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08 15:02:53瀏覽2574|回應1|推薦2 | |
* * 一九九五年的台灣「文化復興運動」與「文化建設」成果 在二00八年的今天,台灣因為某些人意圖片面的「去中國化」,而面臨承繼中華文化角色的尷尬;相對於中國大陸崛起帶動的中華文化學習熱潮,以及韓國意圖半路攔截中華文化繼承衣缽的企圖,都讓曾經是「中華文化繼承者」的台灣,心生「裡外不是人」的心酸。回朔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推動「中華文化復興」的歷程,以及曾經為了保存中華傳統文化所付出的努力,包括融合新的文化知識以創造新而適應時代的「新文化」所付出的龐大心力,而今,在大 一、「文化復興運動」的緣起 民國六十年,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第四次全體委員會議時, 蔣總統以兼會長身分對大會指示:「中華文化復興工作的基本原則為『守經知常、創新應變』,守經知常,即在發揚原有的優良傳統;創新應變,是吸取外來新知。因此,中華文化的復興,是以優良的文化傳統融合新的文化知識,以創造適應現代的更新文化,亦即三民主義精華之所在。」 民國六十六年, 民國七十九年,李登輝總統擔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的主席,呼籲民眾在立足台灣外,亦需與胸懷大陸的道德號召相契合。十 民國八十年三月二十八日,為擴大推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特將「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改組成「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仍由李總統擔任會長。民國八十三年六月,李登輝總統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與台北縣政府共同舉辦的「社區文化研習觀摩展」上致詞:「我國在經濟發展與政治改革之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文化建設。文化建設的完成,不僅可使國民生活的品質獲得大幅提升,同時更是我國能否成為已開發國 * * 二、推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意義 李登輝總統在出席「第一次全國文化會議」時指出: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文化建設中,應有如下的認識與努力: 1、以中華文化的藝文休養,提升生活品質。 2、以中華文化的倫理精神,重建社會秩序。 3、以中華文化的民族大義,完成國 此外,李總統在八十三年四月十四日接受自由時報專訪談及「台灣發展的歷史、文化意義」時,表示:「三月二十一日文建會申主任委員,在總統府 國父紀念月會,以『中華文化在台灣的新生』為題做了報告。我想引用其中的一段,作為這題目的結論。台灣的確具備了開創中華新文化,並成為中華文化新『中原』的歷史和地理條件。大 因此,綜合先總統 蔣公「守經知常、創新應變」的中華文化復興工作原則,以及曾昭示的:「凡企圖消滅中華民族文化者,必為中華民族文化所消滅。」和蔣總統經 1、堅守以倫理、民主、科學為三民主義思想本質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 2、開創融貫東西、大陸與海洋、並適應現代的中華新文化。 3、以社區文化為基點,凝聚全國一體的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意識,進而以中華文化促成中國的統一。 4、以中華文化的藝文休養,提升國民的生活品質,使國民能擁有健康的精神生活。 三、台灣地區文化建設的成果 1、充實獨特的基層文化 「依定期開放供一般民眾使用和參與文化活動的主要建築物」為「文化設施」的界定內涵,至民國八十二年底,台灣地區共有縣市文化中心二十座,博物館(含美術館、紀念館)一百二十一座,電影院二百四十七座,藝廊二百八十一 此外,除了推動以全國性文化藝術發展為目標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設於原台南市政府大樓,負責古蹟、文物、文學和視聽資料的保存、維護、和研究。)、「藝術村」(設於南投縣九九峰,係文建會的現代藝術中心,提供美術、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類之人才培育、研習、排演、展示的表演、推動場所。)、「傳統藝術中心」(設於宜蘭東北部的民俗技藝園,負責推動傳統戲曲和民藝活動的保存與推廣。)、「民族音樂中心」(負責各種音樂相關資料的蒐集、保存、研究與推廣。),亦積極輔導縣市成立主題展示館並充實文物館藏。目前已成立的有:台北縣的「三峽史蹟文物館」(館藏民間生活史料文物,並配合文建會『薪傳計畫』館藏建築、裝飾藝術之資料與文物),苗栗縣的「賽夏族文物館」,彰化縣的「歷史文物館」與「螺溪石藝館」(將館藏薪傳獎藝師謝苗的作品),高雄縣的「甲仙化石館」(配合進行調查研究及展品典藏、推廣)與「台灣歷史館」,屏東縣的「魯凱族文物館」與「鄉土藝術館」(結合國民中、小學教育館藏鄉土藝術文物),宜蘭縣的「泰雅文物館」與「吳沙紀念館」,台中市的「民俗文物館」。預計台灣地區二十三縣市,都將依當地文化資源特色與文化圈分佈情形成立一至二個主題展示館。自八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至八十三年四月三十日,以「人親、土親、文化親」為總主題,分別在全國各地展開的「全國文藝季」,即有半數以上縣市是以社區文化為主題活動。 2、多彩豐沛的藝文活動 台灣地區的文化源流包含中原文化、地方文化、及少數民族文化,必須兼容並包,才能呈現文化的多重面貌,尤其是有消失之慮的文化。因此,有計畫的推動展示早期閩粵漢民族移民台灣之地方文化的「民俗技藝園」,展示台灣地區九族山胞文化的「山地文化園區」等,即在保存及發揚這些文化。另秉持傳統與創新的原則,除積極提昇推廣具國際水準的文學、音樂、戲劇、美術等精緻文化外,亦努力保存發揚本土 的地方戲曲,如歌仔戲、布袋戲、偶戲、民俗技藝、傳統工藝、民族音樂、民族舞蹈等通俗文化,以期建立多彩多姿的文化景觀,使中華文化更加精深壯闊。就整體而言,台灣地區在民國八十二年共舉辦了一萬零七百零五個藝文活動,出席人口有四千五百二十四萬人次,平均一年之中每個人都出席了二點一七次的藝文活動。藝文活動中,屬於展示性的活動有四千三百八十四場次,美術類展出四千零九十六次(繪畫展佔了其中的百分之四十),書展六十八次,民俗文物展三十七次,一般展覽一百八十三次;屬於表演性的活動有六千三百二十一次,其中音樂表演佔一千七百四十一次,戲劇表演佔一千零七十七次,舞蹈表演佔三百四十三次,一般講座佔二千一百一十三次,美術講座佔一百六十八次,民俗表演佔二百四十八次,一般表演佔一百零七次,影片觀賞佔三百二十次,其他表演活動佔二百零四次。其中著名的有:由原住民青年組成的「原舞者」,到各原住民部落研究、學習各族歌舞,巡迴全國表演,受到熱烈歡迎,促成了族群的暸解與和諧;成立近二十年之久的「雲門舞集」,不僅在台灣巡迴公演,並且跨海到香港、美國、大陸去公演;其餘如曾赴大陸公演的「新古典舞團」,曾赴美表演的「舞蹈空間」,曾赴法國巴黎表演的「太古踏舞團」,屢次赴韓、日澳、加等國倍受歡迎的「藝術 3、發展均衡的城鄉文化 為消弭因歷史背景、經濟發展所造成的台灣地區城鄉之間的文化發展不均的現象,使不同地區的居民一樣能享有精緻的藝文活動與高品質的公共生活空間,除充實各縣市鄉鎮展演的軟硬體設施,協助地方編修方誌、記錄口述史、保存民間傳統技藝、建立完整的地方史料,扶植地方性民間文化基金會及團體(如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三年來致力於鄉土文化的推廣與文化人才的培育,並且積極獎助學術界研究宜蘭,厚植地方文化事業的發展基礎。如新港文教基金會,五年間設立圖書館、安親班,舉辦了一百五十場次的藝文活動,把精緻美好的現代藝術帶到鄉鎮,讓 4、遍布各地的藝術人才 為幫助堅守推展文化工作理念的績優文化團體與藝文人士,特於民國八十一年通過「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以給予精神與物質的慰藉。 在民族傳統藝術方面,經由教育部指定保存的項目包括:傳統工藝、傳統音樂及說唱、傳統戲劇、傳統雜技、傳統舞蹈等五類,經遴聘的「民族藝師」有七人,已辦理九屆的「民族藝術薪傳獎」,亦表揚了一百二十位個人及三十九個團體。近日,再將原有的「薪傳計畫」予以提昇,擴大為地方傳統民俗戲曲傳習工作,希藉以保存日漸消失之各項傳統藝術形式。 依據教育部根據各級學校所訂定的藝術學類科系涵蓋範圍,八十一學年度大專院校及高職藝術學類在學學生共有一萬二千四百六十八名,八十學年度畢業的學生共有三千一百八十九名,八十一年中奉准藝術學類公費出國的留學生有六名,分赴美、英、法等國深造。如果再加上一百四十三所附設有才藝班的國民中、小學校(國中二百八十三班、國小二百四十四班),合計每年培育出來的藝術人力高達三萬人。 此外,為了培育文化行政人才,經常辦理推廣組研習班、博物館專題班、以及圖書館服務、民俗技藝、親子活動設計、海報設計、民間文學整理、認識古蹟、刊物編輯、中華文物、劇場導覽等研習會或研習營。為了培育藝文創作人才,由文建會辦理崑曲、國劇、文藝創作、歌仔戲、技術劇場、劇場藝術、電視編劇與文化、箏樂、國樂、合唱藝術、舞蹈等研習班或研習計畫,另補助文教單位或民間團體辦理布袋戲、南北管、客 5、保護完善的文化資產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凡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古物、古蹟、民俗藝術、民俗及有關的文物與自然景觀,均屬文化資產。到八十二年底,台灣地區經內政部核定的古蹟共有二百八十處,其中一級古蹟二十四處,二級古蹟四十八處,三級古蹟二百零八處。古蹟分佈的區域,以台南市五十二處最多,彰化縣二十五處次之。古蹟的類別中,以祠廟一百三十一處為最多,可見民間對祖先、宗室的重視。 在自然景觀方面,至八十二年底,經農委會公告的自然保留區有十五個(包括:關渡、鴛鴦湖、哈盆、苗栗三義火炎山、大武事業區台灣穗花杉、台東紅葉村台灣蘇鐵、淡水河紅樹林、坪林台灣油杉、大武山、插天山、南澳闊葉樹林、澎湖自然玄武岩、台灣一葉蘭、出雲山、烏山頭泥火山等),珍稀植物十一種(包括:台灣穗花杉、台灣油杉、紅星杜鵑、烏來杜鵑、南湖柳葉菜、台灣水韭、台灣蘇鐵、台灣水青岡、蘭嶼羅漢松、清水圓柏、鐘萼等),珍稀動物二十四種(包括:櫻花鉤吻鮭、帝雉、藍腹鷴、台灣黑熊、雲豹、水獺、台灣狐蝠、朱鶚、蘭嶼角鶚、赫氏角鷹、林鵰鶚、褐林鶚、灰林鶚、百步蛇、玳瑁、草龜、綠蠵龜、赤蠵龜、高身鏟領魚、寬尾鳳蝶、大紫峽蝶、珠光鳳蝶、黑面琵鷺等)。 在古物部分,因資料蒐整不易,僅就資料整理較完備的故宮博物院所典藏的文物做概念性的介紹,至八十二年止,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文物共有六十四萬六千二百一十三件,其中屬於原來故宮博物館的有五十九萬七千四百二十三件,原來中央博物館的有一萬一千五百六十二件,遷台後增購的有八千九百六十六件,遷台以後接受贈予的有二萬八千二百六十二件。 6、厚實的民間文化資源 文化建設的發展、擴充,需結合大眾力量、社會資源,才能深植民間,穩固文化根基。因此,舉凡大眾傳播媒體、學術文化團體、文教基金會等,都是必須予以整合運用的寶貴資源。至八十一年底,台灣地區計有:電視台三 至民國八十年底止,經內政部許可立案的學術文化團體有九百七十九個,個人會員二十九萬三千一百六十一人,團體會員一萬二千八百六十七個。民國八十年一年中,有五百一十五個辦理過研討會,四百零三個辦理過聯誼活動,三百零四個曾辦理社團專題演講。 截至民國八十二年五月,經教育部許可設立的文教基金會共有四百二十九 7、觸動人類心靈的國際文化交流 對國際性演藝團隊的扶植,本已列為「六年國 在國際文化交流方面,通常透過紐約和巴黎的駐外文化中心安排,香港的台北文化中心亦將於明年開始運作,近年較具規模的國際文化交流有: 「一九九四年台北國際陶瓷博覽會」自八十三年五月四日到二十九日在台北松山外貿展覽館展出,有來自三十六國的一千五百餘件作品同時展出,分別邀請英、日及國內專 「台北傳統工藝大展」自八十二年元月十六日至二十九日在松山外貿展覽館展出,有四十個國 「第四屆亞太偶戲觀摩展」自八十一年七月十九日至二十八日在南投縣立文化中心展開,有來自印度、日本、韓國、荷蘭、菲律賓、瑞典、美國及我國的十八個戲團參加,曾巡迴各縣市演出,並配合示範講解,以收觀摩之效。 「中書西譯」是將中國文學推展至國際舞台的最直接作法,施行三年以來,已有三十一部作品獲得贊助,其中包括:「史記」、「聊齋誌異」、「搜神計」、「慈悲的滋味」、「棋王」、「楊牧詩選」等作品。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