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21 12:39:03瀏覽3530|回應2|推薦6 | |
排水量超2萬噸 台軍自造最大軍艦海試
www.taihainet.com 2014/11/21 6:32:22 來源:台海網 台海網(微博)11月2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劉強)臺灣自造的“磐石號”戰鬥支援艦,近日低調進行海試,服役進入倒計時。滿載排水量超過2萬噸的該艦,將成為台軍現役最大軍艦,台海軍也將告別只靠一艘老舊“武夷號”補給艦過日子的窘境,機動作戰支援能力有望大幅提高。而因此獲得的大型艦自造能力和信心,也讓島內多了不少想像空間。 “快速戰鬥支援艦”“磐石號”玩新概念 在“磐石號”之前,台軍只有一艘已服役24年的大型油彈補給艦“武夷號”,被稱為海軍唯一的“奶媽”。為了緩解這種窘境,台軍以“禎樣項目”為代號籌建第二艘補給艦,從2010年起分4年編列預算,總金額超過47億元新臺幣。 去年11月,“磐石號”舉行下水命名典禮。根據臺灣海軍艦艇命名慣例,後勤艦艇都以高山為名。“磐石號”以位於花蓮縣的“磐石山”為名,取“固若磐石、堅毅穩健”之意。未來“磐石號”將以左營海軍基地為母港,機動到其他基地支援。 從目前披露的資料看,“磐石號”長196米、寬25.2米,滿載排水量約20859噸。該艦構型仍以“武夷號”為基礎,沿用前、後艦樓的設計,續航能力(8000海裡)與人員編制(165人)也一樣。“磐石號”的主要提升,在於滿載排水量增加了3000多噸,並使用功率更高的主機,最大航速達到了22節。“磐石號”在艦體設計上採用了隱形概念,結構輪廓平整傾斜化,降低雷達波反射面積甚至排煙溫度。此外還增設了一座直升機庫,可搭載一架直升機進行垂直補給作業。搭配內置的負壓隔離病房、手術室等完善醫療設施,還能有效支援人道救援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磐石號”編號為“AOE532”。在國際上,“AOE”指的是“快速戰鬥支援艦”,也就是現代綜合性能最強的補給艦。它與傳統綜合補給艦(“AOR”)最大的區別,就是航速可達25節或更高(跟得上航母),防禦武器更齊全、抗損標準也更高。儘管從排水量、航速上看,“磐石號”都達不到“AOE”的國際標準,但從台軍言必稱“戰鬥支援艦”的態度來看,“磐石號”肩負的用途和意義非“武夷號”可比。 保海上反擊力量“磐石號”至關重要 臺灣海軍目前擁有26艘中型水面艦艇,還包括4艘排水量超過1萬噸的“紀德級”導彈驅逐艦,擁有編組2到4個水面戰鬥群的實力。不過,使用燃氣渦輪主機的“紀德級”與“成功級”護衛艦都是高耗油的大艦,離不開大型補給艦隨行。“僅僅1艘‘武夷號’明顯不夠用。”台海軍備役上校王志鵬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艦艇都有固定的維修期,基本每3年都要大修1次,更不用說船齡超過24年的“武夷號”。由於沒有替代艦,“武夷號”每次大修都會產生一段尷尬期,直接影響到日常戰訓運作。 王志鵬說,根據台軍作戰要求,戰時海軍必須保證至少一個主力艦隊離開容易遭受攻擊的軍港,轉移到東部公海,保留海上反擊力量。而這些遠離軍港的艦艇要存活,就必須依靠補給艦的支援。“在海軍規劃中,戰時最好能把2個艦隊,一南一北部署到東部海域,所以至少需要2艘補給艦,有3艘最好!” 即使在平時,海軍每年都有用於遠航訓練的“敦睦遠航”,也必須依靠補給艦的支援。 對於臺灣海軍來說,大型補給艦可以讓艦隊增加海上持續行動能力,不必頻繁往返作業海域與母港,減少對岸基後勤設施的依賴,也降低靠泊母港被突襲的風險。王志鵬表示,“軍方的需求很迫切,如果‘磐石號’有不錯表現,海軍很可能還會下另一艘的訂單”。 造兩栖攻擊艦“磐石號”已完成積累 南海形勢不斷升溫,台“國安”單位研判未來臺灣最有可能捲入軍事衝突的地區在南海,馬英九要求優先籌建海軍遠距離的運補能力。由於現有登陸艦速度太慢,無法跟上特遣艦隊,為了強化快速武力支援太平島的能力,台海軍建造大型兩栖攻擊艦的計畫已經提上日程,希望從2015年就開始執行。海軍規劃由這種兩栖攻擊艦作為登陸艇的母船,最多可運送一個營的海軍陸戰隊兵力及4架作戰用直升機,編列到由“紀德級”擔任旗艦的特遣支隊中,若有狀況可在兩天內將陸海空打擊力量投射到太平島。台“國防部”今年5月已正式對外徵求新型兩栖艦合約設計案,而“磐石號”的成功建造,被外界視為最合適的改造藍圖。 “有可能啊,主要看有沒有實際需求!”對於這種構想的可能性,王志鵬予以肯定。他分析說,“磐石號”這種規模的艦船自研自造,對臺灣大型艦的設計、建造能力都是很好的積累。 “兩栖攻擊艦不外乎兩部分,船體載台和艦載飛行器。”王志鵬說,後者可以軍購,前者以臺灣現有的技術積累和工業製造能力也不是問題。“關鍵還是到底有沒有這種戰略需要。從海軍陸戰隊的尷尬現狀來看,兩栖攻擊能力並不是當局發展的重點。如果缺少大政策支持,兩栖攻擊艦的前景也難言樂觀。” http://www.taihainet.com/news/twnews/thdx/2014-11-21/1336428.html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