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8/17 00:26:50瀏覽1579|回應4|推薦122 | |
最近某位名人說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如何又如何?不管媒體有沒有斷章取義,確實造成很大的話題?我因為經常接觸年輕人(三十歲以下),所以很多人都會問我的看法,實際上我沒有什麼特別看法,我會反問問我問題的人:「三十歲前的你在做什麼?」
講那些話的那位人士,會被媒體拿來作文章,就表示他在這社會有一定的影響力,也許他現在的『成就』是自己努力而來的,可是若他不是名人之後、沒有好的出身、接受的也是與現今相同的教育環境,他現在會有如此的成就嗎?
我經常會與一些50歲以上的社會人士、小企業老闆、老師等,聊一些社會趨勢的變化,大部分的人都會說現在的環境比以前複雜,有時環境的變化,連這些應該是社會菁英的人都會說很難掌控,以前的一些規則經常不能適用!
當我們的教改一改再改,學生所受的教育內容一變再變,量增加但質沒提升,而環境卻越來越複雜、變化卻越來越快速,那麼現在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該如何適應?
我不是在替年輕人辯護,而是想想看,現在的環境,當檯面上的一些政經人物或企業老闆,在他們歷經大風大浪後,都還會因為講話被笑,因為做法被批評,因為決策被批判,而感慨社會標準莫衷一是,甚至萌生不如歸去之嘆!
那麼現在的年輕人又該如何自處呢?
弟弟民國92年取得教育學博士學位後,要到大學教書前問我有什麼可以提點他的,我只簡單告訴他:「愛心、耐心、盡力。」
他臉現疑問,因為與當初他師專畢業後,要去小學教書時問我的答案相同,不待他開口,我就反問他:「為什麼碩博士取得前後要花7年?(不同科系有不同修業年限)」「7 年取得的專業,一些高中畢業後進入大學的學生,是要花費不少心力才會懂得的,若你隨便講他們就隨便懂,那是你的專業太簡單還是他們太厲害?」我弟弟聰明又認真,他很清楚我的意思,所以第二年就爭取到國立大學的教職,今年已經升副教授了。
到這裡應該了解我對年輕人的態度,我不否定現在社會大多數人所形容的年輕人現象,但是這些現象是我們這個社會共同造成的,這些現象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我們都要面對!
老人會過去,中年人會老,年輕人會變中年人,十幾二十年後的社會,必須靠現在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來支撐,不能改變的現實環境,多些包容、多些關懷、多些鼓勵,年輕人會成長的!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