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兒童的眼中看世界~
2007/08/17 09:57:33瀏覽271|回應0|推薦5

演講主題:(1)國際兒童影展

                 (2)從台灣兒童影展出發擴展世界

 

心得與感想:

 

    聽完這場演講,有那麼一種五味雜陳的複雜感受,如同剛開始品嚐了一塊可口的草莓蛋糕(strawberry cake),接下來所啜飲的卻是一杯成人口味的曼特寧咖啡。從放映一部純真可人的兒童紀錄片,緩緩放置於台灣的兒童媒體環境脈絡,給了我們另一種思考的角度與反思。

 

    其中令我印象較深刻有下列幾項。

1)兒童的角度與觀點

 

     這部紀錄片所敘述的是一群天真無邪的小孩子(小天使),從他們的角度來記錄他們所謂的『醫院』是個什麼樣的世界。醫院是一個特別的場域與機構,在這座『白色巨塔』中每天反覆操演著生與死,經歷著人生的悲歡離合,身體所承受的痛楚對於識事未深的小孩子是種沈重的負荷,如何在醫院中營造出彷如家中的溫馨忘卻病痛,醫院中醫護人員與氣氛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這部紀錄片特別的地方是在於體裁的選擇,從小孩子的觀點出發,不管從拍攝角度或是鏡頭呈現,我們所看到的是純粹乾淨的天使耳語,沒有大人世界的狹隘視野與睥睨,看不到高不可攀的巨塔、可愛的兒童病院中,有的是溫馨、同理心的依偎,雖然對於病痛與大人的所謂世界,可愛的小天使們並不瞭解,但是透過她們的陳述,我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醫院­----彷彿天堂!

 

2)世界各國對於兒童影展的重視

 

    從李小姐演講中,可得知目前歐美各國對於兒童影展的重視,廣設媒體素養課程、影展交流、分級分年齡設置,都是值得我們台灣借鏡與省思的。台灣理應是全世界媒體最為蓬勃的國家,然而受困於政策與文化意識型態,我們的兒童所接觸的是多是商業化媒體的惡質競爭,耳犢目染著腥羶色淺碟文化,型塑著下一代主人翁的童年記憶。

 

    我們沒有自己的電影、卻有著第一流的代工動畫。我們的兒童會看手中遙控器多達一百個頻道,卻不懂的如何拍攝與紀錄自己的生命與成長過程。當我們的媒體與政府還為教改問題紛紛擾擾之時,為著何謂母語、歷史編改各持己見時,可曾認真思索兒童真正的想法,教導他們如何善用自己身邊的工具記錄影像、紀錄歷史。

 

    為何世界各國能做到的,台灣卻做不到?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3)西方主流價值觀

 

     去年辭世的文化研究巨擘薩依德(E.Said )在其一生的論述觀點建立於『東方主義』,東方主義的核心價值主要架構於西方(先進國家)如何看待東方(落後、第三世界)。從李小姐的演講中,也可發現世界各國重要影展中往往脫離不了這種傳統價值思維。只有越亦凸顯悲憐、落後、引發熱淚的才能受到西方國際影展的重視,這種彰顯不是肯定與支持,探究背後的動機無形中隱藏著不可一世、唯我獨尊的老大哥(big brother)心態,在成人的國際影展免不了的政治權利糾葛,在最單純的兒童影展中仍是可嗅出端倪,是幸或不幸?

 

總結:

 

   柏拉圖說,人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死亡!按照字面邏輯,或許沒錯,但是人生這條路價值計算不是活了幾年,而是端看於如何在人生旅程中成長、茁壯、經營與體驗。現在的我,應該可以達到一個制中點了,回顧過往的童年,一路走來有辛酸但有更多的歡樂,許多兒時回憶仍歷歷在心,童年的我或許沒有過多的媒體充斥,但是我擁有著小甜甜、小英故事的集體記憶,使我懂得幻想、激發創意靈感。

 

   但是現在呢?有時看著親戚家的小孩,他們所能擁有的物質生活遠勝於我,擁有無數個頻道、網路、電玩。但是他們真的快樂嗎?有時候我真的不懂?或許他們過渡的早熟、過渡的養尊處優,已經不懂的何謂珍惜?更遑論如何記憶與記錄了?我們的兒童經由媒體的多重教育化,他們從出生跳躍至另一個半成人的社會,失去了原屬於兒童天真的笑容、無邪的耳語。我們還剩下了什麼呢?媒體是一個好幫手或是劊子手呢?

 

    如同我之前的開場白,這場演講對我而言,既甜膩又苦澀,這是一場很棒的演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問題讓我們去思考一個值得用一生追尋的答案!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utemihi&aid=116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