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沒有門檻的幸福 ---楊士毅 ( 大塊出版社)
2024/07/12 14:33:25瀏覽181|回應0|推薦23

楊士毅是誰 ? 剪紙很厲害 的那個。可以 搞出 75 公尺剪紙帷幕--「有閒來坐」,朋友喊他「阿貴」,是導演、也是編劇,曾以《爸爸的手指頭》入圍2007年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也拿下勞工電影金像獎短片第一名。可作家可貴的,極盡困頓貧窮吃盡苦頭的童年幾乎擊倒他,但他活過來了,而且大放異彩。
閱讀 藝術家楊士毅 < 沒有門檻的幸福 >與自己對話溝通到深處, 從不放棄,然後釐清方向,鼓舞自己,作者今天的勇氣與成功絕非偶然。
大塊出版社出版社社長郝明義 一而再,再而三,不只三次 ( 實際上 是七次) 親自拜訪,比三顧茅廬還多了四次,感動了忙碌不堪的楊士毅,終於騰出時間,每天晚上盡可能七點到十一點坐下來謄寫自己的故事。
有些對話有些自我剖白,更有些自我安頓是那麼真摯動人。這故事值得你坐下來細細賞讀 ( 上述 作者是 小荷 )
-----
教養暢銷作家蔡穎卿說,「看著光明就能走向光明,看著黑暗會走向黑暗」。剪紙藝術家楊士毅的勵志散文《沒有門檻的幸福》自述從童年貧窮逆境走到功成名就,就像心理學教授喬丹.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教讀者境由心轉,克服萬難。對他而言,自救不是權利,是義務。
從小住在雲林由阿嬤照顧,六歲父母接回台北。爸爸不工作愛賭,靠媽媽受僱理髮不夠養家,他從國小到高職,都跟弟弟睡在媽媽上班的理髮廳小閣樓,天天被打:地上有頭髮沒掃就打,水桶有毛巾沒洗也揍,擋到路也揍。被打得畏縮,總是一臉驚恐,大人罵他「顧人怨」又「鎮地」(tìn-tè)。從小自覺站哪都很多餘,自問:「我是出生來被打的嗎?我應該被放在這個世界的什麼地方,我才不會那麼『鎮地』,才不會去擋到別人的路?」
理髮廳開賭局,廚房飯廳塞滿十幾人。賭客煙霧繚繞,吸菸、吸毒、打殺。媽媽告訴他:「你看著這裡,想想自己的未來要走到這世界的什麼地方?」
從小看爸媽為錢吵架,國中拿學費單回家都怕。爸爸從年輕就一直賭,六合彩、撲克、麻將。媽媽不給錢,就挨打。爸爸轉頭跟親友借,借不到、借高利貸繼續賭。負債不斷增加,媽媽負擔一直加重,他從小覺悟長大要扛。大學落榜,媽媽帶他改名改運。崑山科大至台藝大研究所八年間,攝影、劇本、版畫、廣告、電影獲近百獎項,累積四百萬獎金。就業後有一陣子平均月繳十萬還債,沒錢就算借錢也要寄回家。
別人享受青春,他為債所逼,自問:為什麼同學顧好自己就可以?人生不公平。
不平衡解決不了問題,他怕最後壓垮他的不是債,是負面心態。遂轉念:公不公平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公平也要讓自己過得好。爸爸雖愛賭但很疼他,媽媽雖嚴厲,卻無怨無悔撐起這個家。跟身邊的人總是愛恨並存,阿嬤過世,他才發現,愛要及時。等爸爸死了再恨都不遲。
爸爸抽菸超過五十年,肺纖維化,呼吸困難。每次感冒都可能進加護病房,不戒菸就餘命兩三年。爸爸不但不戒菸,照樣通宵打麻將,要媽媽買小台氧氣機讓他背著去打牌。他見狀大罵,要爸爸改。
爸爸出門後,媽媽說:「楊士毅,我知道你生氣,但你爸爸這輩子從年輕賭到老,要改變已經不可能了。他也沒剩多少時間,就不要再逼他了。」媽媽看他比較冷靜又說:「更何況你爸身體機能幾乎壞光光,他已經很厭世沒什麼生存的意志了。只有打麻將時他才願意下床或出門,我們就不要再剝奪他唯一生存的意志了。」
他瞬間泛淚,看到媽媽對人真正的關心。
他常自覺不如人,沒希望,不行動,最後什麼都沒有。冷靜後發現,這也是「心想事成」。他告訴自己:楊士毅,為什麼不集中火力去想真心渴望的事情呢?越沒資源,越不能浪費能力。「所以我選擇相信有希望,如果看不到希望,我就去創造希望。」
每逢逆境,他心理建設自我喊話,總先喊自己的名字,說是喚回清醒、正向思考。我以為那是他內建的媽媽聲音,因為書中引述她勸誡他,也先喊「楊士毅」。
旁人看,「媽媽對人真正的關心」是為爸爸想,有沒有為兒子想?但只要媽媽一開口先同理他,喊「楊士毅,我知道你生氣」,他就滿足了,什麼都不需要。
研究所畢製短片《爸爸的手指頭》,小男孩講述家暴賭徒爸爸的指尖少一截,他幻想爸爸手指頭的靈魂先到某處,等爸爸全部的靈魂去會合。多年後,爸爸做水泥工,跌落鷹架住院。男孩成年了,探病想起沒牽過爸爸的手,該趁靈魂會合前,再牽爸爸的手。
此片拿下一百萬輔導金,入圍金馬獎、台北電影節、東京影展、柏林短片影展。但他反省,爸爸就在家,要牽手不用砸大錢拍片。他說:幸福沒有門檻,門檻是自己複雜的腦袋。書名《沒有門檻的幸福》,原來是這個意思。
他習慣寫日記自剖情緒,反省:如果他「牽爸爸的手」只是嘴巴一直說,卻遲遲沒行動,那就要停下來看看自己是否真心。不是真心就不用表現得很在意,或把事情變難,用自己努力的樣子來掩飾逃避,不如誠實以對──電影其實比牽爸爸的手重要,然後專心拍電影。不要利用爸爸把拍電影這件事情講得很了不起,一演戲就要擔心被拆穿,搞得自己疲累,別人也防備,不值得。「對自己誠實,是為了找到內心真實的方向,才不會在不對的地方浪費資源,而是集中火力早點抵達渴望的未來。」
書中省思精闢。拍《爸爸的手指頭》參賽橫掃千軍,就因為拍出了人人都想要的和解,隱藏了現實上做不到,幸福有門檻。短片會催淚,只因忘了痛。觀眾若把自己被父親橫徵暴斂的痛,當成渴望父愛而不得的痛,受到短片祝福,滿懷希望,回頭爭取父親認可和解,那麼可能會再度付出代價。作者說的愛要及時,不是不恨,是務實求生,選擇與恨保持距離,擱置不議。但作者自我批判「利用爸爸把拍電影這件事情講得很了不起」,視野高度立刻再上一層樓。
又如應徵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畫,林懷民老師面試:「你看起來很膽小很依賴,一個人出國會不會害怕,會不會哭!」
「會。」
「這麼害怕,幹嘛還要去?」
他說:「老師,就是因為害怕我才要去,我不希望每當自己要做什麼時,想到的都是擔心顧慮跟害怕。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我更不想一輩子被恐懼掌控。唯有到害怕的地方,在恐懼的處境中,我才有機會學習不害怕。」
太厲害。別說流浪者計畫獎助了,當選議員立委縣市長分分鐘的事。這演說天王、廣告聖手、超級業務的辯才,像鞭子一捲、打熄一排燭焰般精準。一鞭就把負債逆轉為資產,有誰聽了不選他。不管他要什麼,通通包起來自動給他。我本來不懂,他剛出社會時要還父債,那七年教書鐘點費一兩萬,要兼做哪一行才能平均月入十萬以上。看完無庸置疑,無論他做哪一行,就算賣空氣也能說個好故事月入十萬以上。
看到剪花娘子庫淑蘭的民俗剪紙,他自慚作品黑暗苦悶,羨慕她作品光明喜悅,以為是她過太好。然後發現她在陝西四歲訂親,十幾歲能生育就嫁人,生了十三個小孩,常被打罵家暴。她最有資格放棄自己,為什麼作品充滿喜悅?他渴望這麼喜悅的生命狀態,所以投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畫,獲選,去陝西找大娘學剪紙。
我以為楊士毅不用千里迢迢去陝西。庫淑蘭也在他家,就是他媽媽。
流浪者計畫初次一個人出國,媽媽看到「流浪」以為荒郊野外,機場送行掉淚。他道歉,媽媽說:「煩惱是我的事,跟你沒關係,你要走的路就繼續走,我要哭你不要管。」哭著揮手催他上飛機。
設計台北燈節作品〈家〉時,楊士毅向大眾徵求「家裡給你最感動的一句話」,獲數百封投稿,選了二十句,放在剪紙中:「我們什麼都不會,但我們會陪著你。」「你們長大了,我們可以放心地老了。」「往前走,在我們倒下去之前不要回頭。」
媽媽平時堅強樂觀。外婆年前過世,媽媽只擔心外婆走不好,幾乎沒看媽媽掉淚。媽媽來燈節看他作品,卻哭了,指著「娘家還在」四個字說:「阿嬤走了,媽媽沒有娘家了,娘家沒有了。」靠在他肩上嚎啕大哭五分鐘。最後,他說:「媽媽,阿嬤無佇耶,換阮共汝惜,換阮共汝疼。」自問怎麼做到像外婆對媽媽的疼愛?這才明白什麼是「承擔」。
回看作者選出這二十句,正是他媽媽一貫犧牲忍讓、成全爸爸的受苦美學。燈節來稿寫父母要兒女「往前走,在我們倒下去之前不要回頭」,等於媽媽說「你要走的路就繼續走,我要哭你不要管」。若不說是徵稿,我還以為全是作者自己寫的。
但讀者一看到父母說「我們倒下去」,已經先哭了。父母表面說「不要回頭」,但兒女都知道是反話,這句話是把父母刻進心裡,怎能不回頭奔赴。
生命如一碗苦藥時,只要沾到一粒砂糖晶,就覺出十分甜。正是苦難,使母子親密依存共生,若拋下母親,便兩人都活不下去。本書以苦襯甜,負債就逆轉為資產,逆境無處不甘。
楊士毅的剪紙藝術,總是大紅喜氣。然而再順遂的人也不會只有大紅大暖,作者奔赴大紅,也是為加碼對抗宿命的藍調底色,為求生而逆反。超級正向思考,是滅頂者賴以生還的絕世泳技,旁人可學不可及。
報導 :盧郁佳
基隆人。曾任《自由時報》主編、台北之音電台主持人、《Premiere首映》雜誌總編輯、《明日報》主編、《蘋果日報》主編、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現全職寫作。曾獲《聯合報》等文學獎,著有長篇小說《愛比死更冷》;圖文書《帽田雪人》;散文《吃喝玩樂最善良》,亦參與《字母會 I 無人稱》小說創作。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undiff&aid=18080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