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23 17:52:15瀏覽682|回應0|推薦4 | |
收藏家王炳台的清代絲織品-簾子
當原始人類住洞窟之時,樹的藤葉是最早被當成簾子使用;直到當中國發明了養蠶織布,也就是有了絲綢之後,皇親貴族、有錢有勢的人理所當然的使用絲綢當窗門簾;再後來,漢代蔡倫發明、改進了造紙術之後,各式各樣的紙也被拿來當作窗門簾使用,但是還是缺乏實用性,因此,清代的簾子是最實用、最精彩、也存世較多的一個絲織品的類別,值得玩味。一如俏皮話-狗掀簾門就憑一張嘴,點出絲布簾子的輕巧。
2009年《華夏遺珍—清代繡品特展》
這次深圳古玩城帶給大家的《華夏遺珍》特展,是以清代宮廷繡品為主體的一次特別奉獻。這些繡品不久前還掌握在英國等歐洲的幾個收藏家手中。臺灣收藏家王炳台先生不遠萬里,不厭其繁,不辭勞苦,不惜工本,花鉅資將一千多件極其珍貴,極難保存的,包括多件皇帝純金鏽龍袍在內的清代刺繡藝術結晶運回臺灣,如今又從臺灣運來深圳,使得我們能幸運地一睹風采。
我國是繅絲織綢的發源地,至今已曆4700多年,甲骨文出現了桑、蠶、絲、帛等字,從糸從桑之字更有百字以上。因為絲綢之路,古代希臘及羅馬人稱中國為絲國。
繡品更是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將祖國大好河山稱作錦繡中華,可見其地位堪比玉器。它是將金銀絲及彩色絲在絲織品上編繡出五彩繽紛的圖案的一種手工工藝,習稱刺繡。它是中國最古老的發明之一,延綿至今,不僅已有三千年歷史,唐代宮中繡工數百,宋朝宮內設繡院,品目之多,手法之巧,作工之細,色彩之妙,題材之廣,皆姹紫嫣紅,氣象萬千。其中,宋代的緙絲,明代的顧繡皆赫赫有名。尤其到清代,刺繡業獲空前發展,形成了蘇繡、粵繡、蜀繡、湘繡、京繡、魯繡、汴繡、甌繡等眾多地方特色,藝術水準之高,名震海內外。在皇帝家天下的古代中國,最高水準的刺繡集中反映在皇帝的龍袍上面。2005年中國嘉德繡品專場拍賣中,龍袍全部成交,每件成交價皆達數十萬,是不無道理的。深圳古玩城的這次展覽僅各式龍袍就有近十件,無論數量之多,用料之侈奢,作工之精細及保存的完整度,足以令人驚歎,堪稱稀世珍寶。(卓少東-2009.06.10)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