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塊老件透雕和闐白玉牌
2013/05/28 17:35:06瀏覽1858|回應0|推薦3

*

 

 

*

兩塊老件透雕和闐白玉牌

圖文:陳宗嶽

*

一、清代透雕花紋玉牌

*

*

  剛看到的兩塊老件玉牌,大的清代透雕花紋玉牌,長6.5*4.3*0.8公分,屬於清代乾隆59年以前的產品,因為以後沒人敢把玉透雕成如同剪影般的這種模樣。這起源於乾隆時期的揚州,當時市場上曾經出現大量玲瓏剔透的玉器。當時的監政和織造把這種玉器上呈作為貢品,卻遭到乾隆皇帝怒責折損玉質的的申斥。

  乾隆五十九年(1794)八月十四日,乾隆皇帝特地下了一道諭旨給揚州監政和蘇州織造,大意是說:此後務須嚴行禁止不準再鏤雕這類玉器,因為凡是容器,鏤空之後沒什麼用處,即使不是容器,通體玲瓏則玉質的美完全消失了。這道諭旨很切中當時玉器製造的時病。

*

二、明代一路連科玉牌

*

*

  小的這件明代一路連科玉牌,長5.3*3.3*0.6公分,屬元代至明代的透雕工法,因為是一層疊一層,又都是雕花草山水,所以被稱為"花上壓花",雕的是蓮花池裡的一隻白鷺絲。寓意"一路連科"~官當不完,或是"一路清白"的自持,不論何者均佳。

  子剛玉牌,源自晚明萬曆年間,尺寸標準為寬4公分*6公分、厚0.6公分以上。同時延生出7*5公分與8*4分的變體,厚度若少與0.5公分就只能稱為鑲嵌件的"花片"。

  這兩件玉牌都屬罕見品,大件的至今圖錄上都沒見過透雕製如此滿幅的,而且明顯受到痕都斯坦玉器薄、透的影響;小件的則是沒見過將此類疊花技法運用在玉牌中心的,而且兩件都有類似子剛牌的牌額。

 

 

  「痕都斯坦」四字由乾隆隸定,即波斯語「印度」之意。痕都斯坦玉器是指產於北印度的玉器,從乾隆初由南疆回部官員及駐疆大臣貢進內廷。18世紀北印度正是莫臥兒帝國,痕都斯坦玉器也就是莫臥兒帝國玉器。

  痕都斯坦玉器是受到中國明中期玉器藝術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有著阿拉伯的造型、西方莨菪科植物大卷葉裝飾,薄胎,多嵌寶石或金銀絲,具有伊斯蘭風格。乾隆帝非常喜愛痕都斯坦玉器,多次賦詩加以讚賞,他還不遺餘力地在國內推廣這種玉器,命內廷及蘇州玉作仿造,在上行下效之下,痕都斯坦玉器很快流入京都民間玉肆,被稱之為「蕃作」,模仿之風日益熾烈,於是玉壇上出現「仿蕃作」的新型玉器,尤其莨菪科植物多歧大卷葉的影響頗為深遠,並成為北京玉器的一大特點。雕琢極細,或鑲嵌美石,或描繪金色文彩,形制圖案均異於中國所製玉器風味者。

  痕都斯坦本為地名,原文為Hindustan,考其所在,據清高宗天竺五印度考訛云:「葉爾羌之西,過蔥嶺,即拔達克山。由拔達克山轉而南為克什米爾,又轉而西,為痕都斯坦。」溫度斯坦即痕都斯坦,蓋即今之印度北部。痕都斯坦玉器,頗為清代宮廷所重,清高宗曾屢為詩歌詠嘆。宮中端凝殿北小庫擰藏頗多。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記述其制作,認為「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為第一」,蓋其形制新穎精巧,而削薄之雕琢,與國人琢玉,形制取其厚重者,可謂別開生面。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768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