流失。

  西蘭花,胡蘿卜素冠軍。作為公認的明星蔬菜,其營養成分不僅含量高,而且十分全面,尤其胡蘿卜素含量更是遙遙領先,每100克中高達7210微克。胡蘿卜素進入體內不但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護眼明目,還具有抗氧化作用,對預防心血管疾病、腫瘤,以及延緩衰老和防癌都有重要意義。此外,西蘭花中鈣、磷、鐵、鉀、鋅、錳等含量都很豐富,比同屬于十字花科的白菜花高出很多。而且,其維生素C含量高出番茄近3倍。研究表明,將西蘭花隔水蒸5分鐘后拌著吃,抗癌效果最好。

  菠菜,葉酸冠軍。除了我們熟知的鎂、鐵、鋅等礦物質外,菠菜中還含有豐富的葉酸,葉酸最重要的功能是制造紅血球和白血球,增強免疫力。并且,它也是預防寶寶出生缺陷的一種重要營養素。菠菜還是葉黃素的最佳來源之一,而葉黃素對于預防眼睛衰老導致的“視網膜黃斑變性”十分有效。由于葉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對熱、光線均不穩定,因此菠菜最好現買現吃,貯存的時間盡量別超過2天。而且,要用蒸、旺火快炒、少量水煮等方式來烹制,避免烹煮過久、過爛,損失營養

  秋季健康飲食注意要點

  1.飲食不要過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于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卜、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因為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3.進補不能亂補

  秋天是適合進補的季節,但是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4.飲食要適量,不要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俗話叫“長秋膘”,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秋季適宜食物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大米、小米、玉米、蕎麥、大麥、小麥、糯米、糙米、高粱、豆腐、豆漿、扁豆等。

  2.肉蛋奶的選擇:羊肉、牛肉、鴨肉、魚類、豬腰子、豬肺、鱉肉、烏骨雞、鮑魚、鱔魚、蛋類、奶類等。

  3.蔬菜的選擇:豆芽、菜花、菠菜、胡蘿卜、茄子、蓮藕、甘薯、馬鈴薯、山藥、芋艿、芹菜、小白菜、萵筍、洋白菜、南瓜、菱角、百合、香菇等。

  4.水果的選擇:橘、柚、葡萄、柿子、梨、蘋果、棗、香蕉、山楂、草莓等。

  5.其它:栗子、胡桃、花生、芝麻、蜂蜜、枸杞子、白木耳、田螺等。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xycxy&aid=1824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