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植物性蛋白質 營養補充來源首選
2013/08/26 11:24:20瀏覽382|回應0|推薦1

【李盛雯╱台北報導】

國人飲食歐美化,吃進的食物平均熱量密度增加,但膳食纖維和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卻逐漸減少。根據研究,國人飲食中大部分的蛋白質來自動物性蛋白質,且也同時增加動物性油脂的攝取。據統計,台灣每人每年平均吃掉70幾公斤的肉類,很多人怕胖,以為乾煎或熱水燙過肉就沒問題,其實裡頭仍有很多高熱量的脂肪。

老一輩總覺得要吃飯才會飽,所以一部分蛋白質來自五穀根莖類,其他的主要則來自於植物性的豆製食品。飲食習慣改變後,穀類食品攝取量減少,植物性蛋白攝取比例愈來愈低。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陳俊榮表示,從整體飲食內容來看,國人攝取的三大營養素變化不大,但仔細分析後發現蛋白質來源多是動物性食品,而其中所含的飽和脂肪酸跟膽固醇,再加上肉類含有的特殊胺基酸,容易造成代謝性疾病。

陳俊榮研究大豆蛋白20多年,臨床實驗發現,洗腎透析患者以前認為補充動物性蛋白比較好,研究後才發現觀念完全錯誤,適當的大豆蛋白補充比動物性蛋白要好,洗腎透析患者會限制每天蛋白質攝取量,在有限度的狀況下,最好補充優質大豆蛋白。

近年吹起養生風,大家意識到不要吃太多肉,也重新發現大豆蛋白的好處。動物實驗顯示,兩組實驗鼠分別餵養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8周後無論血壓、血脂和體脂肪堆積的狀況截然不同,蛋白質可以影響生命體的生理機能結果非常明顯。

大豆蛋白是植物性蛋白質,具零膽固醇、較低飽和脂肪酸特性,這是與牛奶等動物性蛋白質另一項傑出差異。飽和脂肪是造成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酯等高脂血症的元兇;攝取過多的膽固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風險。

美國FDA在1999年核准宣稱及英國2002年發表的聯合健康宣言中指出,每日應攝取25公克的大豆蛋白,有助減少罹患冠狀動脈心血管疾病風險。台灣2011年版最新國民飲食指南,修正了蛋白質的攝取順序,鼓勵民眾優先選用大豆蛋白作為補充蛋白質的來源。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ks6011&aid=8237677