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人書房的奢侈品-清朝的竹臂擱
2011/05/21 22:12:14瀏覽4760|回應0|推薦1

.

.

古人書房的奢侈品-清朝的竹臂擱

  臂擱是古代文人用來擱放手臂的文案用具。除了能夠防止墨蹟沾在衣袖上外,墊著臂擱書寫的時候,也會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特別是抄寫小字體時。因此,臂擱也稱腕枕。

  臂擱不是文房中的必需品,而是奢侈品。不一定每位文人都備有臂擱,筆墨紙硯是書房必備用具,而臂擱可有可無,只有那些有情趣的、有經濟能力的人才會使用、收藏它,臂擱在文房用品中屬於錦上添花的東西,所以說臂擱是書房裡的奢侈品。

  臂擱一般用去節之竹筒分劈成三塊製成。因是枕臂之用,宜淺刻平雕,以刻製書畫為主。有鐫座右銘以為警策;有刻所喜之詩畫以作欣賞;有刊摯友親人之贈言以為留念,是書案重要飾物,富書卷氣,故極受讀書人的偏愛。

清朝的竹臂擱

  竹臂擱的鑑定,依照看竹子是否老-年代愈久愈輕,直到幾乎不含水分,到手頭上有輕的感覺,總要個五十~一百年。其次看時否有長年把玩的皮殼。最後看它是否有字畫?是不是名家的字畫?除非是老仿,今天仿的,筆意今古不同,幾乎一眼就可鑑別。以下五件皆是有所本的老刻:

.

一、嘉慶辛未(1811)秋八月桂亭廣玉款

106公克。

23.6*6.5*0.8公分。

隸書:

醴泉之飲

丹穴之姿

金門待詔

春帖抒詞

九天珠玉

五色綸絲

小臣擊石

上佐來儀

嘉慶辛未(1811)秋八月桂亭廣玉識

  廣玉,字桂亭,隸屬滿州正白旗,約於乾隆末年至嘉慶初年任廣東肇慶知府。在任期間,曾于嘉慶元年(1796年)開採過一次大西洞的硯石。大西洞是明萬歷朝以後開採的一處名坑,由於其貯量少,開採難,所製硯品,深得藏家青睞。有清一代,據統計只開採過十餘次,廣玉即占其一,也因此留名硯史。

.

.

二、清朝玉世山人改琦1774-1828

98公克。

24.5*6.5*0.7公分。

  行楷:

秋風紈扇鎮相憐

斜倚珠櫳一晌暝()

好夢乍醒新月上

最難消受晚涼天

玉世山人改琦

  曾見於西冷印社2007秋拍文房清玩、歷代名硯專場之清·改琦、錢杜銘秋風紈扇端硯。上有銘文:秋風紈扇。秋風紈扇鎮相憐,斜倚珠櫳一晌暝。好夢乍醒新月上,最難消受晚涼天。改琦。印文:玉壺

  改琦(17731828),字伯韞,號香白、七薌,一作七香,別號玉壺生、玉壺外史、橫池漁父、李翁。回族,居松江(上海)。工詩詞,擅人物、肖像、佛像,與費丹旭合稱費改

  幼通敏,詩畫皆天授,工人物、佛像、士女,筆姿秀逸,山水、花草,蘭竹小品,亦皆本之前人而運思逈別。世以華嵓比之。嘗取蔣捷句繪少年聽雨圖,題者甚眾。嘉慶二十一年(一八一六)作紅樓夢圖詠。著玉壺山人集。卒年五十六,一作五十五。

.

.

三、明末清初大書法家傅山

68公克。

23.4*4.6*0.5公分。

  明末清初大書法家傅山的七言詩草書:

.

龍王社鼓鬧村雲

拋卻殘書也扶杖

愁無角抵酬花眼

誰好鏖糟俯灶

※原作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尺寸為200×50公分。

  傅山(16071684),字青竹,以字行。山西陽曲人,即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向陽鎮西村。後改青主,別號頗多,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嗇廬、僑黃、僑松等等,不一而足。

  生於明萬曆三十五年,卒於康熙二十三年。十五歲中秀才,明亡後傅山先生改字青主,拜夀陽五峰山道土郭靜中為師,道號“真山”,著朱色衣,居土穴中,自號朱衣道人,暗含穿朱明華夏之衣冠,不肯降清胡服披身之志。先生又別號“石道人”,石道者,意堅如石,即意決不向滿清屈服。他同時是一位博學多藝的著名學者、詩人、醫學家、書法家和畫家。在學術上他與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李禺頁齊名,被梁啟超推為清初六大宗師。

  傅山的書法,真、草、隸、篆無所不能,碑板簡牘皆妙。在書法上傅山提出:甯拙毋巧、甯醜毋媚、甯支離毋輕滑、甯直率毋安排四甯四毋說。他的書法雄健豪放、蒼老奇詭,尤以草書為最,他的連綿大草,堅蒼渾穆、豪邁不羈、瀟灑奇逸、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盡顯大一代書法大家的風範,把草書推向了極致。

  瞿源珠在張刊本《(霜紅龕集·序》中說,傅山“書法圖畫,皆超絕古今,世人咸知寶貴”。清人趙執信在《飴山文集》中推傅山書法為“清代第一”。清代學者郭紘在《徵君傅山先生傳》中說:“最善臨池,草、楷、篆、隸,俱造絕頂。”

  傅山的書法造詣,中年以前已得時譽,他喜以篆隸筆法作字,真草重骨力,宗顏書而參鐘、王意趣,並受王鐸書風影響,對趙字別有見地。他曾摹趙子昂、董香光詩墨,愛其“圓轉流麗,稍臨之,遂亂真矣,既乃愧之”。他一反當時專以婉媚取勝的董、趙書體之遺風,擺脫了明末清初盛行一時的董香光和館閣體的影響。他提出了“甯拙毋巧,甯醜毋媚,甯支離毋輕滑,甯直率毋安排”這一著名的書法藝術創作理論。

  他極力提倡寫字一定要打好根底,他說:“寫字之妙,亦不過一正,然正不是板,不是死,只是古法。”他還說:“寫字不到變化處不見妙。然變化亦何可易言。不自正入,不能變化。”他對篆隸為楷書之本亦有論列:“楷書不知篆隸之變,任寫到妙境,終是俗格。”“所謂篆隸八分,不但形相,全在運筆轉折活潑處論之,俗字全用人力擺列,而天機自然之妙,竟以安頓之。”他以立品和務本為書學正宗的主張,堪為後人效法。“字如其人,書為心畫”,他特別強調“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他喜愛顏真卿雍容大方的書體,更敬重他大義凜然的氣節。他反復讚美顏真卿的人品和氣質,“未習魯公書,先觀魯公詁。平原氣在中,毛穎足吞虜”(《霜紅龕集》)。他對中國歷代書法理論與書法各體之間關係的研究與探索,均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傅山在醫學上,也有著巨大的成就。他內科、婦科、兒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術,而尤以婦科為最。其醫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訣》,至今流傳於世,造福於人。傅山極重醫德,對待病人不講貧富,一視同仁,在相同情況下,則優先貧人。對於那些前來求醫的闊佬或名聲不好的官吏,則婉詞謝絕。對此他解釋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醫與好藥,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醫與胡藥,正經者不能治。”

  近年來隨著書畫市場的繁榮、火爆,傅山先生的書畫作品價格也一路飆升。

.

.

四、嘉慶四年(1799)己未冬趙秉沖款

107公克。

24.5*6.65*0.7公分。

隸書:

莫遣陰雲障月花

領頭江畔發清芳

幾年廖落無言笑

卻喜春回是小陽

嘉慶四年(1799)己未冬

趙秉沖

  趙秉沖,上海人。文鳴姪,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欽賜舉人,官戶部右侍郎。博雅嗜古,書工真、草、篆、隸,畫擅梅、蘭、竹、菊,能模印,尤好金石之學。其未達時,羈旅京師,無所遇。時兄秉淵官中書,逢高宗避暑熱河在扈從之列。秉沖請與偕,一日上坐碧紗廚,謂阿桂相國曰:此處須書、畫各四幀。相國出商諸秉淵,倉卒無以應。秉沖請於兄,寫真、草、隸、篆,梅、蘭、竹、菊以進,上嘉許。適懋勤殿人員出缺,相國以秉沖名士。上曰:此即熱河作書、畫之趙秉沖耶?立促召之,許以監生掛珠入直,旋賜舉人。嘉慶四年(一七九九)作梅花圖。

.

.

.

五、烏木 詠梅詩

.

2006公克。

24*6.8*0.7公分。

行草:

孤芳獨自清

何必在人知

殘雪初消後

嚴寒又起時

絕無烟火氣

恰有兩三枝

仙家如相訪

休教鉄笛吹

道光三年孟秋月 鶴亭寫意

.

  依照百度百科的解釋:

  臂擱的稱謂是從古代的藏書之所—“秘閣轉化而來。在古代,秘閣指的是內府的一個圖書檔案機構,漢代以後都由秘書監掌管。秘閣一名後來又成為尚書省的別稱,尚書省在漢魏時是皇帝的秘書機關。大概在紙張發明以前皇家所藏的圖書秘笈大都只是一些刻寫有文字的竹木片,而這種藏在秘閣中的竹木片後來也被代稱為秘閣。故明代時用來枕臂的臂擱也沿用了秘閣一名。

  臂擱的出現與古人的書寫用具和書寫方式有密切關係。過去,人們用的是毛筆,書寫格式自右向左,稍不留意衣袖就會沾到字跡。於是,聰明的明代文人們發明了臂擱。據聞,古代大考科舉考試時,為防舞弊,都是由相關人員謄寫考生試卷,十幾份試卷抄寫下來手臂累得不行,而有了臂擱的幫助就輕鬆多了。因此,臂擱也稱腕枕。

  另外,文人墨客們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揮毫潑墨時,將臂擱枕於臂下,一來可防止臂上汗水洇紙,二來由於竹子性涼,有祛暑功效,可得一時清爽,因而也有人管竹臂擱叫竹夫人。當然,長短與鎮紙相近的臂擱,也可充當鎮紙,壓在上面,防止紙輕易被風掀起。

  其實,臂擱只是眾多文房用品中的一員,文人書房裡的玩意兒很多,如水呈、鎮紙、筆架、墨床、硯滴、印盒、印章、香爐、筆筒等都屬於案頭文房用品。

  臂擱不是文房中的必需品,而是奢侈品。不一定每位文人都備有臂擱,筆墨紙硯是書房必備用具,而臂擱可有可無,只有那些有情趣的、有經濟能力的人才會使用、收藏它,臂擱在文房用品中屬於錦上添花的東西,所以說臂擱是書房裡的奢侈品。

材質

  臂擱的材質很多,有竹子、黃楊木、紫檀、紫砂、紅木、象牙等材料,其中以竹雕的最為常見。竹臂擱一般都是用一節竹子剖開製成,長度一般不會超過一尺,寬度大約為七、八公分。

  以瓷燒制的臂擱,出現於清康熙之後。

  象牙臂擱是到了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才開始流行起來,而且大多是皇宮御用品。

臂擱是案頭的玩物

  臂擱是書案重要飾物,富書卷氣。一般用去節之竹筒分劈成三塊製成。因是枕臂之用,宜淺刻平雕,以刻製書畫為主。有鐫座右銘以為警策;有刻所喜之詩畫以作欣賞;有刊摯友親人之贈言以為留念。它確實還有一些秘記檔冊的作用,故極受士人的偏愛。

  臂擱是常置案頭的玩物,日夕摩挲,愈摸愈潤,久之似得人之靈氣,更具神采;又因竹子性涼,古人即用竹夫人(唐時稱竹夾膝,宋又稱竹妃、竹姬、青奴等)祛暑,故每當心情煩躁,或精神倦怠之際,能獨坐清齋,手撫臂擱,閉目養神,則可令人去慮忘世,得一時之清靜,蓋手掌有勞宮穴,觸竹有涼侵肺腑之感。猶似佛門僧人坐禪的竹禪板-形式似臂擱,但長達42釐米,由半爿筒竹製成,光素不刻文飾;置膝上撫手靜心,古人用心修心養性。

歷代輩有名家出

  明清兩代的竹刻工藝發展極盛,有幾位元代表人物的作品值得關注:如以朱氏祖孫三人朱松鄰、朱小松、朱三松為代表的嘉定派竹刻,清代很多竹雕都沿用了這種技法;以濮仲謙為代表的金陵派,他刻的《滾馬圖》,那可以說是國寶,一個胡人牽著一匹馬,那馬在地上打滾,要起來卻還沒有起來的樣子,神態動人,仿佛照相機一般,攫取了瞬間的精彩。

  明末留青聖手張希黃所刻臂擱,浮凸有致;清道光年間的名家周芝岩,他師從王原祁、王等書畫大師學過繪畫,本身就有這方面的功底,所以在臂擱等竹刻方面頗有建樹。藝術大師不是工匠,他在雕刻和製作過程中,加入了自己的創意。縱觀拍場,但凡由歷代名家雕刻的臂擱,總是價超同輩,這也成了評判竹雕臂擱價值的一大標準。

鋒芒""

  20067月,在中國嘉德春拍中,一件張希黃製竹留青“野渡橫舟”臂擱以165萬元的高價成交。

  臂擱,曾經是古代文房中一件極具欣賞價值的文案用具,可是如今很多人卻不知道它為何物?有什麼用途?隨著近年來拍賣市場的持續升溫,臂擱逐漸浮出水面,並成為拍場上你追我逐的對象。

  隨著收藏品市場的逐年升溫,近年來文房用品也開始大受收藏者的青睞,臂擱的行情也是穩中有升。2002年,北京翰海拍賣了一件清代象牙“竹林七賢”臂擱,成交價19萬元人民幣;2004年,一件清雍正仿哥窯釉臂擱以40.7萬元成交;2005年,一件清淺刻竹紋臂擱以40.7萬元成交,而今年,張希黃的竹臂擱拍出了165萬元的高價。

  張希黃,明代著名竹雕大師,首創了“留青”雕刻技法,工藝絕倫。據瞭解,他的傳世真跡作品不會超過二十件,上海博物館收藏最豐,共有六件,北京首都博物館一件,餘者流散在海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目前已知的留青臂擱僅三件,一件是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山窗竹影”竹臂擱,另一件是藏於臺北鴻禧博物館的“黃鶴書屋”竹臂擱,還有就是嘉德這件以165萬元成交的“野渡橫舟”臂擱。

  從材質上說,象牙的肯定比竹雕的值錢,但如果是名家雕刻的竹臂擱,價值就會不菲。

  判斷一件臂擱作品的藝術價值,主要看它是不是栩栩如生,即便是“梅蘭竹菊”這麼一個簡單的題材,每位名家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比如,對於畫家而言,誰都能畫兩筆“梅蘭竹菊”,但是像鄭板橋畫得那麼好的不就一位嗎?對於以刀代筆的竹刻大師們也是一樣,都是“梅蘭竹菊”,表現的力度、心中的情懷、雕刻的技藝都有可能造就不一樣的作品。

臂擱行情10年漲10

  一位藏家講述了他的打眼經歷:“我在潘家園花1600元買過一個竹雕臂擱,上面刻著一朵荷花和一隻蜻蜓,背面有字,當時買的時候天色已晚,黑燈瞎火中以為是清朝的,也沒仔細看就掏了錢,回到家拿到燈下仔細觀瞧,一眼就看出不對來了,再離近一聞,一股皮鞋油味兒。後來我才知道,這件東西用的是四川的老竹子仿的。三峽工程動工前,搬遷了許多人家,當地人就地取材,好多房子都是用竹子建的,砍下來哪個都是老筆筒、老臂擱,那段時間北京來了一大批那樣的東西。”

  臂擱收藏自古有之,乾隆皇帝本人就是個大收藏家,陶瓷、書畫、玉器都有“涉獵”,包括一些文房用品,現在故宮裡的一些東西,就是他的藏品。

  對於初入門者,應該對臂擱產生的歷史有一定瞭解,對作品真偽的鑒別要有個基本的認識,現在喜歡臂擱但不懂的人很多,這時就可以“借眼”,請教專家。另外就是結合自己的經濟實力,可以先從民國一些有名頭的雕刻家的作品開始收藏。

臂擱的市場價格

  民國時期的臂擱價位大約在1~3萬元人民幣;清代中期一般的也得十幾萬,如果是大家的,比如周芝岩的,得幾十萬,甚至更高;明代大家的作品,比如張希黃,估價都得在80~100萬元左右。藏家在買東西時,還要警惕那些滿嘴故事的賣家,什麼祖傳的,哪兒挖出來的,編得越傳奇越可能有問題。

  1995年有拍賣公司以後,拍過一件竹雕臂擱,當時拍了5萬元,很驚人,好多人不理解,一個竹片值那麼多錢?前幾年又拿出來拍,我記得拍了50多萬元。”李國良回憶道。

  竹刻臂擱稀少,這與它的保存不易有關。南方的竹子拿到北方來容易開裂,還有就是人為破壞,在使用過程中磕了、掉地上了等,都會造成這件文房用品的徹底毀損。一件距今400多年的明代臂擱保存至今,是相當不容易的。所以專家斷言:臂擱未來還得漲。

  收藏市場上對臂擱價值的認識經歷了較長的過程。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至2005年年間,國內外拍賣公司所付拍的669件各時代臂擱中,成交的只有286件,總成交金額約1005萬元,成交比率43%。從這組資料來看,並不能算出色,而且除了極少數品種能拍到10萬元以上外,絕大部分臂擱的成交價格都在萬元以下。儘管在香港拍賣會上,一些臂擱創造了佳績,如2004年清雍正仿哥窯釉臂擱以40.7萬元成交;2005年清末牙雕歲寒三友臂擱以44.52萬元成交;清竹淺刻竹紋臂擱以40.7元萬元成交。但是,高價成交的臂擱還是寥寥可數,臂擱的成交價格普遍還處於較低的水準。

  近年來臂擱的市場行情有著穩步抬升跡象,特別是文房用品的整體持續升溫和海內外成交價格的懸殊,更為臂擱行情的轉暖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從2004年開始,臂擱在各大拍賣會上的成交量有所放大,成交價格也穩步上升,在國內一些大型拍賣會上,臂擱不時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現。

  如2004年北京翰海曾拍賣一件清中期竹刻詩文竹節臂擱,成交價達到了28.6萬元。天津國拍2004年春拍推出的清代皇室用品中,有兩件乾隆、嘉慶御用竹臂擱,其中一件出自清代竹刻名家程文之手,以5.72萬元成交。中國嘉德2004年拍賣的象牙雕亭臺樓閣臂擱,成交價為6.6萬元。2005年天津文物公司拍賣會上,一件清代黃玉雕竹紋臂擱以4.95萬元成交。

臂擱的收藏方向

  對於廣大收藏愛好者和投資者而言,目前臂擱是一種價廉物美而成長性又相當好的門類。當然要想使自己的收藏能有更大的增值空間,在品種的選擇上就需要多費一些心思。

  有兩類臂擱可以優先考慮:

  一類是材質貴重的臂擱。臂擱中最為常見的是竹製品,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由貴重材質如象牙、玉、瓷等製成,由於這些品種本身的材質就非同凡響,往往源自名門望族甚至是宮廷,雕刻工藝水準自然不會低,這些因素的結合都使此類臂擱的價值無形中大大提高。目前在收藏市場上,珍貴材質製成的臂擱成交價格比較理想,如2002年北京翰海秋拍中,清乾隆御製粉青釉竹節臂擱的成交價達到了71.5萬元。北京翰海2002年拍賣了一件清象牙山水人物臂擱,成交價為25萬元;同時拍出的另一件清象牙竹林七賢臂擱,成交價也達到19萬元。

  另一類是明清兩代竹刻名家的作品。竹子本身材質優良,易於雕刻。竹制臂擱成品雖然是小器,但往往精雕細琢,十分可愛。製作竹制臂擱的傳統手法有透雕、浮雕、圓雕,對刻制者繪畫、書法功底和刀功的要求都很高。

 

.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5238925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9 12:59 【udn】 這有其他商品!大師 技法 電繪 夢奇地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