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26 22:28:27瀏覽836|回應0|推薦1 | |
從2006年第一次接觸因走私查獲的食蛇龜,至今四年,六次較為大宗的查緝行動中,合計查獲一千四百多隻的食蛇龜。被查獲的地點,有四次烏龜都是已被裝箱打包放在船上或港口即將被走私出口;另外兩次烏龜則是被養在私人的飼養場所。然而,我相信,這四年真正被走私盜獵販賣的食蛇龜,數目應該遠超過被這些被查獲到的。 由過去的野生動物保育史,我們知道,沒有一種動物可以長期遭受毫無節制的獵捕,還能夠存活下來的。在荷蘭據台時代,台灣可以每年外銷四十萬張的梅花鹿皮,不到三百年,梅花鹿就完全消失了。現今台灣雖然有各種法令,禁止破壞野生動物棲地、盜獵、危害或販賣野生動物,但是野生動物還是越來越少,棲地還是不斷消失;相關的法律罰則,也在法院永遠不作壞人的結果下,完全無法嚇阻這些非法活動。 食蛇龜的自然生存環境是低海拔的森林,牠們喜歡比較潮溼的谷地,而不是住在水中。牠們生長和繁殖速度很慢,五六歲後才能生殖,雌龜每次產卵不到五顆。野外可見到不少二十多歲的個體。 這些被查獲到的食蛇龜均是由台灣各地低海拔山區非法捕獲而來,同樣遭殃的動物還有穿山甲。後者因為不易照顧,被捕獲可能立刻就被處理掉了,只有烏龜才被暫時留下,等累積到一定數量後才被整批運走。 這些被查獲的食蛇龜,現在都由政府補助的單位收容。如果要按照一向對收容和救傷鳥類或哺乳類的模式,野生動物應該要在復原後,尋找適合地點野放,使這些動物能重新回到原來的棲地。 然而被查緝的食蛇龜,已無法確知牠們的原生地是在新竹還是臺南,這讓野放的工作增添了難度。國內許多野生動物的研究,無論是鳥類、蝙蝠、松鼠,還是苦花、樹蛙,都顯示不同地區的族群,因為地理上的隔離而有顯著的遺傳差異。也就是說,台北縣的食蛇龜,和屏東的食蛇龜,雖然是同一種,卻是屬於不同的族群,並不會像人一樣坐上高鐵就能南下提親送作堆,可能已各自發展出適應當地環境的特殊習性和特性。若是如此,野放就不能不考慮其族群的歸屬,應要尋找最相近的地點。 野放還要考慮的是動物的安全。以食蛇龜為例,牠們只生活在海拔五、六百公尺以下的地區;但是全台灣這樣的地區,都已經被開發的非常徹底,即便是尚未住人的地方,也都是交通便利,容易到達。即使要野放這些食蛇龜,似乎缺少合適的地點。因為食蛇龜能夠住的地方,不僅各式各樣合法的或非法的開發和棲地破壞不斷在發生,還要擔心持續不斷的盜獵。原來要讓動物回歸家園的好意,若是隨意為之,只是讓牠們在明天又被走私出國、或被怪手掩埋。 放生是最簡單、甚至可說是最不負責任的事,只要找個有樹有坡的地方,把動物放在地上,牠們馬上就會消失在人的眼前。至於放這些動物的地方適不適合,會不會很快被抓走,反正看不見,放生的人士不怎麼在乎的。 食蛇龜會被抓了販賣,就是因為牠們動作緩慢,又不能很快的離開被破壞的生育地,更重要的是,無論在寵物市場或是在野生動物食用市場上,都是很值錢的。流浪貓犬這些外來的入侵種,人都可以為牠們請命,幫牠們找到收容的地方;存在於台灣山地更久歷史的生物,卻無聲無息地消失在水泥森林中,很少有人為牠們發聲、爭取權利。 台灣的高山地區,地形特性就足以保護棲息其中的野生生物,再加上不同單位成立設置的國家公園、保護區、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讓這些環境都受到比較好的保護。但是中高海拔的環境,生物種類與低海拔非常不同,在低海拔的環境,極度缺少大面積、少干擾的保護區,因此分布上侷限在平地和低海拔的生物,沒辦法受到同樣的保護。 在檢討過度開發山地造成災害的同時,中央及地方政府,應規劃大面積的保留地,作為涵養山地、水源、野生物的自然環境,禁止所有人為破壞,以保存台灣低海拔的生物資源。 同樣生存於低海拔的動物,水獺早已在台灣絕跡,其他如白鼻心、棕蓑貓、麝香貓、石虎、穿山甲、台北赤蛙、諸羅樹蛙,以及諸多蛇類,都列在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研究人員雖然在台灣各地,都可能見到過這些動物,但是卻對這些動物的族群量,都沒有什麼概念。要列在保育類名錄,這些生物可能是族群量少,可能是分布很侷限,也可能是受到很大的威脅。很顯然的,生存在低海拔的生物,要比中高海拔的受威脅程度大。低海拔的開發,造成野生動物可以生存棲地的破碎,讓每一種的族群量降低,進而加劇了滅絕的機率。可是,低海拔的自然環境,似乎是保育單位撤守、放棄的據點。無論如何,保育有心人士的聲音,終究比不上財團和民代的力量,也比不了要靠選票存活的首長和其任命的幕僚。 要把食蛇龜被比喻成被拍花黨從家門口抓走的小孩也好,或是被拉夫到南洋打仗的平民也好,總而言之,牠們被獵人抓到運走,就是非自願的被帶離了家園;等到被查緝沒收後,一來我們無法幫他們找到原來的家,再者,我們隨意為牠們尋找的居所,又是一樣地不安全,隨時又有被抓走的可能。這怎能算是保育? 誠然,人永遠在與其他動物爭地,人也只有在安居後,才會有餘力去思考自然環境。但是台灣低海拔山區的過度開發,連保安林、行水區、水庫集水區,永遠有通鬼神的人士可以沒有限制的隨意使用,在人真有心力想要保護自然,請問哪裡還有可以被保護的地方留下呢?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