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工藝家張鋒有兩把刀,一把是木雕刀,一把是殺魚刀。前面那
把刀,為了理想;後者,為了生計。
乍看到張鋒的木雕作品,讓人聯想到朱銘大師。但張鋒笑說:「不像
啦。我的作品比較苦澀。」
師承大師朱銘的木雕工藝家張鋒,近兩年作品參加巴黎家飾展、日本
設計展,相當受到好評,有日本藝品商見到他的作品,驚為天人,希
望能與他見上一面。今年十月,「筌美術」藝廊將為他舉辦一場雕刻
個展,這將會是他個人藝術生涯的第十七場個展。
十四歲初中還沒畢業,憑著一股興趣與熱情,入行當木雕學徒。十九
歲拜師朱銘習藝,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在藝壇留名。但藝術創作這條路
走得艱辛,闖盪了三十年,竟然連妻兒都養不起。
兩年前,提攜張鋒進入朱銘門下的師兄許國峰因抑鬱自殺,給張鋒的
打擊很大,萬念俱灰之下,他決定離開,返家改行賣魚。每天凌晨兩
點,他開著貨車到基隆的崁仔頂批魚貨,整個早上守著攤子,持刀為
魚去鱗、剖腹,下午則回家陪陪孩子、盯孩子的功課。
「雖然一天只能賺一兩千元,但至少能糊口,且能與妻兒家人相守」
,張鋒「轉行」的理由很務實,「賣魚很辛苦,但賺錢很實在,不必
擔心家裡沒錢買米。」
拿刀殺魚,和持雕刻刀有何不同?拙於言詞的張鋒摸摸頭,靦腆地笑
說:「不一樣啦,殺魚比較累。」這個累,是肢體的累,也是心情的
疲憊,隱約之間,透露張鋒對雕刻創作還有餘溫。「我都是等家人都
入睡,才執起雕刻刀創作。」
張鋒謙稱自己只是個木雕師傅,還不能稱得上「藝術家」,當他決定
暫時放棄創作時,並不覺得難過,只覺得有些遺憾。
歷經一番人生的轉折後,張鋒的木雕風格也有大幅的改變。早期張鋒
的「童玩」系列是以鄉土人物為主軸,為了討好主流市場的口味,風
格較為甜美;但在近兩年完成的作品,張鋒展現大刀闊斧的氣勢,拿
起電鋸或斬、或劈、或砍,一刀一個切面、完全不修邊幅。
棄藝賣魚後,鎮日殺魚剖肚,激發張鋒對人生的重新體悟,試圖透過
木雕創作,發洩他數十年來的苦悶,他刀下的人體被扭曲變形、在極
度不平衡下取得平衡,危危顫顫的,彷彿就快崩解、四分五裂,但又
能安然自若地佇立,聞風不動。
原本只想把雕刻當興趣,但就在他決定放棄之際,遇到了伯樂,「筌
美術」畫廊有意在十月時為了舉辦個展,距他最後一次「2003年歷史
博物館雕塑聯展」後,已相隔了五年。
張鋒笑說,「筌美術」畫廊老闆廖晟佑曾評析他的作品「很苦澀」,
他原本還不覺得,但拿出昔日的作品一比較,果然很苦,「但也苦中
帶甜啦。」
為了籌畫個展,近來張鋒在「筌美術」老闆廖晟佑的建議下暫時收掉
南門市場的魚攤,專心創作。萬一個展沒有成功,張鋒還會再回去賣
魚,向人生低頭、為五斗米折腰。
張鋒要用兩把刀,一刀一鑿的刻畫他平凡卻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