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08 08:44:31瀏覽1353|回應0|推薦10 | |
今年8月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與世貿組織(WTO)聯合向20國集團(G20)領袖會議提交了一份標題為《全球價值鏈對貿易、投資、發展與就業的意涵》的報告,該文件之所以值得重視,是因其對我政府及企業界在制定發展策略上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 該報告指出,經濟體在全球價值鏈參與的程度與其經濟成長率有高度關聯,全球價值鏈參與率高速成長的開發中國家其每人國內生產毛額的成長率比平均值高出2%。過去20年全球在貿易與投資經歷系統性的自由化,促使各國經營與管制環境轉變,加上新科技進步、企業策略改變等因素,與產品有關的生產活動被分割成更細項的工作,同時被分散在更多不同的國家執行,建構成無邊界的生產體系,約60%的全球貿易是中間貨品與服務的交易,此種全球價值鏈已是世界貿易和投資一項重要的特徵。 我國是重度依賴出口的國家,2010年全球前25大出口經濟體依其全球價值鏈參與率由高而低排名,台灣位居第18,屬於後段班,遠落於新加坡、香港、南韓之後。由於越來越多國家企圖要加入全球價值鏈的行列,而已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國家則是努力要擴大其地盤,促使全球價值鏈不斷成長,競爭越來越激烈。以開發中國家為例,其在全球出口所占比率於1990年為23%,2010年增至40%。我國若想提升全球價值鏈參與率,必須致力於產業升級,其途徑包括產品升級、提升生產效率、在價值鏈中往更高附加價值的區段移動,甚至進入新產業的價值鏈,例如從生產網球拍使用的碳纖複合材料可以跨入自行車、航太產業等新的價值鏈。 其次,該報告亦指出,跨國企業是全球價值鏈成長最主要的推手。跨國企業依據各國在成本、技能、科技、規模經濟等方面所擁有的不同優勢,將生產活動的不同區段配置在不同國家進行,以提高其競爭力。據UNCTAD的推估,全球出口總值中約有80%和跨國企業的國際生產網路有關,包括公司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貿易、委外生產和對外採購等;相關研究也證實,經濟體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存量和其全球價值鏈參與率高度相關。因此,我國若是想要擴展全球價值鏈的參與,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是必要的途徑。 另外,該報告從附加價值的角度分析,發現服務業在全球貿易所扮演的角色比其名目比率來得重要。若全球出口以總金額計算,服務業只占22%,製造業占71%;但是製造業出口中附加了服務業所創造的價值,如果全球貿易以附加價值計算,來自製造部門者大幅降至43%,服務部門的貢獻則提升為46%。因此服務部門的生產力對製造業的表現有關鍵性的影響。揆諸台灣服務業勞動生產力的平均成長率從1980-2000年的4.33%下挫至2000-2010年的1.17%,我們可以了解:服務業的改造是擴大全球價值鏈參與所不可或缺。 第四,在全球價值鏈的體系下,該報告指出保護所帶來的成本比一般人人所想像的要高。全球貿易中60%的中間貨品與服務在多次跨境貿易過程中,關稅不斷被累積到進口成本,下游廠商不僅要承擔其進口之中間貨品所累積的關稅,出口之時還要面對進口國的關稅門檻。以中國大陸為例,其2009年出口總值所被課徵的名目關稅是4%,但是若以國內附加價值計算(即出口總值扣掉所使用之進口中間貨品),這4%的關稅卻占了出口之國內附加價值的17%,不可謂不重。 關稅因素之外,在全球競爭的環境,企業必須同時維持低存貨水準及快速回應市場需求,如果進口的中間投入在邊境被延誤,此目標是不可能達到的,因此貿易便捷化顯現出其在全球價值鏈的重要性,提高海關、港埠作業效率以達供應鏈流暢是一關鍵要素。據OECD研究,貿易便捷化降低貨品貿易成本的幅度可以高達10-16%。 綜上可知,台灣若想從擴大參與全球價值鏈獲取經濟利益,除了提升技能、科技、生產性能量及基礎建設的水準,還必須具備開放、自由、可預測及透明化的貿易投資體制,排除關稅及不必要的非關稅措施的障礙。因此,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FTA、繼續完成兩岸ECFA相關協議的簽署、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等都是永續台灣經濟成長所刻不容緩的工作。 (本文已刊登於102.11.08《旺報》)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