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4/28 21:28:41瀏覽6077|回應2|推薦4 | |
我有一種想法,減少學生的必修功課,換成學生有興趣的選修課程,例如基礎國文(語)、社會、算術,課程內容要生活化,培養學生適應日常生活,也許是算術至少買東西不會算錯錢,國語、母語能夠聊天說話,教導一般社會規範等,好像現在也沒有留級的制度,所以老師教導這些基礎功課,能盡心盡力就好,學生不及格應該也可以 pass 畢業,畢竟我們重視的只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另外再增加興趣選修課程,例如喜歡小動物的,選修一門有關飼養小動物、養小魚的動物課程?實習就可以到各縣市的動物園、養雞場、養鴨場、養魚場等去實習?當然可以分為國小、國中、高中的養殖課程。植物則可以從種小花、小草開始? 喜歡勞作的也可以使用線鋸等作木器、馬達等勞作,也可以補補漏洞、修修水管、玩具車的組裝,甚至高中生還可以與修車廠合作,學習修車的技能;參加砌磚等工讀。小學從淺顯易學的開始,國中、高中、大學逐漸帶領學生,有的就業從事基層工作,有的深造作學問、研究的的領域。有運動天份的學生就可以選修用動課程,就算是高爾夫球也是社交類蠻不錯的運動。廚師、做麵包都很好,還有國標舞、芭蕾舞等等都可以。 選修課程除了第一級的課程不需要資格以外,第二級以上的課程因為涉及未來工作專業,建議需要低一級的課程學好以後,才可以選修下一級的課程。 老實說,我現在對台灣的勞工品質相當懷疑,新屋浴室居然門坎兩邊漏了填補,淋浴的玻璃門裝上以後,竟然會發生漏水狀況;牆壁的隔間板沒留空隙使用補土,遇到熱漲冷縮,造成油漆裂痕;頂樓防漏做得更糟,總要屋主自己想辦法... 如果能夠從小加強學生的一般知識,即使將來不見得會從事水泥工、電工,至少遇到找不到認真負責的工人,自己也知道如何補漏、裝燈泡、修水管等處理。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