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行佛法切莫忽略心地法門
2015/05/01 22:27:00瀏覽3547|回應0|推薦14

您好!我是清淨虛空

  記得去年2014年7月的時候,〈演博居士曾經指點末學:心定,凡事自然平常心看待,不會隨境起伏,大德常觀己心,自會有所得。

  當時末學無法理解什麼是常觀己心,那到底是什麼東西?Fox什麼

  一直到參加法鼓山的禪訓班學習之後,才能真正的體會心地法門的重要,末學在此只是整理心地法門的概念還有重要性,實際上還是要去參加法鼓山的禪修相關課程。

  法鼓山的禪修課程有階段性的學習方法,稱為禪修學習地圖,這讓我們很容易掌握重點並知道自己的學習狀況與定位,而初級禪訓班以及中級1禪訓在真言法門任何階段都可參加不過我們要先了解,參加法鼓山的課程不是去修行,是去學習修行的方法,之後落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一、心地法門的內容與實踐

  以下分享〈聖嚴法師對於心地法門的開示:

淨土—心地法門的實踐

  我正在傳授的禪法,稱為心地法門,它的依據,是梵文漢譯的《般若經》及《維摩經》所說:眾生(人)的內心清淨,眾生的行為即清淨;眾生的心、語、身三種行為清淨,眾生即見其所處的環境清淨、世界清淨。

  此所謂清淨,就時間而言,有短有長,就空間而言,有小有大。所以,不論你是凡夫或聖者,都有機會從這種心地法門獲得利益。你能或於一念間清淨、或於一分鐘清淨、或於一刻鐘清淨、或於一小時清淨,都能享受到心地清淨及體驗到世界清淨的快樂。如果你一人的心地清淨,會影響多人的心地清淨,進一步,你所處身的環境也就變成清淨。如此一來,不論你在何處,只要保持心地清淨的體驗工夫,隨著你的所到之處,他人必也能分享到你幾分清淨心的平安與快樂。

  因此,我依據這樣的信心,在世界各地推行著一項稱為「人間淨土」的運動,因為只要人的心地有一念清淨,此人便是為這世界建設人間淨土的菩薩。

  智慧心,就是清淨心,以上介紹的心地法門,雖是佛法之中的最上乘法,但它卻不是那麼地高不可攀,事實上是遇高即高、遇低即低的法門,乃是可深可淺,能夠適合所有人的法門。不論是誰,都能使用,都會得益。

(以上節錄於一九九八年四月寫於台北農禪寺,「文殊菩薩智慧法門──漢藏佛教世紀大對談」前夕)

修行的基本觀念,就是全心全意的投入

  一般人對修行的認知、想像,大概只停留在打坐、念經、拜佛、閉關、打禪七等行門的修持,這其實只說對了一半。佛法講的修行是要修正和調整我們身、口、意三種行為。也就是說把我們身體的、語言的、心理的三種行為,修改一下、修正一下,這就是修行。

  修行最要緊的就是隨時隨地保持念頭的清淨,不要存有壞念頭,也不要做壞事、說壞話。它有兩個路徑,一個是修慧,一個是修福。自己煩惱的減少或消解,叫做修慧。誦經、拜佛、懺悔、打坐、拜懺等方法,都可以用來反省自己、改善自己內在的觀念和習氣,以及內在的煩惱,幫助我們增長智慧。

  修慧的同時還要修福,就是多幫助其他眾生,其他的眾生是誰呢?就是跟我們在一起生活、工作,跟我們共處在一個大環境之中的人。但是該如何幫助他們呢?用頭腦、體能、時間、財力都可以,幫助人就是一種修行,修的是福報、功德,這種功德可以幫助很多人從貧病苦難之中得到平安、得到快樂、得到幸福。

(以上節錄於《工作好修行:聖嚴法師的38則職場智慧》)

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由此可知,正信的佛教徒不要往外看而要往內觀,當看人看外境不順眼不是那個人那個環境有問題,是自己的煩惱心在作祟,除了念佛、持咒、誦經、拜懺、持戒、禪修、做義工、參加法會、聽經聞法或參加一些相關活動會有幫助之外,自己內心的轉念也是非常重要的修行,這如何轉念就是心地法門的實踐,也是我們一般常聽到的直接在心地上用功。

  首先我們要了解,光靠自己的意志力來處理自己的內心問題是相當困難的,所以佛陀才會提供許多方法來處理我們內心的問題,如念佛、持咒、誦經、拜懺、持戒、禪修、做義工、參加法會、聽經聞法或參加一些相關活動,這些方法目的都是為了對治轉變我們的心。

  有些人以為念佛、持咒、誦經、拜懺、持戒、禪修、做義工、參加法會、聽經聞法或參加一些相關活動這樣才是修行,那是天大的誤解。這些只是修行的一部分,是接引初學者的方法,讓初學者從中學習戒定慧,並不是修行的全部。

  如果只是著重上述的方法,卻不在心地用功,自己內心不願沉靜思慮、不知修持"止、觀",一切依然故我,到處看不順眼,自己煩惱不斷,甚至還因為修行而製造自己跟別人的煩惱,這樣修行又有何意義?

  相反的,倘若運用方法之外,再配合直接在心地上用功,除了佛力的加持,加上自心的醒悟,兩者相輔相成,直接讓我們由煩惱轉清淨,哪怕是一念,也是智慧的展現,淨土的實現,而且若能念念都清淨,分分秒秒都是在修行。

  《維摩經》明白開示了心地法門的重要性;《楞嚴經》明指奢摩他(止)毗婆舍那(觀)的重要性。所以究竟是要一念無明還是一念清淨,端視各位師兄師姐的智慧與選擇了。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可以明白,無論是念佛、持咒、誦經、拜懺、持戒、禪修、做義工、參加法會、聽經聞法或參加一些相關活動還有心地法門,只要是對治心的方法通通都是修行,這也是佛法跟外道最大的差異:佛法是心內求法,外道是心外求法。因此我們甚至可以說進一步說,離開了心就不是佛法。

  因此,行菩薩道的修行者必須自我要求,學習如何運用心地法門讓自己成為心的主人,將阻礙變成無礙,將惡緣轉為助緣,讓自己的心不會因為逆境而起苦惱,反而以此鍛鍊心志,試煉自己的心,道心更加堅定,步伐更加沉穩。

  七佛通戒偈的經典名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值得吾人細細品味,除了平常念佛持咒的功課外,或無論您採用什麼方法都好,但請記得心地法門的運用也同等重要,特別若遇到了不順心,時時誦念此句自我提醒,也是心地法門的運用喔!

三、推薦影音

四、一些分享與建議

  回想起末學剛開始上初級禪訓班時,一知道法鼓山有禪修學習地圖,就很想快點去打禪七還有完成默照禪的學習,還好〈演博居士指點:我們參加禪修但不要執著禪修,因為禪不是去追求,而是去 "用心體驗"。

  末學得知自己又犯了貪多求快的毛病,這跟先前末學在剛接觸演博師兄大作時一樣,可見雖然有修行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畢竟連煩惱斷盡的阿羅漢都還有習氣,習氣唯有登地的菩薩才能分分斷除,何況我們只是凡夫。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末學先冷靜學習完初級禪訓班以及中級1禪訓,體會到禪不是追求課程,慢慢學習不用著急,重點是學習如何讓心安定並且如何觀照自己的心。

  實踐一段時間後,末學發現,隨著階段的提升還有完成必修的陀羅尼越多,禪坐的效果會顯著提升外,對於行住坐臥的專注與安定,也會突飛猛進,體會到"身在哪裡,心在哪裡"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這種身心安定與專注於當下,也會增強念佛持咒的功效,而且對於演博師兄大作第三章的內容更能理解,這種相輔相成的體會與收穫,實在是不可思議。

  當然,人不可能永遠在順境或是顛峰狀態,當現實生活出現逆境或無形干擾的不舒服內心不由自主的產生情緒,以往都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自從參加法鼓山的禪訓課程後,學習實踐運用心地法門,若有察覺情緒,會立刻運用〈聖嚴法師提倡的四它自淨其意一下,也就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來調整自己的心情,安頓自己的身心。

  四它是簡單、有效又強大的方法,不過剛開始因為自己不知如何運用,可以說毫無用武之地,但別氣餒,熟能生巧,當越來越熟練後,逐漸可以掌握訣竅後,慢慢可體會到心不隨境轉是可能做到的。

  末學也因為這樣的體悟,更能體會諸佛菩薩為何會提到逆境不如意是成就我們菩提道上的資糧,也學習到當有新的鬼魂與惡業出現,或是有緣眾生來求助而有干擾,雖然身心狀況馬上會受到影響,但因自我察覺的能力提高,可立即透過相關的真言法門來因應,若用對方法有時候當下或一段時間即可改善,最慢隔天狀況就會恢復,因此逐漸能自我診斷明白自己的狀況,不過當然末學也有吃鱉的時候,這時候就要Mail請演博師兄指點了。

  上完禪修相關課程後,若師兄師姐們時間允許,可每週參加禪坐共修,關於禪坐的部分〈演博居士建議:有法師在禪坐比較安全,因為一般人達不到四威儀穩如泰山的程度, 弘一大師、 虛雲老和尚教弟子靜坐,他們一定在旁指導或一起坐。

  倘若要自己在家禪坐,〈演博居士建議:要先修第三階段法門2消除禪定障礙的陀羅尼,依序按照四個步驟來調身再禪坐,以策安全。若禪坐有氣動的狀況〈演博居士建議:氣動是因為身內四大不調,只要會發生氣動或類似起乩,就不能單獨坐。念佛行經一樣能達到定境,不限一直坐著。

  由於末學本身禪坐會有氣動的問題,安全起見末學不自己禪坐,當法師在場才禪坐,若有空參加禪坐共修時,〈演博居士建議:可順便檢視自己是否達到 "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畢竟行住坐臥都是禪,如何學習像諸佛菩薩無時無刻都在定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只要是佛教徒都知道學佛要福慧雙修,因此除了禪修、聽經聞法、閱讀高僧大德的智慧著作與影音、或深入經藏外,也要培福、種福,而建議除了法布施演博師兄大作外,有時間的師兄師姐可以做義工服務,個人的義工可自行到寺廟發送演博師兄大作,將真言法門傳到各個角落;至於團體的義工,可參加法鼓山的福田班,學習如何融入義工團體,如何跟大眾與法師們和諧相處,並體會如何將禪法運用在服務人群的過程與日常生活中,若學會時時刻刻的都在心地用功,等於時時刻刻都是在修行喔!

  冀望心地法門這篇文章能讓大家對於佛法的學習、修行上能有所助益。祝福大家修行順利,將來淨土相逢,阿彌陀佛!Fox恭喜恭喜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ulo99&aid=2228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