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27 00:03:37瀏覽717|回應1|推薦1 | |
台灣這十幾年來經歷了許多改變及挑戰。在內,我們的政治生態及社會結構慢慢的在改變;在外有金磚四國及亞洲各國快速的崛起,和全球化腳步的加快。這些因數都在迫使我們,需要快速的增強我們商業的競爭力。 不幸的是,這幾年,國內在教育投資的重點,及工商業的發展,還是一面倒的偏向科技。對人文科學教育,還是不夠重視。讓人覺得,台灣在科技發展了幾十年後,我們教育的重點,還是在訓練科技人員;商業的重點,也還是停留在「科技產品」上。這對我們產業的升級,不是一個好現象。 國家的競爭力和個人的競爭力,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最大的不同在於,國家的競爭力較注重於整合及協調羣體內的個體。 就好像軍隊,戰士在平時,須要練就一身好本領。在戰時,才能戰勝敵人。但是,更重要的訓練,卻是各單位間相互的協調。所有戰爭的結果,都決定於軍隊的戰鬥力,而非各個戰士的個人武藝。 大家都知道,商場如戰場。一個國家要有國際競爭力,就像一個善戰的軍隊,一定要有極佳的溝通協調力。有了好的協調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但要能百戰百勝,還要領導人能屢出奇兵。這在商場上就是所謂的創造力。 以今天的標準來說,美國算得上是很有競爭力的國家。若比較台灣和美國的競爭力,我們的協調溝通能力,及創造力,明顯的不如美國。雖然我們學生在數學及科學的表現上都遠超過美國,但是,我們國家總體的競爭力卻大不如美國。 個人以為,若要增強我們商業的競爭力,不妨就從這兩個重點著手。然而,培養我們下一代的溝通力及創造力並非一件容易的事。要成功的培養這些能力,唯有從改變我們的文化著手。唯有成功的改變我們的文化,我們的下一代,才能在國際競爭的舞台上取得勝利。 在台灣和美國文化主要的差異裡,對溝通力及創造力上造成影響的,我認為有下列幾方面: 美國父母或老師比較鼓勵小孩去多想。不要認為別人告訴你的一定是對的,即便是你的父母或老師。要自己思考研究後才能做結論。在課堂上,老師較不重視如何把書上的東西傳授給你;而希望借由這些教材,來引發你對這個主題的興趣而做更深入的研究。在這種文化下長大的人:充滿想像力,喜歡挑戰周遭的環境,思維不易受到限制,較有求知求真的興趣。也就是說,較有創造力。 從小就能多想,在決定自己的事業時,較不會隨波逐流,比較能找出自己興趣所在。長大後,也較有機會去從事自己喜歡的事。當一個人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時,生活一定比較快樂。工作快樂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當你對你的工作有狂熱時,也才能發揮你的創意。 除了鼓勵小孩多想外,美國人還鼓勵小孩多發表自己的意見。所以,在電視上常常看到美國每個受訪問的人,都能侃侃而談。從小會講話,長大溝通能力自然好。 美國文化相當重視誠實及禮節。一般人,從小就相當有禮貌:看到人不管認識與否,都會打招呼、不小心碰到你或妨礙到你,都會說抱歉;到那裡都會排隊;講起話來都很客氣。誠實在美國社會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大家都誠實,彼此才能互信。君不見,先進民主國家官員常因說謊而下台。一個互信的社會,才不須要浪費可貴的社會資源在檢查別人的行為。 互信,有禮貌,又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大家的溝通力自然會好。 要成為一流的國家,一定要有過人的競爭力。要有過人的競爭力,還要有好的文化來幫助我們培養。希望台灣能朝著這方向來努力。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