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郵政公司決定要改名了,而且招牌都已經做好,不過,改名還未獲得任何好處,就得先支付6,700萬元土地、房舍變更名稱的規費,加上招牌、單據、存簿、報表、名下有價證券等變更費用,至少得花上10億元,尤其與國外郵遞協議的更名,更是一項大工程。中船、中油更名,同樣要各花數千萬元。
其實這幾年政府對於國營事業的「正名」,動作一直非常積極,說什麼目的是不要與大陸的企業混淆,讓世界知道台灣,然而中華郵政的英文名稱為Chunghwa Post Co.Ltd,大陸中國郵政集團則為China Post Group,明顯不同,尤其各自營業數十年,他們的客戶會分不清楚嗎?
另外,阿扁電子報說有網友問到郵政應正名的事,他覺得很有道理,所以有此構想,這種說法更是荒謬,因為單憑一個網友的意見,就可以馬上做出耗費國庫10億元的決策,對台灣、對中華郵政、中油、中船等要更名的公司能獲得什麼實質利益?
之前民進黨政府還計劃將中華航空公司更名,要把China 的英文字拿掉,結果華航內部評估,若改名包括相關費用與實質損失,至少達30億元,而且許多由華航出面與國外簽署的航約,恐怕無法持續,最後政府才「暫時」打消華航改名的念頭。
事實上,因為我方的中油、中鋼、中船、華航等公民營企業,英文名字註冊時採用China,所以大陸方面無法使用這些名稱,如果政府要放棄沿用數十年的企業名稱,既耗費自己的資源,還平白給大陸揀了便宜,不知道這種行為算不算「資匪」,相關決策人員要否要移送法辦?
民進黨政府大聲疾呼要拼經濟,拼了六年多,結果拼到位居亞洲四小龍之末,經濟力大不如前,現在大力推動國營事業改名,非但對這些企業毫無益處,甚至加上台灣二字把自己「地方化」,坐實中共對外宣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這場毫無意義的爛仗,政府還是收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