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13 16:12:43瀏覽1991|回應0|推薦0 | |
論「南亞古董銀飾」的收藏 —寫於一九九四年 緣於文化、血緣的同源,在古董銀飾的收藏上,除了中國民、清之間的各型各式古董銀製飾品之外,從貴州、雲南、經西藏、不丹、尼泊爾到印度、緬甸、泰國、寮國與金三角之間的部落民族銀飾,則成為中國人的「次愛」。甚至在一些喜好誇張造型的設計師的眼裡,這些富強烈民族色彩的銀製飾品,才是她們的「最愛」。 在中國雲貴、越寮、泰緬、金三角與印藏、尼泊爾、不丹的南亞區域內,不同區域各自有著不同的特色。其中:西藏銀飾與喇嘛教義脫不了關連;不丹國旗上有龍,因而龍也成了不丹銀飾上的主要紋飾;印度銀飾的造型凸顯、粗獷而誇大;相對於印度,越、寮、泰、緬等東南亞地區的銀飾成色不僅較純,作工也較細膩。因此,圖案和造型則成了區判這一地區銀飾產製區域的標準。 曾赴笈英國倫敦大學主修中國藝術史,且對古董銀飾有著獨特見解的「亞細亞佳古美術藝術公司」的馮賽珍小姐,分析一九九四年的古董銀飾市場說:「基於作工的精巧、被所有民族珍視的程度、以及被蒐羅的早晚,使得這一區域內,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的古董銀飾,有著不同的身價際遇。其中:西藏、不丹的古董銀飾,因為多屬宗教的法器,或與宗教有著直接的關連,因此,多被珍藏著,且少有流出的,所以,身價是最高的。其次,東南亞地區少數民族的古董銀飾,因為被國際收藏家關注的較早,也多有研究、簡介的專書,加上所使用銀的成色最好,工也細膩,因此身價亦昂,僅次於西藏與不丹。至於印度,由於貧窮,幾乎所有能賣錢的東西,都被賤賣掉了,因此,流出量最多,價格也最便宜。」 事實上,中國除了漢、滿、蒙、回、藏五大族之外,還有五十一種少數民族,其中,藏、各巴、納西、白、景頗、佤、拉古、哈尼、傣、基諾、布朗、僮、侗等族,位處中國西南,與東南亞地區的少數民族或有著血緣與文化的關連,因此,多少可以在流傳的服飾與銀飾上見到一些徵候。一九八五年七月,由中國大陸與日本合辦的「中國五十六個民族服飾展覽」在日本東京新宿展出,除吸引了數以萬計的觀眾,也引起世界對亞洲民族,尤其是少數民族的關注,連帶著,她們所使用的織品與飾品,也被投以關愛的眼神。由於同一族系的支系很多,彼此之間的差異仍大,有時只能以概括的角度來推定服飾圖案的歸屬。其中,苗族姑娘頭上戴的牛角形銀冠,屬於原始圖騰崇拜的遺風;納西族婦女配戴的披肩上,綴有日、月、星辰的七星,屬於人類祖先對自然的頌讚;印度喜歡以象和竹為圖案,其中竹代表智慧、和平、博愛,象代表智者、並且是風暴神因陀羅的坐騎。 在這一區域中,與中國文化、血緣最沒有關連,本身又洋溢著一股古老文化背景所特有神祕感的印度,在本世紀之初,被來自歐洲的探險家揭開這一神祕古國的面紗,此一彷若另一時空的色彩、造型,令時裝、文學、劇場、室內設計等美的相關事物在此找到復興的元素,並且一度在世界舞臺大放光彩,世界珠寶名牌卡地亞(CATIER)即在此時結合歐陸和印度文明,對珠寶的美感與形式,做了一個革命性的改變。在二十世紀的第一場世界博覽會上,展出了第一件印度珠寶。並且在一九二0至一九三0年間,以印度神祕風格為其珠寶設計的典範,而今,沒想印度古董銀飾卻成為此一區域內,相對價格最便宜的,實令人不由得不油然生出「心有戚戚焉」的感慨。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